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琚祥发  方海维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49-250,255
褐飞虱是安徽桐城县县单季稻、双季晚稻后期主要害虫,以70年代为害最重。近年来略次于白背飞虱。灯下初见期为6月中下旬,迁入峰在7月。常年迁入后发生4代:四(2)代一般7月下旬在迟早稻、单季稻田发生,不需要防治;五(3)、六(4)代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为主害代;七(5)代为害双季晚稻。田间虫量呈单峰曲线消长,群体高峰出现期:双季晚稻田六(4)计在9月中旬末,10a虫量平均百丛500头;单季稻田六(4)代在9月上旬本.10a虫量平均百丛639头;七(5)代在10月上旬,10a虫量平均百丛241头。  相似文献   

2.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6):34-35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水稻穗期暴发成灾。本世纪初以来,江苏省先后于2005、2006、2012年连续特大暴发。一般危害损失10%-20%,严重危害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一、发生规律褐飞虱为喜温性害虫,在江苏省不能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绿性和远距离迁飞特性。江苏省每年初来虫源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常年苏南和沿江在6月下旬初见迁入,7月上中旬出现第一迁入高峰,7月20日左右出现全省迁入高峰。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下旬以来,由于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大量褐飞虱成虫迁入本地,来势凶猛,虫情严峻。为此,我镇植保的技术人员根据查报的虫情及时制定防治方案,分别于9月8~9、15~16日组织了两次防治战役,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势头,为水稻活熟到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的危害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洪乃桥  何显文 《农技服务》2007,24(2):47-47,58
阐述了褐飞虱的危害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褐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的主要症状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居巢区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必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2-142
褐飞虱在我区常年发生4-5代,以五(3)代、六(4)代为害为主,本地定殖虫源为主害代大发生的主要虫源,7月中旬前后的阴雨日数是决定翅型分化的关键因子。对于4级以下发生程度应于3龄若虫高峰期防治,5级以上发生程度应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宿松县许岭镇近年来水稻褐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2011年水稻生产上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和发生情况,根据2011无锡市锡山区的防治情况,总结了其相关防治技术,以减少水稻损失,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发生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迁飞性等特点。2005—2021年杭州年均产量损失5 893 t,并数次大规模暴发,严重威胁当地的水稻生产安全。本研究分析其历年发生特点,对其主治药剂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等化学药剂进行了应急防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褐飞虱药剂可选用烯啶·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等药剂,使用时注意轮换用药,在大暴发时可选用毒死蜱+吡蚜酮压低虫口密度。通过科学使用防治技术控制杭州地区的褐飞虱发生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现虫口夺粮。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旱,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12.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1,(15):36-37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水稻穗期暴发成灾。本世纪初以来,江苏省先后于2005、2006年连续特大暴发。一般危害损失10%~20%,严重危害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询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做答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早,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治水稻褐飞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几点措施,对于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涟水县200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剖析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水稻生育期推迟、暖秋气候、防治质量下降等因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纪传义 《农技服务》2007,24(11):51-52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气候条件适宜、水稻成熟期推迟、褐飞虱抗药性增强、施药技术不到位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防治上应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压前控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发生,归纳了2010年江阴市褐飞虱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水稻中后期该虫重发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生物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体系及相关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过入建立各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科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