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郭红会  胡振  张金刚  邹桂伟  梁宏伟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6-01960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溶解氧、水温和氨氮等水环境因子胁迫已成为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抗逆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鱼类对温度、低氧、氨氮、亚硝态氮、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环境耐受性鱼类新品种的育种现状,提出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结果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高通量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技术,深入解析鱼类响应环境因子胁迫的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高效精准抗逆新品种的培育,为鱼类抗逆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09,(2):67-68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了“鲷科鱼类种质资源与利用”科技项目,并通过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采用RAPD,AFL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我国近海黄鳍棘鲷、二长棘犁齿鲷、黑棘鲷、黄牙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采用RAPD技术、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近海主要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和分子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10,(4):65-65
为提高渔业养殖效益,酒泉市一渔业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亚冷水性鱼类的研究、开发、繁育、养殖和推广。目前,已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西部内陆湖库亚冷水性鱼类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2008,29(1):37-37
2007年11月24日,由福建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集荚大学水产学院共同承担的“大黄鱼分子水平种质标准和鉴定技术研究”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论证。据了解,该项目将对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确定野生大黄鱼的遗传结构。在前人已建立大黄鱼种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大黄鱼种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鱼类种质鉴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华 《水产科学》2004,23(3):16-17
本文介绍了与鱼类种质鉴定相关的一种新的鉴定方法———养殖鱼类血清转铁蛋白鉴定法。该方法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分别通过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基因频率分析、铁离子定量分析以及蛋白质酶解与原位分析等四个方面对鱼类种质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水产学报》2008,(1):124-1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庄平研究员等13位专家撰写的《长江口鱼类》专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1,(2):66-66
2010年11月23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黑龙江省土著冷水性鱼类的开发”项目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5,(10):27-27
鉴于近年来全国各有关水产单位相继开展淡水鱼类的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等项工作,迫切需要正确鉴定鱼类种名和统一鱼类名称。为此,我所鱼类分类组编制了一册《中国鲤科鱼类检索表》。此书是在我所编著的《中国鲤科鱼类志》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的,  相似文献   

9.
南汀河下游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生态系统比较完整,鱼类资源丰富.保护区要保护对象为保山新光唇鱼、云纹鳗鲡、巨魾和大刺鳅.对南汀河下游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基本调查并作出评价,旨在使保护区更加充分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维华 《淡水渔业》1994,24(6):30-33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沈维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可追溯至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由于半纯化试验日粮(维生素需要量研究实验日粮),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功应用,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步伐明显加快,至八十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约有鱼类2831种,分属43目、282科、1077属。近年来,由于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质的污染,外来物种的引进,近亲物种的交配,生物多样性遭到极大破坏,多种生物种群濒危,物种保护迫在眉睫,而种质资源鉴定是鱼类种群资源状况评定的一项基本工作。当前,我国对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认识都有所提高,因此也促进了种质资源鉴定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几  相似文献   

13.
《渔业科技产业》2005,(4):31-31
该项目共收集保存淡水鱼类29种、淡水虾类1种,共15000份活体种质资源,以收集保存多种罗非鱼种质资源为重要特色。建立了25种鱼、虾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对所保存种质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其中基地的罗非鱼形成了种苗规模化生产能力,2003至2004年,生产罗非鱼鱼苗超过3000万尾,推广面积达15000亩。此外还研究并解决了翘嘴红鱼自等多种本土野生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项目实施以来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服务,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带动养殖户2000多户,就业劳动力3000多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消化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几种,其活性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诸如鱼类消化能力的大小、饵料需求及配比、消化酶对饵料的适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优化水产养殖业中的饵料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也是鱼类消化酶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21,(4):73-73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黄河鲶等黄河经济鱼类种质生产能力和保护能力,进一步推动银川市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庄平研究员等13位专家撰写的《长江口鱼类》专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渔业信息》2008,23(6):F00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庄平研究员等13位专家撰写的《长江口鱼类》专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庄平研究员等13位专家撰写的《长江口鱼类》专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0,(12):67-67
11月9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施氏鲟等几种鱼类中药免疫制剂及其应用研究”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3,(2):40-40
1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健研究员等以及多个单位联合发明的“检测多种鱼类病原的基因芯片及其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010243398.3。由黄健研究员等发明的“检测多种对虾病原的基因芯片及其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010243399.3。前项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多种鱼类病原的基因芯片及其检测方法。17种鱼类病原的探针包括:用于检测14种病毒的探针,用于检测淀粉卵涡边虫和三代虫的探针以及用于检测鱼立克次氏体的探针。后项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多种对虾病原的基因芯片及其检测方法。包含的18种对虾病原的探针为:用于检测15种病毒的探针,用于检测镰刀菌、杀鱼丝囊霉菌、变形藻丝囊菌的探针以及检测拟阿脑虫和对虾立克次氏体的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