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炎病人宜吃花生肝炎病人用食疗配合药疗有利于康复,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是修复肝脏的原料。花生富含蛋白质,据分析,每100g花生仁含蛋白质27.6g,而同量的瘦猪肉含蛋白质16.7g,牛肉为16~21.4g,鸡蛋为14.8g,鲤鱼为18.1g。...  相似文献   

2.
对 60 6所大学学生和职工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影响煮花生消费的因素。抽样中大约有 5 5 %的人从未吃过煮花生 ,40 .4%的人说他们每星期吃煮花生不会超过一次 ,仅 4%和 1 %的人每星期吃一次和多于一次的煮花生 ,影响煮花生消费的因素有性别、口味、含油量及煮花生是否作为副菜来食用 (p >0 .0 5 )。男人比女人更喜欢吃煮花生。种族不是影响煮花生消费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花生学报》2004,33(2):6-6
花生俗称香果、地果、落花生,为豆科植物花生的种子。花生因其香脆味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虚,益寿、抗衰老,美容之功能因而被人们誉为“长生果”,我国民间结婚常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婚宴席间,主人总是要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花生营养成分丰富而且全面,据科学分析,花生含有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嘌呤及花生碱,胆碱,淀粉,纤维素,无机盐和维生素A、B、C、K ,生物素,生育酚等;还含有钙、钾、磷、铁、镁等多种元素。花生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E与生育长寿关系密切,所含维生素K有保护…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是花生的主要害虫之一,莱西县花生栽培面积每年都在30万亩以上,自1977年以来为害逐年加重,除为害叶片外,还吃花蕾,咬花,啃果针,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摸索防治指标,搞好测报工作,笔者于1979-1987年对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量与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吃茶叶有益     
科学证实,绿茶中许多成分对人体保健卓有功效,尤其在降脂、防癌、抗衰老方面的功效,导致了喝绿茶热。在煎茶过程中,绿茶所含的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完全消失,所含钙、铁和维生素C减少。为此,研究者建议,相当湖三杯所用的茶叶数量,可得到每天所需维生素E50%和维生素A原的20%,目前,日本市场上开始销售可吃的绿茶粉。从各种风味菜到牛排、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和色拉等都可以加绿茶粉。绿茶粉还可广泛用于制作冰淇淋和口香糖。吃茶叶有益@王秀良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在南非,不用再到世界各地走一趟就能感受和领略到亚非欧及美洲国家的多种文化和生活习惯。吃什么和怎么吃是较能体现不同文化的环节,所见所闻南非人一些不同的吃的方式就能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相互渗透。几个世纪以前,最先是荷兰人其后是英国人来到南非并带来了欧洲的吃的方式,这就是就餐时用刀叉和盘子,这一方式几乎也成为如今南非人的主要的进餐方式。然而,由于掺入了其他国家和南非当地的方式,人们用刀叉似乎又有一些特别的地方。用刀和叉对付肉和面包、饼之类的食物似乎是不成问题,而对待米饭该怎么办呢?想像…  相似文献   

7.
在《吃碗茶》一书中,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递,更是一种社会大众重要的生活习惯,《吃碗茶》作为经典专著,其中茶和吃茶活动被融入了丰富而系统化的文化理念内涵。本文拟从《吃碗茶》的大致内涵介绍入手,结合《吃碗茶》的创作时代背景分析,通过具体融入《吃碗茶》中所具有的词汇特点讲述,结合《吃碗茶》中语用技巧的客观表现与阐述,从而深层次分析《吃碗茶》中所拥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花生果实在油料作物中含油率较高,又是人们喜爱吃的食品。它提供人体所需酯肪与蛋白质,此外,花生果实中所含微量化学元素钙、铁是人体营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钙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铁是构成血液的重要成分。饼粕、荚壳又是配制饲料的好原料。因此,研究钙、铁元素在果实中分布情况,对了解花生果实营养价值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红 《花生学报》1992,(3):31-32,17
我国花生资源极为丰富,年产量达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20~30%,居世界第2位。但花生在我国除了作为小食品外,大部分用于榨取花生油,对花生蛋白的利用率极低。据资料介绍,在美国,与可口可乐和汉堡包一样,花生酱已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花生总产量的近50%用于生产花生酱,有94%的美国家庭食用,他们每年要吃下27万多吨的花生酱,每人年平均消费量为1.5kg。花生酱何以能受到人们的如此喜爱?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后,广州人常搞些薯、芋等切成薄片炸好,和以咸味,跟炸花生等放在一起,称为茶泡。小孩子在一起玩,吃食物叫煮茶。生日的时候,用花生、芝麻、栗子、粉丝等所煮的糖水,称生日茶。把食物称茶,这原是宋元人语。宋人把食物叫分茶。《梦粱录》卷十六:“若日分茶,则有四软羹、  相似文献   

11.
唐胜一 《中国稻米》2021,27(4):144-145
回忆了我家在吃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我母亲对剩菜剩饭态度上的改变。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饮茶不再是贵族、文人雅士的生活元素,人们大多形成了饮茶的习惯。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无疑就是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华侨生活状况以及文化迁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该作品进行有效剖析,能够帮助我们认知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内涵。本文拟从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内容概述,从而剖析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尝试剖析在该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茶文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吃“油茶”在贵州的三桥、大矸等地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过去的“油茶”是用苦丁茶做的,现在都用绿茶来做。这些地方吃“油茶”已有瘾了,每天每家都少不了要吃两顿“油茶”,不吃就精神萎靡不振,干起活来无力,特别是六十开外的人,更是离不开“油茶”。  相似文献   

14.
想要让更多社会大众对《吃碗茶》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意境形成独立认知时,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翻译方法和及技巧,从而更好实现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的合理诠释。本文拟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化对比认知入手,结合《吃碗茶》的创作背景及内涵认知,从而探究《吃碗茶》中的词汇特点,并且结合相关翻译理论认知探究做好《吃碗茶》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花生蛋白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文泽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食品研究室,江津632260)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在食物的摄入过程中,不仅要求吃得好,而且要求吃得有营养。然而由于我国农副产品发展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某些真菌或霉菌具有产生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当人或牲畜吃了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食物或饲料,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作真菌毒素。 人们认识真菌毒素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1960年才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当时在英格兰有10万只火鸡因吃了带有霉菌的花生粉而死亡。人们发现这种饲料中含有真菌毒素,后来人们把这种真菌毒素称作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由两种真菌产生:即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通常合称作A.flavus。之后,人们很快鉴定出这些花生粉来自南美。但是经过对美国花生抽样检查,发现少量花生中也含有这种毒素。  相似文献   

17.
《花生学报》2004,33(2):16-16
花生中富含抗癌物质———白藜芦醇,美国医学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了葡萄酒中的抗氧化物质白藜芦醇抗癌的机理,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新的癌症疗法。上述成果发布在7月号《癌症研究》杂志上。有关报告说,对实验鼠的研究显示,有一种蛋白质可以“保护”癌细胞,在这种蛋白质作用下,癌细胞甚至能抵御化疗。而他们通过最新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达到抗癌效果,并能使癌细胞被化疗杀灭。三年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发现白藜芦醇能够防止细胞癌变,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和与关节炎等有关的细胞炎症。其它国家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种子蠼螋为铗蠼螋科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云南亚热带棉区,如怒江、红河及南盘江流域,为害棉花种子及幼芽,造成严重的缺苗。在怒江流域一带,亦为害迟收的花生种子,往往吃成空壳对产量亦有相当影响。1957年3月在元江发现此种虫子,吃害5904依棉种,缺苗达2%。但是到了棉花开花季节,常见来回于地面落花中,捕食萎花内之红铃虫。根据此种虫子的习性来看,在棉花播种期及花生迟收的时候,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吃碗茶》出自于美国华裔作家雷廷超之手,且属于该作家的唯一一部作品,整部小说反映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及独特文化意义。此作品基于其文化及创作背景的特殊性,较受相关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多集中在该小说创作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作者内心的解读等方面,而本文将《吃碗茶》小说中的茶文化作为方向,对其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简讯     
花生及其制品营养知识推广工程启动目前我国虽然是世界上花生主产国,但我国对花生的综合利用远不及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对花生研究发现,花生及花生制品所含丰富营养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而我国国民对花生、花生油及花生制品的营养知识却知之甚少。为向全社会各界消费者推广花生及花生制品营养知识,传播健康饮食理念,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促进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花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食协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食品质量报社、山东鲁花集团日前在京联合我国科学界、营养界有关院士、专家共同发起了“中国花生及花生制品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