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梅变异抗病无性系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梅龙眼品种园中发现的抗黑星病变异单株,对变异梅抗病无性系梅与龙眼梅品种进行抗病试验,结果表明,变异抗病无性系梅有产强抗黑星病能力和稳定的丰产性和大果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果期不施用农药的条件下,对青梅抗黑星病无性系的鲜果抗黑星病能力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①青梅在不同的产区,抗黑星病无性系都具有极显著的抗黑星病能力,初步选育的抗病无性系在不同产区抗病性能无显著差异;②不同无性系中,抗黑星病无性系鲜果病斑症状出现的时间比普通龙眼梅显著推迟;③抗黑星病无性系有较强的抗落果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13个宫粉型梅花品种优良家系子代筛选,共选出30个优良家系,对30个优良家系无性系化,进行1级筛选,初选出优良无性系20个,连续3年对初选出的20个优良无性系花型、花色、花香、繁密程度、盛花天数、落叶情况、抗热性、生长势等性状进行观测评价,最终选出3级以上优良无性系11个,其中80分以上Ⅰ级无性系1个:华农晚粉3-6,为最优无性系,并将其命名为‘南阳红羽’梅。  相似文献   

4.
使用WFT接种法、喷雾法接种法测定尾叶桉无性系抗青枯病和焦枯病性能。测定的10个无性系结果表明,只有GLU4为抗病无性系,其青枯病和焦枯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和2.67%。综合评价抗病能力排序前两名的无性系是GLU4和GLU1。培育GLU4和GLU1苗木在4个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区域进行造林,其自然抗病结果:抗病GLU4在高风险发病区和中风险发病区几乎没有青枯病和焦枯病病情发生,GLU1在高风险发病区栽培,两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3.07%和24.69%,而在中风险发病区两病的发病率分别只有0.028%和0.039%。  相似文献   

5.
普通油茶无性系抗炭疽病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油茶炭疽病抗性种质材料筛选和优良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病情指数法,调查2014、2016年两年中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的抗病性。[结果]在参试的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中,未发现免疫(I)、高抗(HR)、高感(HS)无性系,抗病无性系10个,中抗无性系30个,中感无性系65个,感病无性系5个,其中9号、21号、27号、40号、45号、66号、150号、164号、177号、219号是10份抗病无性系。[结论]综合两年调查结果筛选出9号等10份抗病无性系,为深入研究普通油茶抗炭疽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了育种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当年生枝条酚类化合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是否起因于抗病力的差异,1976年从6月17日到10月16日,每月两次,采集了14年生落叶松的四个抗病和四个易感病无性系的当年生枝条,并用气液色谱法分析了酚类成份。从6月到9月两个抗病无性系有毒叶素—3′—0—葡萄糖甙,从8月到10月一个抗病无性系有afzelechin,而其它无性系都不出现这两种酚类,因此酚类化合物在无性系间存在质的差异。就同种酚类化合物而言,抗病和易感病无性系之间存在量的差异。从7月到9月期间,四个抗病无性系的儿茶酸含量明显地大于易感病无性系的。三个抗病无性系的毒叶素含量从7月到9月增多,并为易感病无性系的七倍多。两个抗病无性系的酚类总含量始终是易感病无性系的二倍多。第三个抗病无性系的酚类总含量从6月到7月像易感病无性系那样非常少,但到9月约是易感病无性系的二倍。在人工培养中,如具有抗病无性系同样浓度的毒叶素和儿茶酸显示出对病原菌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给豫南地区筛选适合的、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主栽品种和配置授粉品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感病率、病情指数指标,对豫南引进的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6号、11号、13号、20号、21号、25号、35号、64号、132号、“波尼”为高抗病无性系,28号、C12号、C29号为中抗病无性系,5号、104号、C10号为低感病无性系,29号为中感病无性系,1号为高感病无性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无性系的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和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冠幅呈显著负相关、与地径、树高呈负相关;与果实长度、单核质量呈正相关,与果实宽度、单株核产量呈一定负相关;与不同无性系之间有相关性。从18个无性系的抗病性、核果质量和产量性状差异综合评判,13号、64号、“波尼”、25号、132号等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豫南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菌抗性及菌株变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个青枯菌菌株,对7个木麻黄无性系作接种测试和菌株兔血清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菌的抗性以水平抗性为主,也存在垂直抗性;3个菌株致病力顺序与其来源无性系的抗病力顺序相一致,菌株对来源无性系接种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显示了寄主与病原物相关变异的迹象。从同一地点不同无性系分离的菌株,存在抗原──抗体差异,表明在高抗无性系的选择压力下,青枯菌可能发生变异,而形成能克服特定抗病无性系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杉木抗炭疽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抗炭疽病的机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各杉木无性系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与其抗病性无相关性;经接种后,抗病无性系的PPO谱带在6—18天内有所增加,酶活性也增强,酶谱第一区域保持稳定,POD酶带无明显减弱或减少。而感病无性系则相反。实验证明,20号无性系确属抗炭疽病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普通油茶抗炭疽优株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两年人工接种测定,从普通油茶中选出抗炭疽病优株。其中高抗型优株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零,抗病型优株果病率为5%~10%,这两种抗病类型果自然感病率为0.2%~2.5%;这些优株经济性状好,鲜出籽率33%~50%,种仁含油率为36%~52%。用抗病油茶优株进行嫁接,嫁接试验林14.6hm2,162个无性系。我们对此试验林进行多年观察,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炭疽病株率一般在5%以下,感病指数在0~10之间。种仁出油率在50%以上,平均座果率达到39.7%,比多试无性系的平均值(19.6%)高出一倍。以上说明:抗病优株的无性系保持高度的抗病性和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