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石粉(砂板岩石粉、玄武岩石粉、花岗岩石粉、石灰岩石粉)对砂浆扩展度及抗压强度影响,分析探讨了石粉细度对砂浆体系扩展度和强度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原状石粉对砂浆扩展度影响效果依次是石灰岩石粉、砂板岩石粉、花岗岩石粉和玄武岩石粉。不同种类石粉与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随石粉比表面积增大呈现显著差异,其中花岗岩石粉的对扩展度改善性能超过了砂板岩石粉。石粉对水泥强度提高程度大小依次是花岗岩石粉、玄武岩石粉、石灰岩石粉和砂板岩石粉。当石粉取代水泥量为25%,石粉细度的增大可增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而石粉取代水泥量增大到55%,砂浆抗压强度随石粉细度增大逐渐呈现劣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参照相关国家标准试验方法,对不同原材料性能的情况下,碳酸钠-矿渣-熟料胶凝材抖的标准胶砂强度进行研究,试验发现一定范围内,矿渣掺量的提高会降低这种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但后期强度会随矿渣掺量增加而增加,随熟料细度提高,碳酸钠-矿渣-熟料胶凝材料体系早期强度提高,但影响不显著,随碳酸钠掺量提高,体系早期强度提高,后期强度随碱掺量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氯盐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篇文章作者以不同水胶比、不同掺合料掺量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配合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柠条缩合单宁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从内蒙古四子王旗采集的柠条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辅助溶剂浸提法提取缩合单宁,利用磷钨钼酸显色法测定缩合单宁含量;应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丙酮体积分数对柠条中缩合单宁提取量的影响。[结果] 随提取温度的增加,柠条缩合单宁提取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提取温度为60 ℃时,提取量最大,为34.24 mg/g;随提取时间的增加,柠条缩合单宁提取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提取时间为80 min时,提取量最大,为26.38 mg/g;随液料比的增加,柠条缩合单宁提取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液料比为30:1时,提取量最大,为25.34 mg/g;随丙酮体积分数的增加,柠条缩合单宁提取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丙酮体积分数为70%时,提取量最大,为30.61 mg/g。[结论] 提取柠条缩合单宁的最适温度为60 ℃,最适时间为80 min,最适液料比为30:1,最适丙酮体积分数为70%。  相似文献   

5.
姚爱兴  邵生荣 《中国草地》1997,(5):29-32,41
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和播种量增加苏丹草的叶面积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茎节直径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变粗,随播种量增加而变细;再生草的植株密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增加播种量对提高头茬草和再生草的植株密度都有明显作用;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苏丹草产草量明显提高。较好的组合为播种量450kg/hm^2+施氮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6.
刈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草地刈割模拟放牧试验表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羊草优势种的地位逐渐丧失,羊草、克氏针茅、扁蓿豆等优良牧草重要值下降,菊科、蔷薇科等植物重要值增加;草地植被总盖度变化不明显,在重度处理下也能达到78.75%,但羊草分盖度下降明显;羊草密度下降,糙隐子草、猪毛蒿密度增加(p〈0.05),群落密度变化不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标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多样性指标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冠层指标中,叶面积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散射辐射透过率却随之增强(p〈0.05)。  相似文献   

7.
由于混凝土是由各种物理特性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物质,其硬化后,如若遇到寒冷外部条件,混凝土毛细孔中的多余的水份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冻结成冰,使体积增大,破坏混凝土的结构稳定,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高用水量、大水胶比的混凝土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为此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并在此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是在高寒地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简单易行的途径,其中特别是提高含气量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4年4-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密度对杂交狼尾草牧特利Pennisetum glaucumcv.Nu-trifeed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其分蘖调节作用显著而产量增幅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茎叶比均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各种植密度下粗蛋白含量均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及茎叶比则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增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增加。综合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认为研究地区牧特利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3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群落特征及冠层截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冠层截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凋落物均呈显著性降低趋势,而群落密度呈相反趋势,地下生物量受放牧影响不大,呈倒金字塔型;受放牧影响各样地优势种发生改变,重度放牧区出现乳白黄耆等退化指示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在中度放牧样地最大,Margalef指数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群落冠层最大截留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最大截留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轻牧区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种植密度下生长、倒伏及产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都随之增大,而茎粗随之减小;平均每增加0.75万株·hm~(-2),株高、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大6.47 cm、2.13 cm,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大0.46,茎粗平均减小0.46 mm。密植后,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增加,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叶干物质转运率降低;成熟期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重为:籽粒茎叶穗轴叶鞘苞叶,各部位对密植的响应不同。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与倒折率显著增大,空秆率、穗下垂率增大,双穗率减小;穗数显著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呈上升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7.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产38.02%。由此可知,玉米密植增大了茎秆倒伏倒折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来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经模拟,川中丘陵区"正红6号"作为春玉米的适宜密植密度为7.94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种植密度下生长、倒伏及产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都随之增大,而茎粗随之减小;平均每增加0.75万株·hm-2,株高、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大6.47 cm、2.13 cm,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大0.46,茎粗平均减小0.46 mm。密植后,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增加,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叶干物质转运率降低;成熟期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重为:籽粒>茎>叶>穗轴>叶鞘>苞叶,各部位对密植的响应不同。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与倒折率显著增大,空秆率、穗下垂率增大,双穗率减小;穗数显著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呈上升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7.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产38.02%。由此可知,玉米密植增大了茎秆倒伏倒折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来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经模拟,川中丘陵区“正红6号”作为春玉米的适宜密植密度为7.94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地下滴灌苜蓿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地下滴灌条件下开展苜蓿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苜蓿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11个压力处理,研究工作压力对滴头流量的影响;设置600、750和900m3·hm-2 3个灌溉量处理,研究土壤湿润体入渗规律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滴头流量随工作压力增加而增大,呈对数函数关系;灌溉初期湿润体形状呈近似球体,灌溉30min后变为垂直地面方向狭长的椭球体,120min后呈开口较小,中部凸起、下部略尖的坛状,3种灌溉量下土壤湿润体形状相似,但湿润体入渗深度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大。灌溉停止48h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垂直方向上,水分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水平方向上,随与滴灌带距离增大土壤含水率呈递减趋势,不同灌溉量比较表现为水平距滴灌带10cm处,0-50cm土层随灌溉量增大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50-70cm土层无明显规律,水平距滴灌带20和30cm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与灌溉量之间也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锌对肉用种公鸡生长发育期性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锌水平饲粮对种公鸡性成熟期体重和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锌添加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15~25周龄种公鸡的体重(P<0.05)、睾丸重(P<0.01)、睾丸体积(P<0.01)、睾丸指数(P<0.01)、曲精细管管径(P<0.01)、生殖上皮厚度(P<0.05)和间质细胞核径(P<0.05),而对鸡髯大小无显著影响;随饲粮锌添加量增加,体重、睾丸重、睾丸体积、睾丸指数和间质细胞核径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体重与睾丸重和睾丸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鸡髯大小与睾丸重和睾丸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各项参数,生长发育期AA肉用种公鸡在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时(含锌25.6 mg/kg)锌的适宜添加量为75~85 mg/kg.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及制定合理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貌特征显著不同,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撂荒23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1.81,显著高于其他撂荒年限样地(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其他多样性指数并未体现随撂荒年限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规律;β多样性指数随撂荒年限的增大而减小,撂荒时间越长,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越高,撂荒23年样地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达到51.88;撂荒年限的增加使草甸草原撂荒地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3—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结果用于规模和省域间比较分析.奶牛养殖要素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资本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加,劳动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减少.小规模及中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年均下降0.4%、0.6...  相似文献   

18.
本次试验研究采用掺加水泥改性膨胀土的方法 ,依托河南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段进行工艺性试验,采用三种不同水泥掺量的膨胀土进行碾压试验研究。通过碾压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渗透系数、抗压强度并不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笔者认为弱膨胀土的水泥掺量在3%~5%范围内较为合理,具体掺量应在施工前通过工艺性碾压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9.
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程度样地(未退化healthy vegetation(CK)、轻度退化slightly degraded vegetation(SD)、中度退化moderately degraded vegetation(MD)和重度退化heavily degraded vegetation(HD))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退化对湿地土壤不同层次总碳、活性碳、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并计算了各退化程度的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除HD的活性炭外,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均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0~40 cm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CK > SD > MD > HD,CK显著高于其他退化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为CK > MD > SD > HD,植被退化显著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尤其0~10 cm,10~20 cm土层的土壤活性碳比CK分别下降了72.31%和53.31%;CK和SD的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显著降低,HD恰好相反,0~40 cm平均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MD > CK > SD > HD,MD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而HD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尕海湿地0~40 cm土层的碳库各项指数受表层的影响比较大,植被退化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稳态碳和碳库指数,而显著增加湿地碳库活度指数。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聚合物参量的水泥砂浆进行养护龄期分别为2h、4h、6h、1d、7d、14d、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对养护龄期为28天聚合物掺量分别为0%、2%、4%、6%的水泥砂浆试样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可以促进水泥的水化,对水泥砂浆有很好的促凝效果;聚合物水泥砂浆抗压强度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抗折强度呈上升趋势;当聚合物掺量为4%时,早期压折比降到最低,水泥砂浆有很好的早期韧性;聚合物的加入改善了水泥砂浆的内部结构,尤其对水泥砂浆的界面结构和孔结构改善明显,使其孔径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