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已在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吉林省南部三省交会地区广泛传播扩散,给当地农事生产活动及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阐述少花蒺藜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对其入侵风险的评估,指出少花蒺藜草在我国的适生面积广,传播扩散能力强,防控难,旨在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少花蒺藜草的防控研究,根据其危害机理及生态经济效益,对其坚持施行生态、经济、有效的整体防控和长期监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入侵物种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传播扩散情况和通辽市境内入侵区域、危害状况,结合通辽市农牧业生产模式,提出了防控对策。为了防止扩散要加强少花蒺藜草检疫力度,已经发生地带采取综合性防除措施并恢复当地植被,可能发生地带保护植被。  相似文献   

3.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花蒺藜草属禾本科一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又名刺蒺藜草、草狗子、草蒺藜.  相似文献   

4.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并在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新栖息地的一种生态现象。当外来物种定植于自然栖息地,成为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时,则被认为是入侵。外来入侵生物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少花蒺藜草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的重点防除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发现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部分县(市)发生较严重,并有逐渐蔓延趋势,对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等造成危害。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提高对少花蒺藜草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防控与灭除工作。  相似文献   

5.
少花蒺藜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昆 《湖南农业》2006,(5):16-16
少花蒺藜草属禾本科一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又名刺蒺藜草、草狗子、草蒺藜。特征特性高15厘米~50厘米,秆扁圆形,基部屈膝或横卧地面而于节上生根,下部各节常分枝。叶狭长(和稻叶很像),叶长5厘米~40厘米,叶宽3毫米~10毫米;叶鞘具脊;叶舌短,具纤毛。总状花序顶生,长3厘米~10厘米  相似文献   

6.
志葆 《福建农业》2009,(12):21-21
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隶属于茄科茄属;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北地区,为一年生有毒杂草,在我国被列为检疫对象,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  相似文献   

7.
薛爽 《现代农业》2015,(3):41-42
<正>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的雨水较为充沛,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呈暴发性发生,涉及区域广、面积大,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泡镇、两家子镇、安广镇、新艾里乡等14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刺萼龙葵。2011年发生面积300多亩,2012年达到12000亩。一、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刺萼龙葵的入侵不仅会直接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棉花和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造成排挤性危害,还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经济及农业产业化不断向前发展,传入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数量剧增、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陡然加剧的态势.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超过529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极大地破坏了本土生物资源,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辽宁省少花蒺藜草的分布及监测概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明星 《新农业》2012,(13):20-21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也叫疏花蒺藜草、草狗子、草蒺藜,属于禾本科蒺藜草属杂草,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是一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我国辽宁、吉林、内蒙古、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南部、河北涿州等省市区都有分布,对羊、鹅、牛生长及产品质量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11.
《新农业》2019,(23)
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开黄色花朵,植物浑身长满了刺,其生长力非常旺盛。此植物盛产于墨西哥和美国地区,而我国是在河北、吉林个别地区相继发现该物种的存在。目前在本市大凌河流域已经发现大面积的刺萼龙葵,且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张趋势,已侵入到大凌河周边的果树园、蔬菜园以及大面积农作物土地上。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刺萼龙葵的特点出发重点分析其危害,从而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Dunal)是世界性检疫杂草,原产北美洲,现已扩散至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的大部分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严重威胁着入侵地区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刺萼龙葵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类,介绍了其生物生态学、化学成分及功效、入侵路线与机制、入侵危害性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展望,旨在对新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进行客观认识,制定科学的防治或者利用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也有文献称疏花蒺藜草、光梗蒺藜草,俗名草狗子、草蒺藜,为禾本科蒺藜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笔者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大北市村田间观测到有少花蒺藜草的分布,希望有关单位和人员要高度重视,极早消灭少花蒺藜草。1形态特征须根分布在5~20 cm的土层里,具沙套。茎圆柱形中空,半匍匐状,高20~80 cm,分蘖力极  相似文献   

14.
刺萼龙葵属茄科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在引进澳大利亚绵羊的同时,刺萼龙葵的种子也随其体毛而侵入新疆。本文概述了恶性杂草刺萼龙葵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璐 《现代农业》2011,(10):22-23
文章总结了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危害、防控办法,初步摸清了刺萼龙葵在朝阳地区发生的总体情况,提醒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防治措施,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刺萼龙葵是起源于北美的外来恶性有毒杂草,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快速蔓延,严重危害面积已达480万亩,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由环发所退化环境生态修复创新团队牵头,植保所农田杂草监测控制团队以及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为核心,开展针对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协作攻关。项目组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在大连的分布及危害情况,提出了人工防除、化学技术防除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少花蒺藜草(Ce nchrus pauciflorus)入侵机制并制定有效治理措施,调查并分析不同危害程度入侵地植物群落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地内有植物37种,隶属13科30属。4群落中植物种类均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其次为菊科、豆科和藜科,其他种类植物出现频率很低。当少花蒺藜草在草原中危害度达15%以上时,禾本科种类牧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菊科和藜科类植物所占重要值则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狗尾草(S e taria viridis)和猪毛菜(S als ola collina)在群落中优势地位逐渐显现;植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表现为无危害区域(危害度15%)轻度入侵区域(危害度16%~35%)中度入侵区域(危害度36%~50%)重度入侵区域(危害度50%),即少花蒺藜草入侵地植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本试验对其入侵地植物群落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地全部植物种类为20种,隶属8科18属。在此基础上,选定了少花蒺藜草及其常见伴生植物马唐和圆叶藜进行了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花蒺藜草的净光合速率为14.33μmol/(m2·s),明显高于马唐和圆叶藜;少花蒺藜草的光饱和点为1 573.74μmol/(m2·s),均大于马唐的1 321.21μmol/(m2·s)和圆叶藜的1 226.94μmol/(m2·s);在光饱和点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39μmol/(m2·s),也显著高于2种伴生植物。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对少花蒺藜草及其伴生植物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少花蒺藜草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物质积累能力,较高的生产力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38000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刺萼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北部地区,现已遍布美国全境,并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地。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发现刺萼龙葵报道,后来又相继在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