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2.
西施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180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是一种个体大、贝壳薄,味道鲜美的海产双壳贝类。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采捕,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西施舌苗种繁育技术进行立项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3年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3.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 1802)]俗称海蚌,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为恢复和发展这一珍贵海产资源,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2008年开展“西施舌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课题,在两年中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毫米的稚贝5288.91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开始,在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指导下,青岛康诺农牧海产品有限公司、青岛顺天德水产养殖公司分别在胶州湾开展了海域筏式渔排海参藻贝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经过9个月的养殖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0,(6):71-71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主持的“美洲鲥人工驯养项目》获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项目研究小组对池养2冬龄美洲鲥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最终以生态调控方式,成功促使池养美洲鲥亲鱼自然产卵,获得美洲鲥受精卵10万余粒,孵化出美洲鲥仔鱼1万余尾。这是继2009年度该项目组在美洲鲥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成绩基础上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信息》2010,(9):29-30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对该所和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石斑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7.
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隶属于异齿亚纲蛤蜊科獭蛤属,广西沿海俗称象鼻螺、牛螺,广东称包螺,是一种埋栖型双壳贝类,喜栖于水深3m~10m沙泥质底的浅海海底,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及海南沿海,其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为了开发利用这一珍贵品种,广西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自2001年开始,对其基础生物学、发育、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广西农牧渔业厅下达的三项淡水渔业标准——“鲮鱼亲鱼标准”、“鱼苗鱼种池塘培育技术规程”、“淡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规程”,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于1987年9月宅成了“征求意见稿”,发送到广西区直及各地市18个有关的水产科技单位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2007,(3):12-12
根据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水产养殖户技术水平,推动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入开展,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汕头市澄海区海洋与渔业局于2007年6月6日在溪南举办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2008,35(4)
2007年汕头市澄海区被列入为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部级专家李卓佳研究员、省级专家张汉华研究员负责指导澄海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去年,在上级部门和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澄海区按照国家和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部署要求,以对虾、紫菜为推广主导品种,以对虾、紫菜健康养殖技术为主推技术,组建了由汕头及澄海区有知名度的水产养殖专家学者组成的7人专家组,招聘了10名技术指导员,筛选了示范户100户,示范面积3006.7亩,通过形式多样的入户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物化补贴等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示范户的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0,(7):70-70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张俊彬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蔡泽平研究员通力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金钱鱼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和人工诱导产卵生殖实验研究,经过一个生殖周期的探索性试验研究,掌握养殖条件下金钱鱼的生长特征、性腺发育过程、成熟规律和适宜的生态条件,生殖基本类型和亲鱼培育技术等,并成功突破了金钱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量人工孵化的鱼苗。课题组目前深入开展金钱鱼生殖调控和生产性繁育技术研究,并与养殖公司合作进行金钱鱼苗种的大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09,(10):70-71
8月2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机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淡水养殖微生态制剂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在广州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3.
《海洋水产研究》2004,25(3):60-60
20 0 4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在上海举办2 0 0 4年水产科技论坛。此次论坛是继成功举办2 0 0 3’水产科技论坛后第二次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设施渔业,主要内容:( 1 )设施养殖技术及设施;( 2 )深水网箱;( 3)人工鱼礁。此次论坛将邀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本专业领域著名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将进行学术研讨、成果展示和产业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活动,欢迎从事设施渔业装备、集约化养殖、营养饲料、病害防治及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及企业代表积极投稿并踊跃参加。论坛论文提交、参会要求及相关事宜请登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网址…  相似文献   

14.
15.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具有分布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蚶类中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受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内关于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尚不成熟。2008年4月,滨州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毛蚶大规格苗种,在黄河三角洲闲置虾塘内进行了养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09,(10):70-70
8月28日,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广州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刺参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与示范”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2,(3):42-42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科成发[2011]324号文件,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申报的《锯缘青蟹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荣获2011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7,(1):27-32
贻贝人工养殖是水产战线上的新兴事业。它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因苗种不足,一度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贻贝养殖在全国沿海就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0,(4):64-65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主持的“罗非鱼种质改良与产品出口关键技术”,通过传统选育,结合分子标记选育及电子标签技术选育出雄性率高、生长快的奥尼罗非鱼、莫荷罗非鱼等优良品系,建立了良种保种、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4,(6):52-52
<正>2014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王广军副研究员设计完成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位:ZL201320669926.0。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中一种新型鱼菜共生系统,属农业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根据动植物之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运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来养殖鱼类,生物絮团底部的沉积物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