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这个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地处西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甘肃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社会救助制度极不完善,尤其甘肃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更为滞后,这严重阻碍了甘肃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目标的实现。针对甘肃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救助资金不足、救助标准偏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依托精准扶贫大背景,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拓展筹资渠道、提高救助标准、统筹城乡救助、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健全甘肃新型农村社会救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方发达国家对贫困人口的救助由来已久,由于发达国家没有显著的城乡差别,所以其社会救助也是以全体国民为救助范围,不存在城市和农村的标准和实施差异。总体上说,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较为完善,救助标准相对较高,但随着社会救助申请数量的不断攀升和社会救助支出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外社会救助暴漏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要求日益强烈,其中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将社会救助与增强就业联系起来,强化社会救助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的激励作用。国际大背景下,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支付标准、支出规模和在劳动力市场效应上的经验教训,探寻对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制理念和设计框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持有农村户口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实施现金、实物或者帮助的社会救助制度,它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誉为社会救助的"最后安全网",这一制度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中发挥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持有农村户口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实施现金、实物或者帮助的社会救助制度,它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誉为社会救助的"最后安全网",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社会救助制度是其最核心的政府制度。以下本文就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的缺位及其原因作出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度建设等方面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Z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救助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过低、救助机制不够规范以及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拓展救助资金筹集渠道、提高救助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救助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Z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救助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过低、救助机制不够规范以及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拓展救助资金筹集渠道、提高救助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救助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对农村社会救助有着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在实践中,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运行却存在救助水平低和服务内容单一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通过更新救助理念、强化政府部门的作用、推进农村社会救助法制化进程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社会救助制度,进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9.
政法快讯     
我国农村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民政部近日表示.今年将通过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和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农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0.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09,(2):52-52
我国农村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民政部近日表示.今年将通过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和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农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1.
贾淑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9-12081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皖北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更是其中薄弱的一环,其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今皖北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及已有研究理论进行仔细分析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以构建切实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演化状态,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县域尺度,从土地、人口、经济3个子系统出发,对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程度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空心化地理分区明显,皖北片区基本由中低度空心化区县覆盖;皖中片区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度空心化特征;沿江片区,皖南片区,皖西片区较高空心化现象明显。同时,提出整治闲置、废弃土地,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正在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就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作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构建和完善我省农村社保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应采取统一立法模式,确立“全覆盖”、“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原则,做到科学立法,程序公开公正。并在立法中注意做好农村社会保障的城乡衔接、地区衔接和新老衔接工作,关注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强化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纠纷的救济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社会救助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目标瞄准已经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目标瞄准率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瞄准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文章以安徽砀山为例,就目标瞄准过程中出现的“人情保”、“应保未保”等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社会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课题,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促进乡村延续与自立、遏制乡村衰落的重要举措。皖南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浓厚,通过融于自然、适应社会等方式创造与传递村落社会价值。乡村交往空间是具有社会介质属性的互动空间,能促进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缓解村民精神压力。皖南传统村落传统与现代文化和谐交融的乡村交往空间格局为现代乡村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体途径包括保护及营造村落田园特色交往空间、构建多层次结构空间场所、提供和完善基础设施空间、激活地标性文化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光景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6-6,102
农村地区的灾害救助一直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建设。文章从当前农村地区灾害救助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蓑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近几年来看,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论文针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迁移性开发。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论文对于加强安徽省人力资源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低、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管理、透明度差。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9.
董春宇  栾敬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81-20783
介绍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事业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分析了在财政投入、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现代农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农民增收渠道、经营体制机制、乡村建设5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是安徽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耦合模型量化分析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子系统间发展不平衡性,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安徽省多数地区的突出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社会子系统的发展优势,同时建立乡村经济—生态—社会统一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