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杰 《山东饲料》2013,(18):256
想要避免和减少雷击灾害,在通信机房要使用"整体防御、多重保护、综合治理"的方式。只有经过全方位认真细致地对雷击和过电压进行考虑,并严格执行通信防雷的有关规定,根据各地的情况对接地、均压、分流、限幅、隔离、屏蔽等综合防雷技术综合运用,对通信防雷措施认真落实,并做到不断改进防雷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岗口闸现地站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雷改进措施,构建合乎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体系,提高系统的抗雷击和过电压干扰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现地站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热水器以其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城乡用户的青睐.太阳能热水器恒温供水装置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资金投入少,市场潜力大,容易形成规模.本文结合我国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浴的实际情况,提出太阳能热水器恒温供水的解决方案.本方案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调节出水温度,实现恒温供水.  相似文献   

4.
根据雷击对固定通信设备破坏的机理,提出了外部防雷和内部避雷的整体防雷要求,介绍了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措施与途径,阐述了固定通信设备防雷保护应采取的技术原则和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太阳能下乡",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受广大农村消费者喜爱,挑选一款好的太阳能也日益为消费者重视。为此,专家给出了一些诀窍,让您轻松识别优质热水器。专家提醒:选购太阳能时,不要轻信  相似文献   

6.
新型能源的发展影响着我国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环境保护性,对照南北两地差异不难发现,南方的城市对于风力和太阳能电力的使用情况高于北方,由于地理优势使得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走入了南方居民的生活,其中最大一部分比重就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本文主要就太阳能热水器的配置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根据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的规定,属于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以及结合我市雷击灾害的现状进行分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必要开展的防雷工作之一。应加大力度宣传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们更快、更深地认识雷击风险评估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它既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及现代国防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必须先行。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伴随铁路穿过高山、跨过平原,气候条件差别较大,情况复杂,绝大部分裸露于自然环境中且没有备份,需要采用必要的大气过电压防护措施;同时,接触网没有避雷线,而自然界气候千变万化,沿线随时有被雷击的可能。如果缺少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当,可能引起绝缘子损坏、造成线路跳闸,直接影响电气化铁道运营。同时雷击产生的侵入波过电压通过接触网传人牵引变电所,可能引起所内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更大的事故。我国地域广大,因雷击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我国目前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线路的防雷措施并无严格的规定,对避雷器的选型也无明确的要求;同时,设计规范规定的避雷装置的设置地点有限。实际运行状况标明,接触网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和效果并不理想,接触网线路遭雷击而导致线索烧断的事例时有发生。如何有效的对接触网线路进行防雷保护,尽可能减少接触网线路因雷击断线造成的危害与损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俊  方钦 《山东饲料》2013,(18):213+257
通过对江西赣东北电网近几年来输电线路跳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雷击跳闸的迅猛攀升是赣东北电网输电线路跳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本文就22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在投入使用后,有时会因为雷击等自然现象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传输质量,相关人员必须采取防雷综合技术对其进行防范。经过调查发现,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电力部门没有采用有效的措施对线路进行防雷防护,雷击会使输电线路出现跳闸等问题,有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电力部门维护人员在进行处理时,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对输电线路雷击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对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