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汉果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同源植物,是广西地方特色农产品,有“东方神果”之称。罗汉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其提取物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罗汉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逐年向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但传统的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提出罗汉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至关重要。通过介绍罗汉果发展现状,结合罗汉果生产多年经验总结出山区罗汉果绿色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打造山区绿色汉果实现产品高值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学名“光果木鳖”[Siraitia grosvenori(Swingle)C·Jeffrey],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在广西民间的药用历史已有300多年[3]。据《中药志》等文献记载,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润肺止渴作用[4,10]。近年来,国际上对罗汉果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并被誉为“中国神果”,远销东南亚、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地,深受国际市场欢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罗汉果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临床实验表明,罗汉果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葫芦素烷三萜类皂甙,其在干果中的总含量为3·735%~3·858%[4]。它是一类低卡路里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是我国第一批列为食药两用的植物,是广西具有影响力的特产之一。经多年对罗汉果的新品种选育、健康种苗繁育和推广,攻克了罗汉果组培脱毒苗的技术难题,罗汉果的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并且近年来在加大传统药用基础上,又开发成功能性饮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高甜度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浓缩果汁在全球率先通过美国FDA-GRAS认证。罗汉果产品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将罗汉果产业打造成广西的第二个"甜蜜事业"。应从高端产业定位,加大政策、科技、财政对罗汉果产业的支持,加大罗汉果新品种研发,创新研发罗汉果新产品等促进罗汉果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永福:罗汉果产业化开发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罗汉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是广西主要创汇产品之一,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品,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全身都可入药,享有"东方神果"美誉。罗汉果除了含有大量不含糖、甜度为蔗糖300倍的甜味剂葫芦烷型四环三萜及维生素C等药用物质外,还含有硒、钾、镁、钙等25种矿物质元素和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罗汉果提取物在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降血压、保肝降转氨酶等十个方面有明显功效而无毒副作用。广西永福县独特的气候与特有的土壤环境为富硒罗汉果生产提供了条件。永福源远流长的福寿文化与永福县长寿果罗汉果的种植息息相关。现永福县罗汉果加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介绍了罗汉果与荔浦芋立体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并总结了该模式下罗汉果、荔浦芋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以期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置5个梯度硅肥量作基肥,探讨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黔东地区罗汉果优质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硅肥量的增加,罗汉果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果实大小(纵径和横径)、果实干重、罗汉果皂苷V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硅肥能极显著提高罗汉果在上午11时和下午13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光能利用率;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硅肥量在150 g/株时效果最佳,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和16.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罗汉果组培苗在广西永福、临桂、融安等县试种推广,改变了罗汉果产量低的历史,但组培苗易感染花叶病,种植成活率低,存在不结果或结果小、留种薯腐烂等问题。选用优良品种,严格做好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的脱毒,培育无病壮苗,推广精细栽培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能减少病害,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罗汉果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分析了桂北罗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罗汉果固有的生产模式没能形成良好的产业体系,种性退化、混杂,生长受高温、干旱、病虫害的制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从加强区域合作、培养优良品种、加大对罗汉果制品的药用功能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为罗汉果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的乳化配方及其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的乳化配方及其性质,为制备出高品质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罗汉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罗汉果籽油为原料制备微胶囊产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化的乳化配方,并对罗汉果籽油微胶囊产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微胶囊化罗汉果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以阿拉伯胶为主壁材、β-环糊精为填充剂,乳化剂浓度1.06%,壁材比1∶9.8,芯壁比1∶2.71,固形物浓度16.69%.经高温喷雾干燥所得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产品热稳定性较好,但易吸收水分.[结论]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罗汉果籽油乳状液稳定性可以达到99.4%,经高温喷雾干燥所得的微胶囊产品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罗汉果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延长罗汉果授粉时间和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罗汉果授粉成功率。【方法】采用染色法、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论】罗汉果人工喷雾授粉前,确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可提高喷雾授粉成功几率;花粉离体萌发法、MTT(噻唑蓝)染色法分别为罗汉果花粉活力及柱头活力测定的最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罗汉果—芋头间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种前准备、种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改良的微生物菌肥对罗汉果根结线虫、土壤酶活性及罗汉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线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设置1、2、3、4 kg/株共4个施肥水平,以淡紫拟青霉+复合肥为对照,施用后40、80和120 d调查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虫口数,检测根系土壤中尿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等主要土壤酶活性,并在果实采收后调查植株根结线虫发病的病情指数,测量罗汉果的产量、中大果率及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施用改良的微生物菌肥3~4 kg/株对罗汉果根结线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施用后80 d虫口减退率达67.8%,并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尿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罗汉果采收期,田间病情指数较低,相对防效达77.14%,罗汉果结果率增加37.6%,单果重量增加24.4%,中大果率提高12.9%,罗汉果硒含量提高18倍。改良的微生物菌肥对罗汉果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作用,优于淡紫拟青霉;施用后能提高土壤中主要酶的活性,利于土壤生态修复;可提高罗汉果产量并促进硒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防治效果,为罗汉果斑枯病的绿色防控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发酵液共培养、凹玻片悬滴和显微观察等方法手段,测定拮抗菌株bjq-a与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对峙培养后的菌丝形态、菌丝生长抑制率及孢子萌发抑制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分析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菌的防治效果;通过检测bjq-a发酵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含量,初步分析bjq-a的抗菌机理。【结果】拮抗菌株bjq-a与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对峙培养30 d,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5%;40%和20%bjq-a发酵液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5%和96.2%;50%bjq-a发酵液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5%;bjq-a发酵液能造成病原菌菌丝及孢子膨大畸形;应用20%bjq-a发酵液防治罗汉果斑枯病,发病时间延迟1 d,病害发生率降低60.0%,病斑扩大抑制率为82.2%;bjq-a菌株能分泌高活力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等细孢壁水解酶,是产生拮抗活性的机理之一。【结论】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拮抗菌株bjq-a对罗汉果斑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剂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问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髯衣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防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新途径,进行了板蓝根粗提物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室内和大田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板蓝根粗提物100倍液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高于市售化学药剂可卡宁,且大田防治效果比室内高;随着防治次数的增加,其室内防治效果有所提高,而大田防治效果有所降低,表明板蓝根粗提物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预防效果大于治疗效果;同时,经板蓝根粗提物处理后,罗汉果的产量和大果数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于2005~2006年研究了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的土壤环境及罗汉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使罗汉果园土壤容重降低8.3%,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19.5%、12.5%、11.7%、14.5%和9.4%,土层(0~20 cm)的水分含量也增加了11.0%,并能调节罗汉果土壤温度变化,抑制杂草的生长,促使罗汉果提前7 d上棚;改善了罗汉果品质,增加了罗汉果产量,罗汉果的总糖、Vc和甜甙V含量分别提高了27.8%、7.0%和24%,单株产量增加了67.1%,大果率是对照的2.8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基酸微肥对罗汉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以清水为对照,叶面喷施4种氨基酸微肥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罗汉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氨基酸微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罗汉果产量及大果率,其中氨基酸复合微肥1每株产量最高,达173个;喷施氨基酸微肥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和甜甙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17.66%,总糖含量提高34.5%~44.65%,还原糖含量提高15.59%~50.78%,甜甙含量提高8.0%~32.6%。【结论】氨基酸微肥提高罗汉果产量的同时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果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高、病虫危害和连作障碍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罗汉果产业的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罗汉果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对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种植环境、良种选育、水肥一体化管理、防止"跑苗"、人工授粉和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环节进行综述,旨在完善罗汉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而促进罗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