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菜豆田蚜虫和潜叶蝇对不同颜色的趋性、不同颜色驱避处理对蚜虫和潜叶蝇的驱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银灰色、白色、黑色、绿色、黄色等5种颜色粘纸粘虫量差别极大,其粘虫量的比例,蚜虫为1∶2.29∶3.68∶7.11∶9.61,潜叶蝇为1∶4.62∶5.23∶9.92∶12.35;表明蚜虫和潜叶蝇对不同颜色的趋性不同,对黄色、绿色有强趋性。黄色、绿色、白色、黑色、银灰色等5种不同颜色驱避处理的防虫效果,蚜虫依次为-9.66%、22.07%、33.10%、48.28%、70.34%,潜叶蝇次为-6.67%、20%、26.67%、40%、66.67%;银灰色对蚜虫和潜叶蝇有强驱避效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宜林 《甘肃农业》2003,(11):74-74
在温室中利用潜叶蝇的趋性 ,通过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潜叶蝇成虫的诱杀情况 ,来确定粘虫板的使用色泽。研究结果表明 ,潜叶蝇对黄色的趋性明显高于他色 ,在黄色中以柠檬黄色最佳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稻潜叶蝇对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趋性,本研究主要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水稻潜叶蝇成虫,并且分期调查诱虫板诱虫数量。结果表明,6月4日诱杀水稻潜叶蝇成虫数量最多,为16 128头;说明6月4日左右是稻田防治潜叶蝇的最佳时期,水稻潜叶蝇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水稻害虫有很多种,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潜叶蝇、负泥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潜叶蝇和负泥虫就是其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本文对两种害虫如何识别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1、水稻潜叶蝇:水稻潜叶蝇,别名稻小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北方稻田苗期常见虫害.  相似文献   

5.
水稻潜叶蝇是本地区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通过对不同剂量的0.5%大印乳油防治水稻潜叶蝇效果研究,分析了0.5%大印乳油的防治效果,为水稻潜叶蝇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施氮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对不同化学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为该区域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空育131的负泥虫和潜叶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百株197头和25头,与龙粳31和龙粳39品种害虫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施氮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影响,发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浅水灌溉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率较正常灌溉呈显著性降低。2%阿维菌素对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25%吡虫啉对潜叶蝇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潜叶蝇,属于双翅目水蝇科。幼虫危害稻苗,潜入稻叶内咬食叶肉仅留下表皮,致受害叶片呈白色条斑纹或腐烂,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水稻潜叶蝇为害的主要时期,深灌或弱苗上为害尤其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稻潜叶蝇在黑龙江垦区稻田发生较为普遍,是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之一.在水稻育秧时,结合浇最后一次苗床水施用杀虫剂来防治本田前期水稻潜叶蝇已成为常用方法,一般喷施氧化乐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氧化乐果的防效已明显下降,难以有效地控制水稻潜叶蝇的危害.为此,2001年黑龙江省七星、八五三农场进行了阿克泰防治水稻潜叶蝇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9.
史明 《现代农业》2011,(5):79-79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富锦市近年来潜叶蝇对水稻的危害较重。因此,本文对潜叶蝇的生活史和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水稻潜叶蝇的特征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分析了水稻潜叶蝇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水稻潜叶蝇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水稻秧苗的培育、提高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思想认识、合理使用农药、采用浅水灌溉、加强养护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潜叶蝇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水稻潜叶蝇的防治 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轻则影响稻苗生长分蘖,重则造成秧苗死亡。  相似文献   

12.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水稻潜叶蝇以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咬食叶肉,剩下表皮.危害处最初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弯曲"虫泡",以后随着虫道的扩大和伸长,不贴在水面上的叶片,弯成黄白色枯死斑.  相似文献   

13.
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潜叶蝇田间试验表明,在水稻田插秧前2 d时,利用6000~7800 g/hm~2兑水对秧苗进行喷淋,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效达75%以上,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不同施药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在6 000 g/hm~2和7 800 g/hm~2的剂量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悬浮剂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水稻潜叶蝇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该药用于水稻潜叶蝇防治时,具有施用简便、持效期长、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验证短稳杆菌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发现,水稻插前带短稳杆菌防治潜叶蝇,效果不理想,但当田间发现潜叶蝇危害后使用短稳杆菌,具有起效快,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期较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积分回归法,分析了通化市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潜叶蝇发生量与气象因素的回归方程式,根据此方程式并利用当年的气象数据来预测当年潜叶蝇发生的轻重。  相似文献   

16.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水稻潜叶蝇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北方水稻种植区潜叶蝇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程度,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神经网络,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2011~2014年的5~10月份的气象数据及各个月份水稻潜叶蝇虫害危害程度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建三江地区水稻潜叶蝇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水稻潜叶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苗期一个重要虫害,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插秧期的提前,使水稻潜叶蝇由过去只限于秧田为害变为移栽后本田前期为害为主,严重影响了水稻苗期的正常发育和秋后产量。一、生活习性水稻潜叶蝇在东沟县是以成虫在杂草中越冬,每年4月末气温稳定在7~9℃时开始活动,5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在秧苗和杂草上产卵繁殖,并喜欢把卵产在秧苗和杂草稀少的地方。潜叶蝇完成一个世代需32~33天,一年能繁殖4~5代。对水稻秧苗危害较重的是越冬  相似文献   

20.
应用0.5%藜芦碱生物制剂防治水稻潜叶蝇,能明显抑制潜叶蝇的发生和发展,防治效果达到75.36%82.60%,且对水稻生育安全,对提高水稻产量有促进作用,增产21.57%82.60%,且对水稻生育安全,对提高水稻产量有促进作用,增产21.57%24.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