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虽然国务院一再发文强调,但仍难以防范。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无法得到有效防范及根治,主要原因仍在于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得不到彻底治理。本文深入探讨了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背后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群众利益诉求过程中的一种手段的异化表现。它导致的后果表面上是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实质上却会导致社会凝聚力的离散,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提高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类似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事件,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过程是居于社会场所内各个行动主体互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是互动过程中行动主体所采取的激进式表达诉求方式的表现。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以身份的名义行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自觉划分"我们—他们"的身份认同;当身份认同形成身份边界时,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刺激,参与者便倾向于采取激进行动,导致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身份认同及身份边界是因国家政策所导致的不平等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制度政策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警犬以其凶猛的外表、强大的威慑力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不断地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充分运用警犬技术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各种临敌战术,成为各地公安机关打击和预防各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某个群体,为了共同的愿望,利益或需要。在不确定时间,由不确定原因突然引发的干扰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需要立即予以处置的集体行为。其表现形式为静坐,游行,示威,罢工,集体请愿,非法集会,堵塞交通,冲击机关和要害部门,非法占据公共场所,滋事生非,哄抢,械斗以及少数打,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党委政府均对维稳工作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在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处置、善后等环节存在不足。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多从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对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分析则不仅需要上述学科理论,还应有更为整合的角度,更为全面而有效的剖析此类事件的成因。本文试图以"发生地域"、"诱发和激化因素"、"矛盾属性"及"表现形态"四个维度分析法,通过对民族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进行分析,从民族学角度对此类事件成因进行重新考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8日,深圳市南山公安分局最新组建的警察机动训练大队,在深圳大学城附近的标准训练场上,举行了威武雄壮的“亮剑”仪式。此次“亮剑”仪式的汇报演练科目主要由撒网布控、反劫持人质、处置突发事件、处置群体事件四部分组成。汇报演练中的亮点当数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形、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暴恐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面对公共安全及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通信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简要介绍了应急通信的概念、基本要求、发展现状,简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卫星通信车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群体性事件频发,科学地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官方文件中有不同称谓,1988年公安部《关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几点意见》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群众性闹事”;1994年《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将“群体性事件”称为“突发性治安事件”;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了“紧急治安事件”的概念;2000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首次对“群体性事件”作出明确界定,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行为;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指出,“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转型期,高校也进行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种社会矛盾与校园冲突在高校激荡,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选取近年发生的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典型实例,如李刚事件、李双江之子撞人事件、药家鑫案、小悦悦事件、秦火火案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给高校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笔者从中分析其特点及生成原因,探究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规律,为科学地防范和化解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