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禽蠕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各国对蠕虫病的防治十分重视。目前控制蠕虫病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化学驱虫药进行防治。以往施用驱虫剂的方法均为口服或肌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禽的寄生虫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多种特别是蠕虫的感染常因对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的影响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控制蠕虫感染具有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抗寄生虫药物的药效建立在药物分子与寄生虫或动物机体不同靶组织、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多样,抗寄生虫机理复杂。随着新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抗寄生虫药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新的药物结构和作用靶标不断发现,作用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作者主要对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与应用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虫是一种单细胞原虫,其生活史分为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抱子生殖3个阶段。前2个阶段在动物体内进行,后一个阶段在体外进行,该阶段已经抱子化的卵囊可经口腔、粪便等途径传播感染。按球虫的生活史和传播特点,防治球虫病的主攻方向应在体内体外抑杀虫体(如药物防治、净化环境)和增强宿主抵抗力(如免疫接种与选育抗病品种)等。最近有报告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成分和利用生物酶来防制鸡球虫病的新思路。在我国目前控制球虫病的措施之一,仍首推使用药物防治。只要使用方法得当,还是有效的、可行的。现药物防治球虫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所…  相似文献   

5.
畜禽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兽医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与抗寄生虫化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与大量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及抗寄生虫药物的研制成功密切相关;与此相比,只有为数不多的抗病毒药物被证明具有临床价值,这样的药物只可用于有限的几种适应症。其中,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药物随着人类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发展,逐渐成为兽医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一类药物。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一、三环胺类三环胺类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衍生物。这两种药物从60年代及80年代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A型流感病毒所致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该类药物对于一些RNA病毒…  相似文献   

6.
广谱抗蠕虫药物奥芬达唑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芬达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蠕虫药物 ,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家畜、家禽驱虫 ,国内尚属新合成药。奥芬达唑在体内代谢物是相应的砜和亚砜 ,最终代谢物为氨基砜。奥芬达唑和奥芬达唑砜均具有驱虫活性。关于奥芬达唑的药物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有研究认为奥芬达唑能够抑制寄生蠕虫的延胡索酸还原酶 ,也有研究认为奥芬达唑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从而阻止微管形成。奥芬达唑对多种寄生蠕虫均具有高效杀灭作用 ,其作用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比 ,在已有各种治疗中没有发现可见的中毒情况。目前国内很少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因此 ,文章对奥芬达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可供研究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兽医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及其兽医专用药物、剂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此类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这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地位。从其作用机理、抗菌谱与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临床研究进展、兽医临床应用、药物配伍禁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抗蠕虫剂主要作用是驱除畜禽体内的寄生蠕虫,保证畜禽健康生长,同时降低环境中虫卵的污染,减少再次感染的机会,对其他健康动物起到预防作用。抗蠕虫剂对于蠕虫病的防治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虫株的出现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此外,还会干扰动物对寄生虫的免疫力,一旦停止用药,极易导致重新感染。  相似文献   

9.
1线虫根据蠕虫不同形状分为线虫、吸虫、绦虫。最常用的抗线虫药是敌百虫。敌百虫是有机磷农药,毒性比较大,主要用来驱蛔虫、线虫。敌百虫临床上主要用于猪,其他动物很少用,对猪蛔虫、线虫、螨虫都有驱杀作用。内服主要用于驱线虫,还可驱吸虫。但敌百虫不能用于家禽。  相似文献   

10.
埃维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物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就埃维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物的种类与来源、制剂工艺与剂型,作用机理与抗虫谱、药物动力学与残留,不良反应和对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1.
Mode of action of common anthelmin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imary physiological mode of action of nearly all drugs used to control helminth parasit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Examination of the general modes of action in terms of parasite requirements for survival may, however, provide guidelines to continue our present investigations and direct us for future research.
Two general areas of drug activity are (1) interference with energy-generating metabolism, and (2) interference with proper neuromuscular coordination. Few exceptions are found to these areas because the target organisms require little else for survival.
The target of most previously effective and many presently effective anthelmintics is an adult parasite. Adult helminth parasites must maintain an advantageous feeding site and must transport and metabolize substrates (primarily glucose) to generate life-maintaining energy. Adult worms have almost no other short-term requirements for survival because they have little or no metabolic activity in either lipid synthesis or oxidation, nucleic acid synthesis, or protein synthesis (except egg-laying).
Examination of specifics of energy-generating metabolism and putative neurochemical transmitters allows us certain predictions in relating a given drug activity to an individual species. These examinations indicate that such diversity exists among helminth metabolic or nervous systems that a broad-spectrum anthelmintic would most likely inhibit at several sensitive points.
Published information on drug action and differences in data interpretation are discussed. Two novel areas for future anthelmintic investigations may be (1) juvenile hormone or ecdysone analogs, and (2) pheromones. A combined empirical and rational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may be the most efficient avenue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13.
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绵羊、山羊、鹿和奶牛等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节瘤拟杆菌是致病作用的主要病菌之一,它是通过IV型纤毛和细胞外蛋白酶而产生作用。但从腐蹄病发病症状看,节瘤拟杆菌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是相同的,据此节瘤拟杆菌被分为毒性、弱毒性和良性菌,这种分类通过对该菌基因组毒性关联蛋白Vap(Virulence-associated protein)区域和毒性相关位点vrl(Virulence Related Locus)区域的研究,发现其致病特点与基因的顺序有很大联系。  相似文献   

14.
花柱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柱异型是受遗传控制的多态现象,包括二型花柱和三型花柱2种。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花柱异型植物的种类、特征、分布与进化进行了全面地综述。目前已发现至少有30科193属被子植物中含花柱异型植物,占有花植物的1%~2%。花柱异型植物在形态上除了雌雄蕊高度的异位外,还伴随有花粉数量、大小,花药大小、颜色,柱头的形状、突起高度、密度、分布的多样性;在生理上常有异配不亲和系统,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又表现出不同的可育性。其发生具有独立的起源,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向同型花柱、不完全无配子生殖或雌雄异株方向演化。花柱异型现被认为是减少性别干扰和避免自交传粉的一种方式。通过分子技术和生态学方法,将野外观察和生物统计有机结合起来仍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花柱异型的研究可为植物的生殖发育与进化、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毒、止血消炎及光动活性等。在德国,将金丝桃素与蛋白结合,用于治疗艾滋病及甲、乙型肝炎;在美国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金丝桃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现将近几年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1金丝桃素的化学结构及特性金丝桃素名为4,4',5,5',7,7'-六羟基-2,2-二甲基-中位-萘并二蒽酮,分子式C30H16O8,属于二蒽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蓝黑色针状结晶体,其熔点是320℃,易溶于吡啶和其它有机胺类,呈橙红色并带红色荧光,可溶于碱水溶液中。pH…  相似文献   

16.
鹅繁殖就巢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是季节性繁殖禽类且大多数品种具有较强的就巢性,其中光照是重要的控制因子.光照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光感受器将光电磁信号转换为激素信号,然后进行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鸟(禽)类的生殖活动.下丘脑在光照调控下释放GnRH和VIP,促进PRL的分泌,且使PRL分泌呈季节性变化.PRL表达量的上升与就巢行为的起始和维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生殖功能退化时达到峰值.目前从分子水平对PRL及相关功能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PRL或VIP抗体,可以降低PRL的分泌,抑制就巢行为.  相似文献   

17.
青贮渗出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庆方  韩建国  玉柱 《草业科学》2005,22(11):90-95
常规青贮制作过程中,当原料含水量较高时,会产生青贮渗出液.青贮渗出液不但造成营养损失,而且有可能污染环境.通过调节原料的水分含量,混合青贮,改变青贮体系等手段,可以减少青贮渗出液的产生.青贮渗出液可以收集用作饲料或肥料以避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