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德梅 《广西蚕业》2007,44(1):13-13
1僵病防治对策1.1彻底消毒,减少病原要使蚕农充分认识到消毒防病的重要性,克服无病不防的麻痹思想,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始终。1.1.1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打扫、清洗、彻底消毒。消毒过的蚕具要严格保管,不能造成二次污染。1.1.2蚕期中要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  相似文献   

2.
蚕病损失是造成养蚕单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蚕病防治效果、减少蚕病损失,从而提高养蚕单产、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见.一、蚕病防治的现状部分蚕业工作者和蚕农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缺乏全面的理解,防治技术措施也没完全到位,致使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治轻防.不少蚕农不重视消毒防  相似文献   

3.
泰顺县百丈区洪口乡下舟山村,共有36个养蚕户,于1976年在溪滩地栽上40亩中干桑。由于前几年蚕茧价格偏低,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放松桑园管理,蚕期蚕病频繁,经济效益低。县有关部门根据上述情况,认为蚕农要致富养蚕防病是关键。经过实践证明,下舟山蚕农大抓蚕前消毒,蚕期重视蚕病防治,选养良种,加强小蚕共育,严防农药中毒等。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济济效益。该村1989年养蚕种73盒,售给国家鲜茧2.8t,总产值30540元,比历史最高的1985年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云南省新发展的蚕区蚕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蚕农养蚕防病的技术培训、增强蚕农养蚕防病的意识、大力改善养蚕环境和配套硬件设施、避免蚕病发生及传播等实现新蚕区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  相似文献   

7.
程淑红 《广西蚕业》2006,43(2):37-38
掌握科学的养蚕技术、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消毒方法是桑蚕饲养成功的秘诀。分析蚕农养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蚕农养蚕成功,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很有帮助。1存在问题1.1蚕前消毒不严格,病原难以彻底消除如养蚕前消毒不认真,消毒药水配制不按说明书上的要求配制  相似文献   

8.
刘玲 《四川蚕业》2002,30(3):34-35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头号大敌,是造成单产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每年因蚕病造成的损失约占蚕头总数的20%,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加强消毒防病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我县蚕业科技的薄弱环节。我县广大蚕农对此认识不足,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不科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消毒防病效果,现提出来并予以纠正,以促进蚕农提高蚕茧单产,增加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9.
郭进  李洪 《蚕学通讯》2014,(1):45-47
正蚕病防治是蚕茧丰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不少蚕农在蚕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认识误区和操作错误,不能把握蚕病防治关键,往往花了冤枉钱、多费了力,却发挥不了良好的效果,造成蚕病屡屡发生,损失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我县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蚕业科技人员通过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  相似文献   

10.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1.
周帅  孙树勇 《广西蚕业》2007,44(3):76-77
在生产中,广大蚕农对养蚕前的消毒工作一般较为重视,但对养蚕后的消毒工作往往比较马虎,不能及时消毒,易造成大环境污染。事实上,养蚕后的消毒是养好下一批蚕的基  相似文献   

12.
1脓病发生的原因1.1大量病原存在.成为脓病暴发的隐患由于春、夏、秋不间断养蚕,病原在各养蚕场所存在,许多蚕农懒于“回山”消毒。且养蚕前消毒不彻底。消毒时只消蚕室和部分蚕具,不消周围环境;每批养蚕结束后,蚕沙乱堆乱放或直接施人桑园;蔟具乱放等导致病源污染大环境;有的蚕农消毒技术不到位,药剂使用不当,操作不认真,消毒难以彻底,成为暴发脓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梁雄顺 《北方蚕业》2000,21(4):32-32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在农村养蚕生产中,不少蚕农虽在养蚕前、养蚕中也十分重视消毒防病工作,但由于方法掌握不当,消毒效果不佳,蚕病仍时有发生,甚至暴发,轻者减产减收,重者粒茧无收。在一些村户,年年养蚕,季季发病的恶性循环,对养蚕生产已造成了严重威胁,不少蚕农因此而不再养蚕,造成桑叶资源的白白浪费。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消毒防病上存在许多误区。只有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它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蚕病一旦发生,轻者减产欠收,重者颗粒无收。蚕病损失不但挫伤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个蚕业稳定发展。如何控制蚕病发生,减轻蚕病损失,目前是摆在蚕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为了弄清养蚕消毒与不消毒和阶段消毒与否,对蚕健康性和单产的影响作了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养蚕的蚕前、蚕中、蚕后每个阶段的消毒工作都很重要,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无病才能夺高产,而消毒防病是控制蚕病发生的关键措施.近几年,由于茧丝绸行情滑坡,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农防病消毒意识放松,养蚕环境中病原污染严重,造成大面积发病,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因此,增强蚕农防病消毒意识,积极采取防病措施,确保蚕茧稳定高产已经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丽玲 《广西蚕业》2003,40(1):45-46
随着我县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蚕农说:“我每批蚕都进行消毒和添食蚕药,小蚕发育还可以,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严重,甚至死完”。根据调查发现,蚕农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消毒防病认识浅薄,造成在消毒防病过程中出现许多疏漏,也就是本文所要讲的“误区”,正确认识并纠正这些“误区”,对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误区”的具体表现1.1 养蚕前消毒过于马虎:一是在配制消毒药液时,不按要求去办,而是胡乱配制,以至药液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效果;二是用失效变质的消毒药品配制,如用发糊了的漂白粉、存放很久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我省蚕病防治工作除了贫困偏远地区在科普宣传、技术指导以及蚕农对消毒防病的认识方面还是薄弱环节以外,在大部分蚕区仍然存在不能正确评价消毒剂的药效、外行经销不对路蚕药以及盲目使用添食药剂的现象,这些不可避免地妨碍了蚕病防治作用的发挥,阻碍了蚕茧稳产高产。笔者在此文提出来,以期引起生产技术部门和广大蚕农的重视。一、正确评价消毒剂的药效,实实在在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目前许多蚕区真菌病的防治已不再是蚕病防治的重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危害又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宜兴、溧阳等蚕区进行了调查,每年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造成的损失达5%-10%,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