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较有争议的疾病,传统被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该瘤呈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导致了其较高的复发率,在病理及临床上都具有和一般领骨囊肿不同的生物学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囊内液体正压力作用、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三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原处理和提呈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免疫反应机制的理解,同时,细胞生物学学者在免疫方面的工作也使我们能够获得各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的许多新观点。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调控者,因此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学者大量的关注。在病原体存在的条件下,DC能够通过干预抗原摄取、蛋白水解、膜动力学以及物质输入和输出溶酶体的过程,强有力地调节细胞的内吞作用,并成为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3.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癌,其发病与紫外线和放射线辐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癌基因突变以及砷剂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简要综述了BCC和SCC细胞凋亡有关的凋亡因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是人类抗肿瘤及抗感染免疫、清除异己细胞的第一道天然防线,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后,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目前NK细胞的亚群、受体、免疫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枣疯病植原体早春在枣树植株体内的移动和分布,揭示枣疯病植原体的致病机制,利用nested-PCR法检测春季枣树新生枝叶中枣疯病植原体的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发病丛枝春季可以部分萌发,初期即含有植原体。轻度发病植株植原体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发病枝和相邻部位;重度发病植株各部位枝条均可带毒,植原体检出时间与距离发病枝条远近相关。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分析叶片组织结构,结果显示,枣疯病植原体侵染导致叶片结构发育受到抑制,叶片厚度减小,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变薄,薄壁细胞显著减少,叶脉组织结构排列紊乱,形成层和薄壁细胞明显变形和减少,厚角细胞和晶体分泌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 (keloid,K) ,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 ,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虽然国内外在病理性瘢痕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瘢痕形成机理方面研究的深入 ,多数学者认为成纤维细胞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FB增殖异常是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1 ] 。FB为何在创伤已经修复后仍处于增殖及生…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EPEC)属于胞外菌,主要通过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引起宿主的发病。EPEC形成基座、产生粘附和脱落(A/E)损伤的细菌因子、导致宿主信号转导改变的途径及其发病机制的遗传基础都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对近年来关于EPEC和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着重论述EPEC对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以炎症和渐进性黏膜改变导致进行性张口困难为特征的口腔黏膜慢性病症.近年来相当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指出槟榔是OSF的主要病源因子,在OSF的发病上,不论是嚼食槟榔的频率还是持续的时间都呈现了剂量依赖性.在嚼食槟榔时粗糙纤维对口腔黏膜产生的强烈机械刺激作用、槟榔中的生物碱与单宁对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影响以及槟榔中的铜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槟榔在OSF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以综述,旨在分析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槟榔在OSF上所做的研究,以期让基础科研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槟榔嗜好者对槟榔在人类OSF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谢玉英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285-286,288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细胞内高水平的ROS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及许多其他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介绍了活性氧的来源、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早期研究学者认为细胞胞质内悬浮着各类不同功能的细胞器。随着电子显微镜和各种显色技术出现,人们发现细胞除了含有各种细胞器以外,还存在一个3D立体的网络结构系统。每一种蛋白质纤维丝由不同的蛋白质亚基组成,如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亚基。各种纤维丝都是由成千个亚基装配成束状结构,有的甚至交叉贯穿在整个细胞中。本文就细胞骨架相关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进行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果树抗寒性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细胞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组织器官类型、生理生化机制、分子生物学和抗寒途径等方面。同时,对今后果树抗寒性着重研究的领域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辅助性T细胞(T 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 h细胞的前体T h0细胞可分化为T h1/T 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 h1/T 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 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25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抗CD 4单抗,F ITC标记的抗CD 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T细胞Foxp3 mRNA表达。结果:SLE组外周血CD 4 T、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及T细胞Foxp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与Foxp3mRNA水平呈依赖关系(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Foxp3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每年夏秋,常发生用鲜嫩玉米、高粱苗喂牲口,或在秋收过后长出幼嫩的二茬再生苗的地里放牧,造成中毒.现将其发病机制、中毒症状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发病机制:玉米高粱幼苗中的氰甙配糖体本身是无毒的,但当玉米,高粱幼苗在家畜采食咀嚼时,由于有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在植物脂解酶的作用下产生氰酸,当氰酸进入机体时,氰离子能抑制细胞内许多酶的活动,最显著的是细胞色素氧化酶.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山定子抗褐斑菌机制,运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苹果褐斑菌(Diplocarpon mali)侵染不同抗性材料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接种3d和5d,山定子细胞核逐渐凝集,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降解,而接种相同时间的‘富士’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程度较山定子严重。接种5d,‘富士’病健交界以及距病健交界2cm、4cm的细胞核凝集和细胞器结构畸形程度均比山定子严重,且距发病部位越近则‘富士’和山定子叶片细胞核凝集及线粒体降解程度越严重。表明,接种部位山定子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较‘富士’推迟,与发病部位相邻的未发病部位细胞死亡程度较‘富士’轻,推测山定子的抗性可能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推迟和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之一,其在癌变机制和维持宿主免疫系统的内稳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在细胞凋亡的调控系统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或称凋亡素2配体(Apo2 ligand,Apo2L),是在肿瘤坏死因子家族中发现的新成员,这个凋亡诱导配体已引起了学者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疾病。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方式识别抗原。在机体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γδT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自噬可以发生在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卵泡颗粒细胞自噬相对活跃,具有促性腺激素依赖性和细胞特异性。卵泡颗粒细胞自噬稳态平衡以维持卵巢功能,调控卵泡发育,影响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PCOS卵泡颗粒细胞自噬活性过高,自噬相关基因表达过强,与PCOS卵泡发育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临床自然流产率高和辅助生殖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增高密切相关,可能是PCOS发病的重要机制。补肾中药通过下调PCOS卵泡颗粒细胞过度自噬,改善卵巢功能,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但具体作用机制亟待进一步阐明,为PCOS、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