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堆肥)和无机复合肥单独施用及配施对大棚和露地青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150 kg/hm~2的等氮条件下,就产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在施用肥料中无机复合肥的比例越大、产量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大棚青菜的产量和效益显著高于露地生产,但大棚青菜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露地青菜,维生素C(V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低于露地青菜;不管何种栽培方式,随着有机氮的施用比例逐渐提高,青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V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特别是在设施生产中,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毒死蜱、乐果在大棚和露地青菜上的降解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毒死蜱和乐果在大棚青菜和露地青菜上分别进行了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大棚青菜上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在露地青菜上的降解,其半衰期分别为7.88d和3.93d,乐果在大棚和露地上的降解动态无明显差异,其半衰期分别为3.92d和3.97d.  相似文献   

3.
白砂枇杷不同栽培条件生长结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砂枇杷通过露地套袋、简易大棚、露地不套袋不疏果3种方法的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简易大棚设施栽培果实的综合品质比露地套袋、露地不套袋的果实品质优良、成熟期早、效益极为显著,其次为露地套袋栽培,效益最差的为露地不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4.
说起露地种青菜,不少菜农认为产量低,效益差,其实只要利用好时间差,利用闲地、果园,或者与高秆作物套种,  相似文献   

5.
芹菜在江南大部分区域都能露地越冬,越冬芹菜售价一直较高;绍兴一带因菜农缺乏露地芹菜越冬栽培技术,鲜有越冬露地芹菜。为了确立江南地区露地芹菜越冬栽培技术,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农技部门连续3年开展了露地芹菜越冬栽培技术试验。试验采取了施足基肥、减量追肥、喷施低浓度生长调节剂、增温防冻等技术措施,3年越冬露地芹菜每亩利润分别达14026.8元、14756.7元、14459.1元,均大幅多于CK相同地块越冬露地青菜。  相似文献   

6.
12月农事     
<正>12月要加强南方蔬菜的水肥管理和搞好御寒工作。加强大棚茄果类蔬菜后期管理,控制好室内温湿度,增施磷、钾肥,注意水分管理,延长结果期,加强病虫害防治。陆地越冬蔬菜的管理:下霜时一定要注意覆盖,加强肥水管理,提高作物的抗寒力。露地继续直播菠菜,继续定植青菜、生菜、雪里蕻、春甘蓝、晚莴笋、晚芥菜等,栽后最好盖地膜。露地蔬菜在田间生长的有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菜、  相似文献   

7.
青菜主要以秋、冬、春三季栽培为主,为了让市民在伏天也能吃到鲜嫩、爽口、无毒的绿叶青菜,利用大棚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伏天青菜的栽培新形式正在被逐步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山丹县的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露地平作、全膜平作、露地垄作、半膜垄作、全膜垄作5种栽培方式下的表现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半膜垄作栽培出苗较露地平作快4 d,生育期较露地平作能延长9 d,商品薯率达到91.4%,折合产量为47 331.3 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199.24%。推荐半膜垄作栽培为大西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青菜是蔬菜消费市场上最主要的大宗品种之一,在我市普遍栽培、周年生产,对保证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有重要作用。秋季是我市成株青菜主要生产季节,而青菜品种是决定高产、稳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为了为本市青菜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笔者于2004对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新育成的青菜新品种“青丰一号”与当前生产上广泛栽培的青菜品种“上海青”、“605”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王思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50-2951
大棚栽培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土壤中盐分含量高于露地,pH值低于露地,养分含量高于露地,土壤物理性质优于露地;随着大棚栽培年限增加,山东省大棚栽培土壤盐渍化程度逐年加剧;土壤盐分主要积聚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城东镇农民采用春花菜、糯玉米、伏青菜、萝卜、菠菜一年五茬种植模式,一般0.067公顷产春花菜1000公斤,鲜玉米棒700公斤,青菜1200公斤,萝卜400公斤,菠菜600公斤,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 春花菜11月中旬播种育苗,2月下旬移栽,4月下旬收获。糯玉米4月初育苗,4月下旬定植,7月上旬采收。伏青菜7月中旬露地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上海闵行区菜农种菜施肥混乱、灌溉方式落后等问题,对闵行区菜田的土壤养分、青菜栽培模式、灌溉方式及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闵行区菜田土壤中磷、钾含量达国家I级标准,有机质和氮含量各不相同;青菜栽培模式较为统一,株行距为15cm×18cm;闵行区各园艺场均配备了设施化栽培的条件,喷灌、滴灌及渗灌等灌溉设备配备齐全,但喷灌是最适宜青菜栽培的灌溉方式;青菜施肥模式为底肥加追肥,氮肥施用量过高,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也高于标准。  相似文献   

13.
1栽培季节选择 青菜有机栽培要避开小菜蛾、菜青虫等虫害发生严重的5~8月,选择气候比较温和、冷凉、适宜于青菜生长的秋冬季,8月下旬~10月上旬分批播种。  相似文献   

14.
藤三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藤三七露地搭架(对照)、露地爬地、大棚搭架、大棚爬地、遮阳搭架、遮阳爬地等6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显示:大棚搭架栽培的藤三七生长势最强、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最高,露地爬地栽培的藤三七Vc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88%和269%;在大棚条件下搭架与爬地栽培的藤三七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近,而在露地或遮阳条件下爬地栽培的藤三七Vc、粗蛋白含量和糖酸比均比搭架栽培高;6种模式的藤三七硝酸盐含量均低于3000 mg/kg,大棚内种植的藤三七硝酸盐含量低于露地和遮阳栽培;不论是大棚、露地还是遮阳条件下,搭架栽培的藤三七蛇眼病病情指数均高于爬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不同青菜品种耐高温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夏季青菜耐高温栽培技术,对4个耐热青菜品种进行了不同耐高温材料试验,结果表明,4个青菜品种中"夏帝"速生性最好。不同播种方式对青菜产量和植物学性状有影响,常规大棚栽培、条播种植的青菜产量最高。在撒播条件下,用利凉涂料处理优于遮阳网覆盖。  相似文献   

16.
1.1水稻-露地瓜菜轮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单季晚稻或双季晚稻的冬闲田,种植榨菜、雪菜、青菜等露地蔬菜;另一种是秋冬季种植西兰花、甘蓝、花椰菜等露地蔬菜,再轮作种植一季水稻。通过冬季蔬菜和夏季水稻的轮作,合理利用光温土地资源,同时缓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冬季青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是冬季青菜栽培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种植历史。特别是以青菜(又叫冬菜)睦制窖储发酵而成的资中冬尖,早在清代道光年I可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四川地区冬季青菜栽培面积日益扩大,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四川地区冬季青菜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相似文献   

19.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比较生物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在青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与普通有机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青菜植株生长,改善青菜农艺性状,增加青菜生物产量,改善青菜营养品质.施用生物有机肥较普通有机肥增加青菜植株高度2.0%、 单株总叶数9.0%和叶片厚度14.3%;增加青菜生物产量7.8%,提高单株重8...  相似文献   

20.
青菜即不结球白菜,是主要的绿叶蔬菜之一,其生长期较短,对环境适应性强,采用设施栽培可以实现全年生产供应,一般作为设施栽培倒茬空档期的首选,对稳定市场蔬菜供应和增加农业效益起到重要作用.菌核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相对低温和高湿条件下易发作,尤其是冬季保护地栽培发生较严重,是青菜的一种重要病害,给设施青菜生产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