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材料,研究果实油脂积累过程中主要产量性状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周期内,鲜出籽率无显著变化;干籽出仁率在9月20日之后快速上升,10月25日之后速度逐渐减慢,11月15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种仁含油率和干出籽率均呈上升趋势,10月25日前上升幅度较大,此后速度减慢,并在11月8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9月27日前缓慢升高,之后进入积累高峰期,11月8日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4个性状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仅与干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以果油率为因变量,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y=-6.402+0.225x1+0.104x2+0.025x3,3个自变量的重要程度为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在广西不同生态区域,针对岑溪软枝油茶栽培品种,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果实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气候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油茶主产区年度油茶鲜果含油率的预测和相关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湖南省相关地市选取油茶样地40块,分别收集各样地2009—2017年的气象资料,采集124个油茶鲜果样本的含油率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湖南气候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气候指标与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系密切,气候指标影响油茶鲜果含油率的最重要时间段是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其次是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2)影响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键气候指标分别是年极端最高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间日最高气温≥37 ℃的天数、年日最高气温≥37 ℃的天数,这3个气候指标与鲜果含油率均呈负相关,当此3个气候指标值分别大于39.7 ℃、11 d、18 d时,油茶鲜果含油率低于5.7%的概率分别为85.2%、77.4%、74.4%;3)构建的关键气候指标与油茶鲜果含油率的数学模型,其拟合平均绝对误差为1.27%,具有很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3.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油茶赣无1优良无性系连续3年的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综合地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经济性状及与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探索其经济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变化机理。(2)赣无1油茶在2004年至2006年间每年自8月初至10月下旬的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与日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相关程度最高,其中2004年与2005年其鲜果含油率与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及最低气温呈逆向趋势,干籽含油率与日最高气温、日均气温呈正向趋势,但与日最低气温呈反向趋势;2006年其鲜果含油率与日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呈逆向趋势,干籽含油率与日均气温呈反向趋势,但干籽含油率与日照时数及最低气温、鲜果含油率与日均气温呈正向趋势。(3)油茶赣无1鲜出籽率在各年度间及同一年度不同考种时间段间表现稳定,而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在不同年度与时间段间受气象因子影响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象条件的油茶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每年油料加工规模的规划提供分析依据,基于1 222项气象指标数据,利用湖南省77县(区)1969—1979年油茶历史产量和24个测产点2006年以来的测产序列,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以各物候期拟合产量数据为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模型,比较分析了各产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对增、减产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以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但仍比不上以11个物候期拟合产量作为因子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的效果好;拟合效果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低海拔地区的湘北以及湘中偏南地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而海拔较高的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南部山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大。同时,分析建立的101个油茶产量模型的因子结构发现: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为模型入选频次最高的3个物候期,其中开花期入选频次最高的气象因子为气温类因子;果实成熟期入选频次高的因子有平均最低气温、连续有日照天数、15℃以上的积温;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入选频次最多的为气温尤其是高温日数。文中因此认为,基于开花期气象条件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可用于油茶产量预估,入选产量模型频次高的因子可为油茶产量气候潜力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确定油茶关键生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指标及其影响关系,为油茶高温干旱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南省不同区域油茶标准化产量数据和2007—2015年气象资料,包括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日数以及≥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等气象指标,对油茶标准化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可指示高温干旱出现的因素和阈值,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在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均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30℃热积温达到36.7℃或≥30℃高温日数达到26天,以及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达到13.6℃或≥30℃高温日数达到10天,为高温干旱出现的阈值。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30℃日热积温预测油茶标准化产量的模型效果最好。【结论】可将导致高温干旱灾害的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热积温或高温日数阈值作为油茶产量降低的预警信号,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至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建立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可较好进行油茶产量预测预报,为油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籽成熟过程中,9月份是油脂积累的最高峰,种仁含油率比8月份增加了33.18%;2)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一直增加;3)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降低,油酸分别与亚油酸及棕榈酸呈此消彼长的趋势;4)硬脂酸基本维持在1%~2%之间;5)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在采收前含量降到最低110μg/g,维生素E从7月底至10月上旬含量不断增长,在10月中下旬有所下降;6)综合考虑油脂及活性成分的保存率,建议普通油茶的采摘期在霜降节前后(10月23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黔中地区生长的普通油茶为材料,试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油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成熟果实仁含油率没有影响,而对果实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影响。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YTs),能促进种仁生长,加速油脂形成,果实比对照(CK)提高26.4%的含油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B9),对油茶果实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干籽率、干仁率分别比对照低8.9%和4.5%。喷施萘乙酸(NAA)和对照(CK)相比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差异很大,B-9、GA和乙烯利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增22.4%、16.2%和11.2%,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还可使油茶鲜果含油量的快速积累提前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GA和B-9可以促进油茶种仁含油量提高42.6%和40.4%,比对照增18.0%和11.9%;喷施稀土和NAA对提高种仁含油率有反作用;油茶鲜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期间,呈现马鞍形增长的趋势,但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其作用不明显;油茶果实后熟期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茶果出油率和出干籽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喷施赤霉素加萘乙酸(GA NAA)和只喷施赤霉素(GA)的处理出油率最高达6.01%和5.95%,分别比对照增22.1%和20.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把握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采收时机,本研究从9月7日至11月30日,每隔1周采集香花油茶果实对油脂及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在整个测定期内鲜出籽率的变化不大,但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鲜果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折算的鲜果含油率均呈上升趋势,至11月维持较平稳水平。而脂肪酸组成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硬脂酸也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则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下降。11月9日,测定香花油茶鲜果的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分别达到33.06%、49.35%和9.25%,均是所有采样中最高的,且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也最高。因此,南宁地区香花油茶最适宜的果实采摘时期在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沤置后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采摘后的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规律。把形态上已经成熟的油茶鲜果进行沤置处理,测定结果表明沤置后能使油茶果实产生后熟作用。沤置5—7天后油脂积累达最高水平(50.07%),继续沤制时油脂含量下降;沤置后的油茶果其油脂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为采摘后的油茶果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宏州油茶的出籽率和含油率在不同月份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德宏州油茶果实含油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鲜果出籽率和种子质量的增长主要在4月到5月以及8月到9月2个时期。干籽含油率从4月至8月呈增长趋势,之后逐渐趋于平稳,因此8月之前不宜进行采收。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果皮颜色逐渐由青色变深至黄褐色,红褐色与黄褐色果实的干籽含油率明显高于青色和青红色果实的干籽含油率。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饼粕多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 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油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 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多糖提取最 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 1:25(g/mL)、提取时间 78 min、提取温度 60 ℃,在此条件下油茶多糖提取率为 (11.29 ± 0.20)%,与预测值偏差 0.18 个百分点,因此优化后回归方程对预测水提醇沉法制备油茶多糖的 提取率分析具有可靠性,三因素中料液比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沙地五角枫近6年红叶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出枫叶变色率及变色规律;结合气象要素 资料,研究不同变色期的气象阈值条件;利用不同气象要素与枫叶变色率的相关性对枫叶变色率短 期、长期预报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五角枫初红日序为10月1日,大部分枫树在 10月上旬处于斑红,正红日序为10月15日,枫叶进入斑红和正红的时间受逐日气象条件影响较 大;日最低温、日最高温、日均温、日均湿度、日最低地面温度越低,枫叶变色率越高,变色率与日降 水量、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微弱相关;近10 d 累积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多、累积湿度越小、累 积降水越少,枫叶变色率越高;长期预报因子为6月平均湿度和9 月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平均 最高温度;根据温度阈值建立了枫叶变色因子方程,结合赏枫天气因子建立了枫红气象指数及服务 产品,经检验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籽饼的利用率,以油茶籽饼为原料,通过正己烷一次浸提的方式提取其中的油茶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温度、不同料液比和不同提取时间对油茶籽饼中油茶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油茶籽饼与正己烷溶剂比例为1:3(g:mL),提取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油茶种仁油脂与淀粉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提高油茶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和油脂的含量,从而为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摘及晾晒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华硕’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近成熟期种仁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自然晾晒和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对其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近成熟期果实发育及采后自然晾晒过程中油脂与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后自然晾晒能促进近成熟期果实对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积累,但对成熟果实却没有促进作用;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过程中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间虽然存在负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覆蓝色膜晾晒最有利于近成熟期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17.
外界生态因子对油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明  刘厚培 《林业科学》1990,26(5):389-395
对21个地区58个油茶物种(或优良品种)进行了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碘值和粗蛋白质等化学品质的分析。通过选取14个不同地区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品质与19个生态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成明显的正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8、9月份的降雨量呈负相关的趋势。品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物种之间,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介绍腾冲红花油茶,猴子木、怒江红山茶分布区域、适生环境.在云南腾冲、龙陵、昌宁县分别选取连续3年结实、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脂肪酸组成、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这3个油茶品种都具有山茶油的共同特征和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700 ~2 5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铝低磷对油茶生长及其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油茶和人工栽培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高铝低磷胁迫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其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无磷(-p)情况下,铝毒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不利,而在铝胁迫下,磷的加入(0.2 mmol· L-1)能够显著降低铝的胁迫;无论是野生油茶还是人工栽培油茶,土壤中铝达到一定浓度,会显著降低油茶根系有机酸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