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本文对引进的10个种源北美白云杉、3个种源的内陆红皮云杉3个年龄段苗木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木高生长差异显著,自云杉种源间、红皮云杉种源间及各种源之间3a生苗木地径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白云杉3a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佳的种源是3^#、9^#和7^#,红皮云杉种源为CK2的地径及苗高生长量最大,其次是CK3和CK1,而且白云杉3^#种源苗高生长略超过红皮云杉CK3。  相似文献   

2.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试验证明外生菌根菌接种在木麻  相似文献   

3.
文章报道了抗虫木麻黄的水培苗出根率与穗条的关系、如何提高抗虫木麻黄种源水培出根率以及在福建沿海营建示范林等试验结果。2年抗虫C44木麻黄种源无性系与2年惠,无性系间的穗条出根率差异显著,惠,平均57.3%,而C44种源平均仅8.3%;但抗虫C44的2年实生苗穗条平均出根率达90%。1年采穗圃中采取的天然杂交、速生抗虫种源苗木穗条比原有抗虫种源穗条平均出根率提高5倍,2年幼林高生长提高50%。5年来培育出木麻黄抗虫种源苗木和抗性优良无性系苗木共495万多株;营造木麻黄抗性优良水培苗示范林23.3hm^2.主要蛀干害虫平均虫株率仅为1.6%;推广二代更新木麻黄防护林80hm^2,造林2a之后,推广林的高生长平均达3.2m.平均保存率在88%以上,虫株率平均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胡桃楸1年生苗高生长变异进行了分析。胡桃楸种源间和种源内部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6.0%~32.7%之间,平均值为28.7%。3个种源间苗高差异极显著,其中,铁力种源高生长较快;穆棱种源高生长最差;最优种源与最差种源高生长相差25%。127个家系问苗高差异极显著,苗高前10名家系中有铁力种源9个家系、穆棱种源1个家系,前后10名家系高生长相差138%,种源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1.7%~48.2%之间。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地理种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木麻黄地理种源研究表明:种源间在种子品质、苗木生长、幼树生长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生长有着明显的早晚期相关和地点间相关并与种源原产地的地理位置有明显的关系。种源间在抗性(抗虫、抗风)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及综合评定,筛选出广谱优良种源C8、9、11、46、局部优良种源C7、13、14、15、23、38、47、49和部分抗虫、抗风等特殊用途的种源,可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47个木麻黄种源(家系)水培苗的移植苗期试验结果认为,苗期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长速最好的家系(种源)均高为94cm,最差仅为29cm;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别,保存率最高为98.8%,最低仅为10.7%。  相似文献   

7.
滨海木麻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在海南省琼海县引种了2个种源的滨海木麻黄。利用7年多的观测资料,叙述了2个种源的形态、结实、抗风率和保存率等差异,并分析了这2个种源树高和胸径生长特点。初步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可成功地引种于海南省东部地区;来自昆士兰种源的结实数量、抗风率及保存率都好于来自新南威尔士种源;与NSW种源相比,QLD种源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特点是早期生长者较慢,但造林后4年多时其胸径开始超过NSW种源的胸径,并且  相似文献   

8.
对从世界各地引进的41个短枝木麻黄种源进行抗旱力的差异、气孔阻力的变化、叶解剖特征的差异、旱季生长率的变化、苗木主根生长与生物量的变异及木麻黄不同种源抗旱力的综合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不同种源之间的抗旱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埃及、肯尼亚、马来西亚、中国福建、印度和贝宁等10个种源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国际种源无性苗的生长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41个木麻黄种源为材料,对无性苗的高、地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无性苗的高、地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种源原产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无性苗高生长无显著影响。木麻黄的速生种源有E_7、E_(13)、E_(21)、E_(31)、E_(33)、E_(39)等6个种源。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海南省琼海县引种了2个种源的滨海木麻黄。利用7年多的观测资料,叙述了这2个种源的形态、结实、抗风率和保存率等差异,并分析了这2个种源树高和胸径生长特点。初步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可成功地引种于海南省东部地区;来自昆士兰(QLD)种源的结实数量、抗风率及保存率都好于来自新南威尔士(NSW)种源;与NSW种源相比,QLD种源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特点是早期生长都较慢,但造林后4年多时其胸径开始超过NSW种源的胸径,并且造林后5年多时其树高也开始超过NSW种源的树高;2种源树形都表现良好,它们不仅可作为用材树种,而且可作为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无性系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42个木麻黄无性系在广东汕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林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苗期选择不可靠;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和保存率都具极显著差异,利用树高、冠幅和保存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选择是可行的;运用加权评分法筛选出东山2、莆20、东山短、抗1、88、抗3、平5、C6、701、南山7等生长迅速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无性系和实生林的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钙和镁离子含量均大于木麻黄实生林,有效磷含量则相反。与实生林相比,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有所下降,CEC值增加。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木麻黄实生林。脲酶除外,其余3种酶活性均是根际大于非根际。与木麻黄实生林相比,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环境得到改善,林地土壤营养贮量和养分供应能力提高,生长效果亦优于本地实生苗造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年生木麻黄抗风沙优树子代苗的苗高统计分析,认为不同家系间苗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并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了在表型水平和遗传水平上表现优良的木麻黄家系66号和60号为优良家系,入选率为33%,入选家系平均苗高25.26 cm,遗传增益19.91%,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水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不大,方差分析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遗传参数来看,3个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均为中等,分别为0.486和0.557,方差分量也不大,分别为66.06%、69.27%,苗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其值为14.23%,而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为18.22%,利用苗高和地径指标对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进行比较,不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2)不同无性系在侧根数、主根长、总干质量/总鲜质量等指标上均未达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不大,仅为25.26%、13.70%、9.28%;但在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指标上达极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大,达46.42%。从苗木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遗传变异分析,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养根 《防护林科技》2005,(5):32-33,86
通过福建中部山地引种木麻黄造林试验,5 a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造林保存率都较高,分别达到98.15%和96.8%,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采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明显优于木麻黄实生苗的生长速度。前者比后者三项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增加25.0%、26.5%和94.2%,差异较为显著。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造林,其林木干型通直、冠幅大、林相整齐;应用实生苗造林,个体分化较大、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6.
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主要配置模式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大类8个指标,从理论与买践相结合的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南沿海基于林带后沿沙地防护林7种主要配置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影响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很高的比重.各配置模式综合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根据所得结果还对各种配置模式在海岸带的梯度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木麻黄种,对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的抗性有所不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感病种;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和粗枝木麻黄(C.glauca)的抗病性较强。我省“崇武”以北地区木麻黄林木枯死率高,气候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与树种的抗病性和所占面积比例有关。沿海沙地有粘土间层的林地,其保水、保肥力较好,二代更新的林木生长良好。不同种的木麻黄其结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于8年生的幼林中,木麻黄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低于其他二个种。不论是木麻黄或细枝木麻黄,施肥区林木的生长均超过对照不施肥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成虫大多在白天活动,在自然条件下有趋向木麻黄防护林带飞翔的行为。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每天8时和16时为交尾高峰。成虫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azedarach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156~198粒,平均176 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 10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 8d;雄虫寿命88~125d,平均103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equi setifolia)的多存活30 2d、40d。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 8%。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 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cm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  相似文献   

19.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