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形容词「おいしい」和「うまい」都被看作是一组表达味觉的近义词组,但是用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近年来日本街头涌现出了「おいしい」的很多新用法,如:「人材募集(中略)あなたに楽な仕事やおいしい条件は提示できません。しかし、楽しい仕事?気分が良い職場は用意できます。」这样的用法在年轻人中间流传较广,虽然很少应用于正式场合,但是在日常会话中却是极其普通易见了。本文通过列举大量例句,试图在与「うまい」的比较中考察「おいしい」的新用法,希望能够给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接续词的掌握是个难点,因此研究日语接续词对日语学习者以及从事日语教育的工作者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表示顺接关系的日语接续词「だから」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独白和对话当中的意思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接续词在日语口语表达与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日语接续词对日语学习者以及从事日语教育的工作者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表示顺接关系的日语接续词「そこで」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独白和对话当中的意思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语法填空测试题,对迫田提出的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介词「に」和「で」进行区分使用时,是否采取「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这种搭配使用策略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に」和「で」出现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教学中,关于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用法一直是辨析的难点所在。两者作为形式名词,常常被互换使用,但是在日语中学习中,由于两者语感用法的微弱差别,学生误用的情况不时出现。因此,本文以太宰治的作品《斜阳》为文本,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の」和「こと」的用法区分。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日语助词「は」和「が」的用法比较复杂,而且汉语里并没有类似「は」和「が」这样相对应的用法之分。因此,日语助词「は」和「が」的用法区别就成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日语的难点之一。笔者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就「は」和「が」用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进一步考察其原因,最后对「は」和「が」的差异性进行总结。1关于助词「は」和「が」差异性的五大原理  相似文献   

7.
「~たら」和「~てから」都可以表示前后两项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且译成汉语的话,都可以译成"……之后,……"。但实际上两者在用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也不是所有情况下两者都可以互换的。本文将对两者用法进行比较,以达到能够帮助日语初学者掌握这两个语法项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韦芳 《北方牧业》2014,(12):191
由于「~ておく」在现代日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语义复杂,所以一直是日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ておく」的几个经常被忽略的用法。(1)多和自谦语结合在一起使用,表现说话人的礼貌和谦虚。(2)多以「~ておきたい」或者「~ておこう」的形式出现,说话人想迫切地进行某个行为,急切地想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或者是“利用难得的机会”完成一个毕生的期望或者是某个强烈的愿望。3,恰当地发挥它的缓冲语的效果,可以将难以表达的意思准确又委婉的传递给对方。  相似文献   

9.
由于「~ておく」在现代日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语义复杂,所以一直是日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ておく」的几个经常被忽略的用法。(1)多和自谦语结合在一起使用,表现说话人的礼貌和谦虚。(2)多以「~ておきたい」或者「~ておこう」的形式出现,说话人想迫切地进行某个行为,急切地想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或者是"利用难得的机会"完成一个毕生的期望或者是某个强烈的愿望。3,恰当地发挥它的缓冲语的效果,可以将难以表达的意思准确又委婉的传递给对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日语接续词「それにしても」为研究对象,同时比较了它与「いずれにしても」、「どちらにしても」等几个形近词的异同。得出结论认为「それにしても」主要具有"转换话题"和"话题再次提起"等用法,较同类的其他接续词相比「それにしても」词形更稳定、使用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例句分析,总结概括了「~がる」等表示欲求句型的一般用法及其特殊用法。多用于第一人称的「名詞がほしいです」和「~たい」这两个句型在做定语成份或句尾加上"はず""よう"等助动词后可以用于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表示第三人称的感觉、感情等的「~がる」如果作为一个句子的句节或者用于小说叙述部分或者表达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情况时,可用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川端康成的主要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参考叶渭渠版的翻译作品中的翻译手法,通过收集整理川端康成作品中与领格助词「の」有关的实例,深化对领格助词「の」的加译与减译的理解,探讨转译法中对领格助词「の」的巧用,从关于领格助词「の」之翻译所涉及到的谓语省略现象中领会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对领格助词「の」的认识水平及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日语单词的读音「アクセント」在我国日语教学中一般翻译成声调。日语的声调属于高低声调,与汉语的四声既有相似,又有区别。本文对中日声调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让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更准确的把握日语声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日语反事实条件句是假设与事实相反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为真,并以此进行推论的复句,在汉语中通常被译作"如果P,就Q了"。本文通过考察分析「ところだ(った)」的基本用法和语义功能,结合实例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了「ところだ」「……ば/なら、……ところだった」是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语法标记,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其具有标记功能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助词「は」、「を」的使用区别的考察为例,将语言事实考察过程引入到了课堂。对「は」、「を」的使用区别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语法点的记忆,通过具体的使用实例更深一步的观察了「は」、「を」的使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形容词在日语中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用法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日语中,形容词最主要的用法之一是作连体修饰语。关于形容词的这种用法,很多研究都是从句法结构方面来进行分析。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符号,它反映了人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名词1の形容词+名词2"这一形容词连体修饰用法,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形式和认知过程的联系,也有利于在日语教育方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益冈「ナラ」的分类,以表示假设的「ナラⅢ」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验证了其翻译倾向。以往的研究中,「ナラ」的形式对应汉语的"(如果/既然)P,那么Q"。但实际的考察中发现仍有其他形式,"P,就Q","与其P,不如Q",无标形式"P,Q"等,经数据统计得出「ナラⅢ」的最典型的翻译倾向为"如果"型或无标形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受到儒家文化及自身小国意识的影响,在日语会话中出现了相当多礼貌原则的应用,但是在面对中国人的各种教科书中,会话是怎样编写的呢?本文就基础日语学习阶段中出现的「してもいいですか」这一句型的应答方式来具体分析会话中是否应用了礼貌原则,是否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1はじめに今、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発展につれて、言語の交流も重要になりつつある。中国と日本は一衣帯水で、同じ漢字文化圏の隣国であり、昔から緊密な関係を持っている。今、両国の交流はさらに発展しつつあり、言語の交流も多くなってきた。慣用句は(普通中国語では「慣用語」と言うが、本稿では「慣用句」と言う)二つ以上の語から構成され、句全体の意味が個々の語の元来の意味から決まらないような慣用的表現であり、熟語の一つである。身体語彙は日本語慣用句の中で多く使われて、中国語慣用句の中でも出現の数は少なくないということが知っている。身体語彙慣用句の使い方は外国  相似文献   

20.
「胡克勤」应尽快出台全国奶业管理条例 政协委员、洛娃集团董事长胡克勤表示,中国奶业从发展到现在,始终面临的都是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