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为了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摸索出了一套"食荚甜豌豆-夏大豆-荞麦"高效栽培模式,其效益远远高于稻一麦两熟模式.  相似文献   

5.
6.
7.
8.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以种植业为研究重点,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理论进行了阐述;建立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考核指标;分析和总结了我省农业的产量、质量、效益的现状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条件,以及不同类型地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模式;提出了我  相似文献   

9.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闹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注意解决的五个问题,以市场为经营方式,强化信息传递职能,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节地型种植业,节粮型养殖业和农业型加工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瞳农业产业化道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实行必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道路,使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立体农业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高产出、低投入、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高产高效特性,主要生产模式有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三大类型。由于它是两种以上农业生物构成的多层次种群结构,因而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发挥了物种间的互补与契合效应,提高了质能转化效率,构成了集约化生产体系,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立体农业的高产高效特性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各地实践,提出了其主要生产模式和综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正> 90年代我国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解决全国11亿人民的温饱,产品经济和数量型农业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小康建设的发展,我国农业将从追求产品数量增长往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向效益型发展。1993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公布了三项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三法均提到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概念 1.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大体说来,凡是与直接生产力有关的,即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内容,多半是属于内涵的范围;凡是与间接生产力有关的,即多以  相似文献   

12.
安庆飞 《河南农业》2009,(11):50-50
一、小麦-菠菜(或蒜苗)-西瓜(或甜瓜)-棉花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模式 200cm一带。播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cm,留100cm预留行。10月上、中旬种麦时同期撒菠菜,11月上旬加盖塑料拱棚,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渔业是无污染的高效农业,利用率领粪便及残饵、牧草、菜叶等做为鱼的饲料,鱼粪肥塘,塘底污泥则为农作物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4.
夏冰  肖长坤 《新农村》2013,(8):36-37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据本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特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与运行机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1.政府公共推广模式政府公共推广模式是指政府农业部门及其支持的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主导地位的推广模式。在世界农业大国中,以色列的政府推广模式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15.
1架豆角—冬瓜—芹菜1月下旬在棚室内进行架豆角护根钵育苗,每盆播4~5粒种子。2月底在预留畦内开沟定植,沟距0.15m,株距0.1m。架豆角3月下旬采收,5月上旬拉秧。后茬冬瓜3月  相似文献   

16.
17.
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高效农业及其模式的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依据,为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论甘肃省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陈炳东,刘润萍(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兰州730070)改革十多年,甘肃省农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对甘肃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农剪刀差逐年拉大,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多而增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