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种性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蚕品种选育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型育种技术在家蚕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还不能实用化).由于有限的家蚕资源经多年反复利用,已经很难让新育成的家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出现较大的提升.而平衡致死系的利用研究,为家蚕的品种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在1996年引进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后,就致力于雄蚕品种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现在已经选育出适合我国大部分蚕区使用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  相似文献   

2.
随着蚕桑生产条件的变化,家蚕品种的强健好养成为当前蚕桑生产形势下的迫切要求。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常用的家蚕品种选育方法和强健性家蚕品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强健性家蚕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育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家蚕春用品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蚕丝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因素,春用蚕品种研究则是这个核心的重点。本文就国内外家蚕春用品种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希望对我国当前的蚕育种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基础蚕品种是界于保育蚕品种和实用蚕品种之间的一种优良育种素材,家蚕基础品种选育是现代蚕业育种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要有明确的育种目标,持之以恒,选择有效的育种途径,采取先进的育种手段,运用现代的育种技术,才能高效地选育新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6.
30多年来安徽省有关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相互协作,在家蚕遗传基础理论、家蚕育种技术及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家蚕春用、夏秋用品种及斑纹限性、暗化型等特色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家蚕种茧育微粒子病防治、日眠控制及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等蚕种繁育技术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抗病品种作为防治病害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在农作物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日本家蚕育种工作也十分重视抗病品种的选育,并列为保密项目,我国家蚕育种工作也有广泛的基础,但过去多侧重于抗逆性的研究,对抗病品种方面的研究不多。从今年起,我组开展了家蚕品种抗病性能测定试验,由蚕选种组与本组协作进行,希望在三年内对我省现行保存的、有代表性的家蚕品种作一次全面的抗病性能普查,以供选育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安徽省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结合当前蚕茧生产水平和生产环境的实际,提出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现行品种的种性维持措施及家蚕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安徽省新蚕品种的推广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罗朝斌  姜虹  易勇 《蚕桑通报》2004,35(3):13-16
通过对现行几对家蚕品种的原原种选育及品种组配育种应用中主要经济性状的调查,比较各年份之间各品种经济性状的变异,以及提高家蚕品种质量,维护品种种性状稳定性的相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选育作业计划,针对各品种主要性状特征进行不同目的的选择,可以达到了保证品种种质、维护种性稳定的目的.为更好选育新品种,繁育优良蚕种提供稳定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对1968~2005年浙江蚕种出库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推广蚕品种的定义。在此期间浙江推广蚕品种有27对,其中主要推广品种14对。指出建国以来蚕品种更新经历了六个阶段。总结了蚕品种更新中经济性状的变化、季节布局的变化、品种来源的变化和更新周期等特点。回顾了浙江家蚕育种工作的进展,分析了推广秋种春养的原因,对蚕品种的选育目标,蚕品种的分类和如何加强育种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优质强健家蚕四元杂交新组合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对家蚕四元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调查新组合的性状表现与丝质成绩。结果表明,Z83·月丰84BX皓月A·J27532、E苏·Z83×9902B·Z84、Z83·月丰84B×Z84·812B等3对杂交组合,2011年和2012年秋季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2013年春季鉴定也表现出抗性好、产量高、茧丝质优的特点,达到了春用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本库应用三段冷藏法冷藏夏用蚕种28万张,实践证明三段冷藏夏用蚕种延长到早中秋孵化率仍能保持高水平,具有生产实用价值,从不同中期别和不同类别蚕品种,平均孵化率春制97%以上,秋期98%以上,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春秋两季,分别对4对家蚕新品种进行了农村饲养比较试验,调查了各品种蚕期饲养性状、茧丝质成绩等,了解其性状特点以及对湖北蚕区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分析农村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七个科研单位,对我国六大蚕茧主产区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和871×872进行实验室通比鉴定,调查内容、方法参照"蚕桑优质高产和多化品种选育"课题家蚕通比鉴定方案进行。结合蚕期、茧期、丝质鉴定等比较来源于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种源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幼虫4龄期人工添食20 mg/kg氟化纳溶液定向选择耐氟污染性能和杂交育种、回交改良等育种技术,育成了具有耐氟污染特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该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表现出体质强健、耐氟性好、产茧量高、茧型大、丝质优等特点,其中氟敏指数检测数据显示其耐氟性能明显强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并达到了秋用耐氟污染品种秋丰×白玉的水平。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产茧量及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当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特别是盒种产茧量分别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7%、12%左右。2010年2月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特别是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春期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蚕品种审定15年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1981-1995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鉴定十五年期间有关情况的回顾及所通过新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阐明了在以后品种选育过程中春用品种要注重生命力的提高,而夏秋品种要注重丝质的提高,且要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家蚕品种选育中来;同时也阐明了家蚕品种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以从印度、朝鲜引进的2个柞蚕品种981和941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柞蚕早熟多抗新品种早418,并与现行抗病高产品种抗大组配杂交组合早418×抗大。新品种早418及其杂交组合具有以下特点:春、秋季幼虫全龄期经过短,早418平均比抗大短8.43 d,早418×抗大平均比对照组合抗大×8821短6.90 d;抗病力较强,早418小蚕感染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后的死亡率比抗大低11.2个百分点,早418×抗大比对照组合低13.6个百分点;产茧量高,早418春、秋季平均千克卵收茧量为46 680粒,比抗大增产11.22%,早418×抗大春季千克卵收茧量为52 360粒,比对照组合增产16.98%,秋季千克卵收茧量为443.44 kg,比对照组合增产24.44%。新品种及其杂交组合既有早熟性状特点,又兼顾抗逆、丰产性能,尤其适合无霜期短的地区推广放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两广二号蚕种冷藏期限问题,2018—2019年进行了冷藏时间、繁育期对两广二号越年种孵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冷藏时间与两广二号孵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皓月×菁松孵化率相关不显著;两广二号不同繁育期、冷藏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孵化率差异极显著;两广二号春制越年种冷藏安全期为111 d,秋制种冷藏安全期为162 d。  相似文献   

20.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