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稻增产4.85%,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与免耕湿润秧苗抛栽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水稻的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晚稻抛秧面积不断扩大,但晚稻育秧期间气温较高,抛秧秧苗之间空隙较小,营养条件差,秧龄一长,会产生苗过高,绿叶少,抛后立苗率低等问题.本试验应用不同孔径和孔数的塑盘,采用不同播量,不同抛栽盘数,相同用种量的对比方法,摸索合适的抛秧盘、播种量和抛秧盘数.  相似文献   

3.
晚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优点,并从抛栽准备、秧苗管理、抛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以期为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是解决双季稻免耕抛栽田土壤板结、粘重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立苗后株间摆放稻草覆盖还田具有多、快、好、省的优势,是双季晚稻免耕抛栽与稻草还田的最佳结合方式.本文提出了该方式优化配套的主要措施,即加强早稻后期管理,开好厢沟和围沟,盘育矮壮秧早抛稀抛促立苗,改抛前撒施稻草为立苗后分束均匀摆放,增施氮肥、控制排水出田,采取穗粒兼顾型栽培策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  相似文献   

7.
双季稻机械抛栽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两年旱、晚稻较大面积的机抛试验示范,初步明确了水稻双季抛秧的品种和适宜的播种期,抛栽期;提出了化控、肥控、水控相互结合的“三控”育秧技术,阐明了合理的抛载苗娄笔科学的施肥及灌水技术是机抛稻高产的关键,并就机抛秧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晚稻抛秧栽培已推广多年,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关键的技术仍然未被重视,以致晚稻产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有哪些技术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呢?1.抛栽不能过迟晚稻抛秧栽培育秧方式与常规栽培相比,秧床面积要小得多,塑料软盘面积一般只有12~15平方米。如果抛栽过  相似文献   

9.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0.
编织布(无盘)育秧尤其适用于晚稻感光型品种能够提前播种,延长秧龄,确保晚稻产量。它综合旱育秧、湿润育秧和塑料育秧三者优点,能省秧苗地,省种子,节省塑盘开支,而且好起秧,秧龄弹性大,秧壮带土可抛栽,抛栽后立苗快。其育秧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乳苗抛栽是介于直播和抛秧之间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式.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具有省种、省工、节本、争得农时等优点.但其技术还只是试验阶段,对于生长规律、高产栽培措施等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试验设置乳苗抛栽与直播、旱育抛秧和旱育移栽方式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乳苗抛栽技术在本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龄抛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在不同叶龄抛栽,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2.5~3.5叶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探讨抛秧物理立苗的调控因素。【结果】直立苗在抛后活棵快,各生育阶段干物重、N素吸收、光合势、净同化率、抗倒性、产量上都高于倾斜苗,并显著高于平躺苗;在土壤5—6cm呈烂糊状,抛高为3m时,直立苗率最高,达81%;随着抛栽时水层深度的增加,直立苗比例逐渐减少;对苗高而言,宜控制在10—16cm,适当选择孔大的塑盘,抛后的直立苗比例超过70%。【结论】直立秧苗各阶段生育状况好于倾斜苗和平躺苗,显著好于平躺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可有效促进抛秧高产的形成。土壤5—6cm烂糊,采用矮壮苗,适当提高球土比例,抛高3—4m条件下,立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秧龄抛栽时,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在秧龄25-35d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盘抛秧剂种子包衣后旱育秧,在秧苗根部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直径2.5~3.0 cm的吸湿泥球,实施带药、带肥、带土育苗抛栽,具有简化育苗工序、提高秧苗素质、秧龄弹性大、抛植立苗快、减少塑盘污染环境等特点。既增强秧苗的发根力和发根量,促进了抛栽秧苗的生理立苗;又增加秧苗根部带土量,并使秧苗矮壮多蘖,促进了抛栽秧苗的机械立苗,显著提高了水稻旱育秧抛栽的直立苗率和立苗速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盘抛秧剂”种子包衣后旱育秧,在秧苗根部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直径2.5~3.0cm的“吸湿泥球”,实施带药、带肥、带土育苗抛栽,具有简化育苗工序、提高秧苗素质、秧龄弹性大、抛植立苗快、减少塑盘污染环境等特点。既增强秧苗的发根力和发根量,促进了抛栽秧苗的生理立苗;又增加秧苗根部带土量,并使秧苗矮壮多蘖,促进了抛栽秧苗的机械立苗,显著提高了水稻旱育秧抛栽的直立苗率和立苗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晚稻免耕抛秧前施除草剂需反复灌水,存在耗水多、周期长、增加成本、污染农田环境等问题,进行晚稻抛栽前免耕免用除草剂试验,可提早5~6d进行抛栽,每公顷增产稻谷130.5kg,节省工日7.5个,节约成本135~200元。  相似文献   

18.
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西农业学报》2022,(6):39-40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双季晚稻免耕抛栽"双改"(改净田免耕为稻草覆盖,改撒抛为点抛)栽培模式,克服了通常水稻免耕抛栽存在的土壤板结粘重、立苗困难,病虫危害严重而影响产量的突出问题,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配套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