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遭受洪涝灾害后,在武汉沿江平原地区,选用8个杂交玉米品种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设4个播期进行救灾补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7月中旬播种可选用生育期中熟的登海9号、蠡玉16等杂交玉米品种,7月25日播种的可选用中农大451、宜单629、郑单958等中早熟品种,因灾推迟到7月底播种的可选用正大12、浚单20等早熟品种,迟于8月上旬播种只能收获鲜穗或鲜子粒。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目前生产中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了中抗品种先行3号、振杰2号、费玉3号,中感品种淄玉2号、鲁单984、金海604、郑单958、登海6213、登海6102、聊玉18号、聊玉93-1、浚单20号,高感品种铁单22号、郑单518、海玉1号、富友1号、登海9号、鲁单981、金海702、LN3(菜农3号。为指导以后玉米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分别是泛玉6号、锐步1号、洛玉4号、泛玉5号、东单14、新黄单59、新黄单901、淄玉2号、JD118,以郑单958为对照。  相似文献   

4.
1品种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的耐密性强的紧凑型优良品种。第一积温区:推荐选用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第二积温区:推荐选用鑫鑫2号、哈丰2号、鑫鑫1号等品种。第三积温区:推荐选用哲单37、绥玉7、德美亚3号等品种。第四积温区:推荐选用久龙3号、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学林  邢光耀 《种子》2005,24(9):65-66
通过本试验,在目前生产中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了中抗品种聊玉18号和鲁单50,中感品种铁单18号、铁单15号、东单60、沈单16号、登海3号、掖单22号、登海9号、鲁单981、农大84、单玉8号、莱玉2号、东单7号、单玉9号、郑单958、承玉5号和聊玉93-1,高感品种山农5号和富友1号,可用于指导以后玉米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及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郭超 《种子世界》2009,(10):30-31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丹玉96、海禾17、豫单101、郑单23、临奥4号、奥玉3202、吉单27、沈单10号均来自于延安市农科所,先玉252来自于山东登海种业。本试验以沈单10号为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有滑玉15、益丰29、奥玉3007、奥玉3111、农玉2号、振杰3号、蠡玉17、新单22、金城源申213、招玉2号、粟玉2号和郑单958(对照)  相似文献   

8.
遂平县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7万hm2.近几年,随着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单产有所提高,但由于良种良法脱节,高产田也多徘徊在400~500 kg/hm2的水平.为促进夏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我站针对夏玉米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紧凑型为主的中早熟品种 据近几年生产验证,遂平县夏玉米宜选用耐密型郑单958、浚单20等为主推品种;搭配中科4号、鲁单981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豫西地区筛选到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以‘郑青3号’、‘京科932’、‘川单99’、‘郑单958’和‘雅玉8号’(对照处理)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抽雄吐丝期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荧光特性指标,结合最终鲜干草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和‘川单99’表现较好的光合性能,‘川单99’表现出较好的叶绿素荧光性能且具有较高的鲜草产量,‘郑单958’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因此,‘川单99’是豫西地区种植较为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郑单958’则是豫西地区收获籽粒和青贮饲料均适宜的兼用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柳伟先 《中国种业》2014,(10):63-63
源玉7新品种以自选系XY1为母本,自选系兴垦自矮3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12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03d,与承单22相似,需≥10℃积温1950℃,适宜在吉林省白山与延边高寒山区玉米极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每hm2保苗6.0万株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开展连续2年的引种试验,筛选适合阿拉尔垦区一年种植两季均能达到乳熟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郑单958、巡天16、农大108、中单909、新玉22号和中原单32号这6个青贮玉米品种产量高且能实现一年两熟。在种植时要根据熟性合理搭配正复播品种,且尽量提早复播时间,以保证复播玉米有足够的积温以实现乳熟。  相似文献   

12.
<正>1选择优良品种生产上目前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品种繁多,根据豫东平原实际及多年的实践,沈丘县可以选用玉米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中早熟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代表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等,第二类为中晚熟大棒类型品种,这类品种属稀植大棒类型,代表品种有豫玉22、先玉335等。2提高播种技术播种对实现玉米高产至关重要,在选择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在夏玉米生产的关键生育期,组织专家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品种试验田、展示示范田、大田等具有代表性田块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品种生产利用现状、生产特点等对比分析认为:2023年鹤壁市夏播玉米主导品种推荐迪卡653、陕科6号、浚单29、郑单958、MY73、豫单132、东单1331、郑单538、浚单20等,搭配品种为秋乐368、德单5号、中玉303、东单1775、中科玉505、永优618、泛玉298、浚单3136等,扩大种植面积品种为浚单658、良玉99、商道909、豫单9953等。  相似文献   

14.
孙波 《中国种业》2015,(4):29-32
对24个极早熟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应以德美亚1号为最佳选择,其次为宾玉4、利合16等品种,瑞福尔和富单9号2个品种产量可以,但熟期表现略晚,兴垦9产量虽然较高,但植株的抗倒性要略差,垦单16的产量最高,但是熟期较晚,风险较大;第四积温带下线应以种植德美亚2号为主,克玉17为辅,克玉17的产量虽然较德美亚2号低些,但是克玉17的熟期要较德美亚2早2~3d,所以在一些积温更低的地区,克玉17为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科学种养》2013,(6):63-63
玉米品种①黄淮海地区: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1、金海5号、京单28、中科11号、蠡下16、苏玉20、中单909、登海60和伟科702。②西南地区:川单189、东单80、雅玉889、正大619、贵单8号、登海11号、成单30和中单808。③北方地区:吉单27、辽单565、龙单38、绥玉10、兴垦3、农华101、京科968和克单14。④南方千米区:京科糯2000。  相似文献   

16.
耐密玉米品种在甘肃河西地区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河西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选好主导品种 品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光、热资源和种植方式,光、热资源充足及麦田套种时,应选用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麦茬直播宜选用生育期稍短的品种。主导品种为: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农大108、沈玉18、郑单15、濮单4号、金海604、洛玉2号等。种子质量要符合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主栽晚熟及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10个晚熟及中晚熟主栽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品种达到国家一级玉米容重标准,商品品质优良。淀粉含量军单8最低,宏育29和农华101次之,这3个品种为淀粉普通型玉米;沈玉21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二级,郑单958、先玉335、吉单50、银河32、银河33、先锋32D22为三级,这7个品种可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产量表现为郑单958〉吉单50〉先玉335〉宏育29〉农华101〉银河32〉银河33〉先锋32D22〉沈玉21〉军单8。指出了各品种种植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农民选种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漯单9号是漯河农科院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20.
漯单9号是漯河农科院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