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常用的传统新城疫疫苗Ⅰ系、Ⅱ系、Ⅵ系、Ⅴ4等疫苗毒株均属于经典型基因Ⅰ型和Ⅱ型毒株,而造成目前新城疫广泛流行的野毒株多属于基因Ⅵ型和Ⅶ型毒株。故此,在对河南省洛阳地区新城疫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2株不同基因型的代表株(基因Ⅵ型和Ⅶ型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了4次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是由一种新基因型引起的。尽管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其基因型众多。论文主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基因型的划分方法以及国内外不同时期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流行毒株及流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三大家禽中主要流行基因Ⅶd亚型毒株,鸽群中主要流行基因Ⅵb亚型毒株,为我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弱毒株在新城疫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NDV地方株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RT-PCR技术对1998-2002年闯洛阳地区新城疫典型发病禽群中所分离到的15个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其47~435位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毒力强弱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依据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的不同,15个地方毒株可分为3群,群内各毒株同源性较高,群间差异较大,未发现有因分离禽品种不同所引起的明显的株间差异。其中第1群9株,涉及到各时间段分离的毒株和所有分离禽品种,属典型的基因Ⅶ型强毒株,高度集中于进化树的基因Ⅶ型C亚型区;第2群4株,属传统的基因Ⅵ型强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Ⅵ型区;第3群2株,属古典基因Ⅱ型的弱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Ⅱ型区。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以新的基因Ⅶ型为主,同时兼有传统的基因Ⅵ型和古老的基因Ⅱ型;并提示基因Ⅶ型各毒株在该地区流行的时间较短,株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不同宿主NDV分离株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针对我国东北地区获得高免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抗体鸡群仍然发生ND的情况,对所分离的18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NDV的融合蛋白(F)基因(532bp或280bp)高变区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GenBank序列号:AY208680-AY208698)。结果表明,各分离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1%~100%。各分离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5.5%~1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L-12、HLJ-3与V4株同属于基因Ⅰ型;HLJ-4,JL-14为基因Ⅵ型,其余15株均为基因Ⅶ型。可见目前东北地区ND的流行是由三种不同基因型毒株,老的基因Ⅰ型、Ⅵ型,新的Ⅶ型所引发,但以基因Ⅶ型为主要流行株,这与我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ND流行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37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其中2株属于鸽源病毒)F基因片段(约500bp),通过对分离株的测序和基因分型表明,24株属于基因Ⅶ型,1株属于基因Ⅵ型,2株属于基因Ⅲ型,1株属于基因Ⅰ型,6株属于基因Ⅱ型,另外有3株从氨基酸方面分析是基因Ⅶ和Ⅵ型的杂交体,但从进化树方面,分离毒SD054和SD069属于基因Ⅵ型,SD052属于基因Ⅶ型。可以看出,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威胁,又有新基因型的不断流行,同时发现有3株病毒发生了两基因型间的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005年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NDV分离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3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35bp,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到GenBank,登陆号为DQ439866-DQ439948。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了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83株NDV分离株中有65株属于基因Ⅶ型,9株属于基因Ⅱ型,5株属于基因Ⅰ型,3株属于基因Ⅵ型,1株属于基因Ⅲ型。表明我国目前ND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同时也存在其它基因型的散发,从而为我国目前新城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8.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是严重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监测表明,目前国内NDV流行毒株已由基因Ⅶ.1.1亚型转变为Ⅶ.2亚型。为实现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针对其国内流行毒株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Ⅶ.2亚型NDV的反转录数字PCR(RT-dPCR)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RT-dPCR方法检测下限为1.3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与基因Ⅵ型、Ⅻ型NDV以及其他常见禽病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2.6%,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方法对从活禽市场采集的200份鸡口咽/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d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同时也为其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技术对2008~2009年间从我国部分省市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9株分离株的F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架(ORF)长度均为1662bp,其中8株的F基因裂解位点属于强毒株模式,1株为弱毒株模式;分子进化和基因分型研究表明,8株强毒株均属于基因Ⅶ型d亚型,1株弱毒株为基因Ⅱ型。提示近年来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强毒株引起的,从而为强毒力新城疫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HN(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利用RT—PCR扩增了2006~2008年间分离自我国华东地区的43株NDV的HN基因片段。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中基因Ⅰ型2株,基因Ⅱ型3株,基因Ⅵ型1株,其它37株都属于基因Ⅶd亚型。根据遗传发生进化树可将基因Ⅶd亚型进一步分为Ⅶd1和Ⅶd2两个亚型,基因Ⅶd1亚型HN蛋白的第102、118、443位氨基酸分别为T,A和T,而基因Ⅶd2亚型则分别为I,E和M。另外,研究表明HN蛋白线性表位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的分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和流行特点,2011-2012年对山东省15个水貂养殖场进行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从病貂中分离出19株绿脓杆菌,分别测定了分离株的血清型,同时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结果 19株分离株中血清型G型15株,血清型B型2株,血清型E型和I型各1株;ERIC-PCR谱型表现为7种基因型,其中15株G型株存在于谱型Ⅰ~Ⅶ中(Ⅵ除外),B型株属于谱型Ⅱ,I型株属于谱型Ⅳ,E型株属于谱型Ⅵ。表明山东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由绿脓杆菌引起,其分离株血清型以G型为主,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新城疫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北地区发生新城疫(ND)的病鸡、病鸽和产蛋下降鸡分离到19株NDV,对其融合蛋白(F)基因532bp或280bp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208680~AY208698),并对各株的F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各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5.5%~100%;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中2株与疫苗株V4同属基因Ⅰ型,为弱毒株;其余17株为强毒株,其中2株为基因Ⅵ型,其余为基因Ⅶ型。表明东北地区目前由3种基因型的NDV毒株(Ⅰ型、Ⅵ型、Ⅶ型)所引发,并以基因Ⅶ型为主。另外,对其中的代表毒株APMV1/chiclierl/China/JL-11/02进行了免疫学试验,结果显示,LaSot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不理想,可能是LaSota疫苗免疫鸡群发生N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2006年06月,吉安县爆发一种引起雏鸡、育成鸡高死亡率,产蛋鸡群产蛋下降的烈性传染病.发病特点是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及F-基因的定型,诊断这场疫病是由基因Ⅶ新城疫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新疫苗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及周边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为基因Ⅶ型,而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为基因Ⅱ型La Sota株,其与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基因型差异被认为是免疫禽群中新城疫强毒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成功研制出了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病毒致弱株,该致弱株在控制当前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正>1新城疫病毒的变异选择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的新城疫病毒(NDV)HN基因,对不同基因型(F基因型为Ⅰ~Ⅶ)的NDV参考株在HN基因ORF编码区内,进行了同义替代(Ks)和非同义替代(Ka)的比较,重点对11株国内流行的NDV强毒株(F基因型为Ⅶd)  相似文献   

16.
10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山东省鸭群中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情况,对2007—2009年山东不同地区发病鸭群进行了N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10株鸭源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0株鸭源NDV的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分别为50.4~60.0和1.66~1.78,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强毒株。致病性试验显示,3株代表毒株对不同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70%~100%和20%~70%。对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相对于基因Ⅰ~Ⅵ型NDV,10株鸭源NDVF蛋白存在较大变异,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1—30、101—124、479—494和509—516 aa处,且在52、71、176、272、314、402和489位出现了与近几年流行毒株一致的氨基酸替代。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株鸭源NDV之间同源性在95.8%~99.9%,与2000年以来国内外分离的基因Ⅶ型NDV同源性较高,在95.7%~99.8%,与传统LaSota、F48E9同源性较低,为83.8%~90.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均属于基因Ⅶd型。此外,10株鸭源NDV还具有大多数鹅源NDV所特有的973位和1 249位RsaⅠ位点。上述结果表明基因Ⅶd型NDV是造成我国鸭群近年来发生新城疫的主要病原,鸭源NDV很可能源于早期的鹅源NDV。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掌握中国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对2008-2009年从中国部分省市养殖场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毒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和HN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有8株为基因Ⅶ型,1株为基因Ⅱ型,F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 bp,强毒株同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4.2%。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或1734 bp,强毒株在538位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近年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NDV引起,F和HN基因的变异可能与频繁的疫苗免疫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病毒分离试验、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毒力试验、RT-PCR和F-糖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对1996-2000年从国内不同地区多种禽类中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毒株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基因树。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32株为强毒株,有3株为中等毒力株。DNA序列分析和基因树结果表明,这35株NDV分为4个类群,其中27株为基因Ⅶ型(主要流行毒株),3株为基因Ⅵ型,4株为基因Ⅱ,1株为基因Ⅲ型。结果指示,我国新城疫感染来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自广州市某疑似患新城疫的白鸽养殖场分离鉴定出1株鸽新城疫病毒,命名为GZ-2016株。通过对其F和HN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GZ-2016株属于基因Ⅵ型毒株,其F蛋白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序列112RRQKR↓F117。除HN蛋白第347位抗原位点由E突变为G外,F和HN蛋白的中和位点、糖基化位点及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该毒株与我国鸽群及欧洲流行的鸽源基因Ⅵb亚型毒株进化关系密切,F基因和HN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大于95%和97%。上述结果表明,基因Ⅵb亚型新城疫病毒在我国和欧洲鸽群中流行,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该病为OIE所规定的动物必报疫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该病的防控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目前我国防控新城疫主要使用La Sota和Clone30两种疫苗株,二者均属于基因Ⅱ型;而田间流行的毒株主要是基因Ⅶ型NDV,所以上述两种疫苗不能在临床应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