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材料,研究盆栽条件下施用适量(1000g/盆)的猪粪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桐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CK)相比,施用猪粪有机肥3个月后土壤p H值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施有机肥可以防止土壤酸化;猪粪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全氮和碱解氮含量(P0.05);却降低了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说明施有机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施猪粪有机肥促进了油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长及其单株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油桐幼苗根系生长,有利于油桐幼苗在后期生长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以芮城县主产苹果的7个乡镇的40个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40 cm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水平。结果表明:芮城县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含量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的果园分别占总体的77.5%、60%;有机质平均值含量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分布差异过大;土壤pH值平均值为8.27,属于碱性土壤。芮城县苹果园在施肥中应注重平衡施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并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以及碱性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滨海盐碱地土壤的高效改良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浅沟改土(T1)、低垄改土(T2)和高垄改土(T3)等3种类型,共8种改土措施。按土层0—20 cm、20—40cm和40—60 cm采集土壤,测定土壤总盐含量和pH,分析、评价不同改良措施对苏北淤泥质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浅沟改土(T1)时,覆盖黑膜,扦插灌木柳(T11)改良效果较好,土层0—20 cm和20—40 cm总盐分含量分别为1.123 g/kg和1.491 g/kg。低垄改土(T2)时,土层0—20 cm和20—40 cm总盐分含量分别为1.340 g/kg和1.992 g/kg,与T11处理效果接近。在添加4.5 kg/m~2磷石膏(T13)改良时,土壤pH值下降显著,土层0—20 cm和20—40 cm pH值分别为8.0和8.4。高垄改土(T3)时,铺稻草厚5 cm,施有机肥25 kg/m~2(T34)处理时,土层0—60cm总盐含量为0.252—0.745 g/kg,降盐率为93.435%—98.507%。高垄改土,施有机肥3 kg/m~2,添加4.5 kg/m~2磷石膏,覆盖黑膜扦插灌木柳对江苏滨海盐碱土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毛竹林地施用无机肥的基础上,采取不同配施有机肥处理,各处理之间的pH值未达到显著差异,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即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能极明显增加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在使用常规无机肥1200 kg/hm^(2)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豆粕有机肥)2250~3000 kg/hm^(2)较为合理、经济,对提高毛竹林生长及产笋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柯柯牙城郊防护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对土壤的影响,选取新疆杨林、苹果林、核桃林、葡萄林、香梨林、红枣林、沙枣+新疆杨混交林等7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对土壤pH、全盐、Na+、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林对土壤pH的改良作用最明显,核桃林对土壤全盐改良效果最好,降低了土壤66.7%的全盐含量。造林增加了土壤肥力,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裸露沙地)(P<0.05),葡萄林样地土壤有机质(16.51±0.87 g·kg-1)含量和速效钾(736.3±20.7 mg·kg-1)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样地同层土壤的17.20倍和5.67倍;香梨林的土壤速效磷(60.50±3.61 g·kg-1)含量最高,是对照样地的126倍。不同林分下植被的差异和不同强度的人工活动造成了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土壤速效磷与土壤盐分及pH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盐碱地土壤中盐分含量和土壤pH值高,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砂寻求最合理的铁尾矿基质改良措施,为铁尾矿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铁尾矿砂与无机肥、有机肥和土壤的不同配比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方法对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及油松和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无机肥施肥比例增加,铁尾矿土壤密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与100%尾矿砂处理均无明显差异;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及总孔隙度均明显增大,土壤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中10%猪粪施肥配比与100%尾矿砂处理差异显著(P <0.05);随着掺土量增加,铁尾矿土壤密度逐渐降低,而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逐渐升高,掺土比例达到75%时,除了田间持水量,其他指标均与100%尾矿砂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电导率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与掺土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大;10%猪粪施肥配比处理的全氮、全磷含量最大,分别是100%尾矿砂处理的6.38和3.33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100%尾矿砂处理的5.78,12.5和4.32倍;随掺土比例增大,尾矿中全磷含量减小,而掺土后全钾含量显著增高;掺土比例达到25%时,速效养分含量开始明显提升,客土处理达到最大值(78.41,44.43和58.67 mg·kg -1);施5%比例的有机肥和添加无机肥 NH4NO31.76 g、KH2 PO40.88 g的混合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与单纯施5%比例猪粪的单因子处理差异不明显;掺土比例25%和添加无机肥 NH4NO31.76g、KH2PO40.88 g混合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也和掺土比例25%的单因子处理无显著差异;掺土和施加无机肥会促进油松和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施有机肥则会抑制它们的生长,相同处理情况下,油松较樟子松出苗率高、生长情况好。【结论】有机肥对铁尾矿基质的理化性质、全效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掺土处理对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作用明显,但有机肥与无机肥、掺土与无机肥的混合配比对提升速效养分的效果不明显。不同处理对油松和樟子松的生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掺土和施加无机肥促进2树种生长,施加有机肥抑制2树种生长;在相同的处理情况下,油松比樟子松的生长要好,更适合作为铁尾矿废弃地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示范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示范区人工林(大叶相思、柠檬桉)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中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研究示范区内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主要为弱酸性、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匮乏;全N含量和速效N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全P含量处于较丰水平,速效K处于较丰水平,速效P处于很丰水平,部分样地土壤磷素过高;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显著。结合试验区土壤养分状况,应对示范区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氮肥,少施磷肥,有针对性地配施钾肥,从而提高经济树种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王一舟 《绿色科技》2012,(10):46-48
对黄瓜菜地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养分,研究了化肥减量及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当地化肥施用量的处理在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均比其他处理高,但养分利用率较低;化肥施用量减少20%的处理次之;化肥施用量减少40%+20%有机肥的处理养分全量较高,并且速效养分不高,其养分流失量少,肥料利用率高;而化肥用量减60%+40%有机肥的处理养分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都较低,其肥料利用率比化肥施用量减少40%+20%有机肥的处理差。化肥施用量减少40%+20%有机肥能很好地提高土壤各种养分含量,且供肥平稳,能满足黄瓜生长需要,为最合理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 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 化肥处理 (24.08%) >有机肥处理 (8.49%)>化肥NPK处理 (2.28%)>化肥NP处理 (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则有所下降(-4.06%),但下降幅度不如未施肥区(-7.98%).与CK区和单施化肥区比较,有机 化肥配合施用,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物质的循环,提高了竹林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