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系与根外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具有较强的根系效应,R/S值处于1~2间;3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明显,蔗糖酶、脲酶活性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种酶活性垂直分布规律一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活性降低;巨桉人工林在试验区内未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因子都优于青冈次生林;根系土壤酶与根系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速效K呈负相关外,其余生物因子与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1-6 a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0-60 cm)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pH随林龄增加而升高,有效硼的变化规律与pH相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相关关系分析发现, 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林分土壤肥力得分依次为:1a>2a>3a>4a>6a。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是全钾、有机质、全磷、水解氮、有效硼。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注重无机肥、有机肥、菌肥的配施;注重对磷肥、硼肥的施用,控制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巨桉人工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了1~10 a生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偶尔出现逆向分布;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数量呈现1~4 a降低,而后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4.
沿海兵陵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培肥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经营密度和造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和孔隙组成研究,表明合理经营密度以及采取合理的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N,P,K以及各种土壤酶活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和土壤孔隙度均比对照好,尤其是密度1325株.hm^-2的巨尾桉林分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桉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方法  以雷州半岛3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分析土壤及微生物化学计量关系特征。  结果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均以过熟林最高,分别为20.15、1.47、0.88 g·kg?1和583.09、55.20、28.03 mg·kg?1,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特征并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垂直变化呈现“表层聚集性”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层间差异性元素类别表现不一。成熟林土壤碳氮比(Csoil/Nsoil)和碳磷比(Csoil/Psoil)均值分别为10.52和19.25,显著低于幼龄林和过熟林(P<0.05);过熟林氮磷比(Nsoil/Psoil)均值为1.67,显著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P<0.05)。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mic/Pmic)、氮磷比(Nmic/Pmic)均值分别为21.25、2.00,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阶段(P<0.05)。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有机碳比值(Cmic/Csoil)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全氮比(Nmic/Nsoil)和土壤微生物磷与土壤全磷比(Pmic/Psoil)均为过熟林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冗余分析表明: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的首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soil、Csoil/Psoil和Nsoil  结论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过熟林阶段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受土壤影响的指标和程度具有差异性,生长后期应注重养分有效性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图4表2参5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7.
对巨尾桉不同无性系6年生人工林生长量及材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T35无性系生长量最大,其次为T13,T28;无性系128胶合板材品质最好,其次为T35.不同无性系人工林胶合板材各材性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8个无性系中T28是最适宜作定向培育胶合板原料林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揭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巨尾桉人工林(2~9 a)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及在不同面积尺度上的适应性。巨尾桉人工林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Logistic、Gompertz、Richards和Korf 等4种经验模型模拟林分密度、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等林分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相应3组检验决定系数(R2)均>0.5,3组测试样地的标准化残差落在[-2,2]带状区域中,表明3个模型在不同面积尺度样地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中小样地(100、400 m2),在大样地(900 m2)中稍差;蓄积量-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大、小样地(100、900 m2),在中样地(400 m2)中稍差。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呈现增长型趋势;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与林龄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100 m2样地大小已具备反映这3个林分因子与年龄的生长规律;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与林龄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林分密度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10.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宇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刘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3-7624,7630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相似文献   

11.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培肥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经营密度和造林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和孔隙组成研究 ,表明合理经营密度以及采取合理的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 ,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 N、 P、 K以及各种土壤酶活性 ;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和土壤孔隙度均比对照好 ,尤其是密度 1 32 5株· hm-2的巨尾桉林分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限制人工杉木林生长的土壤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36个固定标准地的杉木林分生长与林下土壤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制约传统模式培育的杉木林的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原有全氮、速效磷、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其中土壤氮磷属较易人工控制因子,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杉木林生产力,调节土壤氮磷水平可能为其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文斌  高占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02-17203,17211
通过气象因子对不同蔬菜生长影响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光照、水分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从中找出温度、光照和水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和指标,要针对东北地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较大、长日照和水分适宜,新疆地区温度日较差大、高日照和水分少,江淮地区温度变化小、日照适宜、水分多的不同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种植,就是在大棚种植时也应结合外界温度的变化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为蔬菜生产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砍伐杉木后形成的乳源木莲毛竹新林型的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毛竹枝叶分布层次明显,乳源木莲位于林分上层,林分结构合理,物种多样性较高;乳源木莲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能够保持较高生长量,有利于培育乳源木莲大径材;3种混交处理中,2002--2012年不同密度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虽有差异,但差异较小;不同处理毛竹高径生长、产笋量和总产材量均存在差异,以RD处理、RC处理为好。乳源木莲毛竹混交林是拟自然更新的林型,能够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具有省工、适用、高效的经营特点,适宜在中亚热带林区高丘低山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无机纳米微粒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土壤样品其纳米微粒的提取量有所不同,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作用对土壤无机纳米微粒的提取有促进作用;延长振荡和超声波处理的时间或增加处理的强度都有利于增加纳米微粒的提取量(振荡后增加2.7mg/g,超声波处理后增加10mg/g);加入化学分散剂碳酸钠、磷酸钠(尤其是碱性的一价阳离子分散剂碳酸钠)也有利于增加纳米微粒的提取量,但是此方法使溶液的pH升高,要通过透析或电渗析的方法去除纳米溶液中大量的无机离子,使其溶液恢复中性。  相似文献   

16.
Cd对超累积植物续断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5、10、20 mg.L-1)对续断菊生长形态(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膜透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续断菊的株高先增加后减小,根长先减小后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不断减小;低浓度的镉处理促进植物的生长,而20 mg.L-1镉处理30 d时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46%、42%和66%;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续断菊叶片中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20 mg.L-1镉处理30 d时总叶绿素比对照降低了58%,丙二醛增加2.4倍,细胞膜透性增大2.3倍。  相似文献   

17.
蝴蝶兰克隆苗根系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蝴蝶兰(Phalaenopsis) 克隆苗根系生长的相关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组培苗生根培养阶段的培养基基本成分、培养基附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以及培养阶段的光照条件对蝴蝶兰组培苗根系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以改良Hyponex基本培养基+活性炭1 g/L+蛋白胨1 g/L+椰子汁10 %+IBA 1 mg/L,在前期1000~2000 lx、后期4000~8000 lx的光照强度下培养3个月的效果最佳,发根率可达100.00 %,平均根长3.3 cm,多根率(3条根以上的小植株所占比例)为84.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最佳施肥方案,指导雷竹林平衡施肥。[方法]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江西万年丰盛公司雷竹林土壤养分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诊断。[结果]土壤对P和Cu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K、Zn和S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盆栽试验中雷竹林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a、P、Zn、N、S、Cu;雷竹林土壤中有效Fe、S和B含量普遍丰富,生物盆栽试验中3种供试土壤缺Ca、P、Zn,分别使高粱减产65.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18.8个百分点。[结论]万年县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Ca、P、Zn,亏缺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a、P、Zn,而N、B、Cu、S可能为潜在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影响黄粉虫生长的环境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东  刘苗  汤军芝  采克俊 《农技服务》2010,27(5):610-610,627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0℃左右,相对温度60%~70%,饲养密度6头/cm2时,为最佳饲养条件,化蛹时保持温度可提高羽化率。  相似文献   

20.
苏打盐碱地造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0年的造林试验表明:只要采取适地适树、全面整地、及时松土、适当密植、乔灌结合等合理的造林措施,在pH值8.5~9.6的苏打盐碱地上造林,生长良好,可以郁闭成林。据观测,在苏打盐碱土上适应的造林树种有小黑杨、旱柳、家榆、白榆、黑杨、糖槭、水曲柳、怪柳、沙棘、丁香、沙枣等。小黑杨可以在除条件极恶劣的碱斑以外的各种苏打盐碱地上造林。并生长良好。根据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小黑杨最高,9年生蓄积可达100m ̄3/ha,地上部分生物量可达28.7t/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