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合理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因征地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成为当前涉农群体性事件重要的“导火索”,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发展越快、征地拆迁越多、贫困群体数量越大、矛盾越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群体性事件频发,科学地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官方文件中有不同称谓,1988年公安部《关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几点意见》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群众性闹事”;1994年《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将“群体性事件”称为“突发性治安事件”;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了“紧急治安事件”的概念;2000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首次对“群体性事件”作出明确界定,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行为;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指出,“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转型期,高校也进行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种社会矛盾与校园冲突在高校激荡,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选取近年发生的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典型实例,如李刚事件、李双江之子撞人事件、药家鑫案、小悦悦事件、秦火火案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给高校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笔者从中分析其特点及生成原因,探究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规律,为科学地防范和化解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流转步伐加快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法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配套,一些地方借土地流转损害农民利益,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迫切需要从立法、执法、监督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机制,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的显性症状。这时就需要公安机关辅助政府,履行职责,运用专业化策略,逐渐引导民众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过程是居于社会场所内各个行动主体互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是互动过程中行动主体所采取的激进式表达诉求方式的表现。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以身份的名义行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自觉划分"我们—他们"的身份认同;当身份认同形成身份边界时,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刺激,参与者便倾向于采取激进行动,导致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身份认同及身份边界是因国家政策所导致的不平等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制度政策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房屋拆迁的问题日益严峻,种种矛盾在拆迁过程中显现出来。政府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应该如何平衡拆迁中的利益纠葛,如何行使行政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但是,以经济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不断增多,并且呈现出规模扩大、行为激烈、参与主体多元、组织作用明显等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处于发展机遇期、矛盾凸现期和对敌斗  相似文献   

9.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及社会秩序状况。导致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强烈,社会心理因素的催发以及一些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和错误观念的流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群体性事件研究的深入,目前关于群体性事件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2大方面: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特征、群体性事件心理机制。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特征包括共性的心理特征与将参与者分为领导组织者、骨干分子、外围普通群众三类不同群体独特的心理特征。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情绪导向,其中群体相对剥夺感与归因偏差是诱因;群体认同、群体愤怒、群体效能是动力;谣言、速生规范是组织机制。基于心理分析提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应从心理预防与心理应对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与纠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不利。文中将从我国征地拆迁纠纷的现状着手,分析征地拆迁纠纷的成因,从而讨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劳资冲突也日益增多,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劳资冲突破坏了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过多的劳资冲突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潜伏因素。根据当前劳资冲突的新变化,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考虑其发展趋势,劳动监察部门必须在党委及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处理好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群众利益诉求过程中的一种手段的异化表现。它导致的后果表面上是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实质上却会导致社会凝聚力的离散,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提高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类似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事件,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营销是房地产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盈利而进行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营销。将绿色主题引入房地产领域,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它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实现经济利益的推动力,同时也实现了客户利益、环境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绿色营销是房地产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盈利而进行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营销。将绿色主题引入房地产领域,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它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实现经济利益的推动力,同时也实现了客户利益、环境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地党委政府均对维稳工作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在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处置、善后等环节存在不足。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多从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对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分析则不仅需要上述学科理论,还应有更为整合的角度,更为全面而有效的剖析此类事件的成因。本文试图以"发生地域"、"诱发和激化因素"、"矛盾属性"及"表现形态"四个维度分析法,通过对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进行分析,从民族学角度对此类事件成因进行重新考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改善生活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往城市的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不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旧城市的改造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由于房屋拆迁程序较繁杂,阻碍房屋拆迁的进行,本篇论文主要讲述房地产拆迁过程中评估时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房地产拆迁工作的进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指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因经济困难而无力实现各项政治权利或因政治权利难以保障实现致使其在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网络媒体的预防功能、网络媒体的预防途径三个方面对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拆迁产生利益冲突的相关利益人入手,对拆迁中涉及的各个相关利益者进行利益分析,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所在,提出了应如何保障各方特别是被拆迁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