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产业带动数万农民从事柳编生产,每年人均增收9000余元,杞柳产业对促进临沭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第2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柳编之都"——山东省临沭县的柳编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此次交易会上大放异彩。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长水河农场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企业发展思路,演绎了"先找市场、后建工厂"的企业反弹琵琶发展新模式,推进了农场柳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生产。农场柳编公司在今年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订单签约额突破2500万元,成交量跃居柳编之乡——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企业前两位,北大荒柳编业在国际柳编市场上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4.
"我们村是镇里有名的柳编专业村,大部分农户都会编织技术,平常许多人都在家加工订单柳编,足不出户就能赚钱。现在冬季一天也能和夏季一样,每天收入个七八十元。这就叫做冬闲人不闲,一样能赚钱!"昨天,江苏省赣榆县塔山镇前进村妇女张翠芳高兴地说。塔山镇素有"柳编之乡"、"中国杞柳第一镇"之美誉,草柳编织是塔山人民传统的手工技艺,其历史源远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的阜南县是我国著名的柳编之乡,在这里长大的王文忠很小就娴熟地掌握了这门手艺。1989年,29岁的王文忠离开家乡,揣着70元钱闯深圳,在这里他认识了深圳香港荣信公司的老总赖培新,到他的柳编公司当了技术员。到了新公司不久,一笔60万美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4月29日闭幕的春季广交会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诸多参会企业普遍成交量不大,但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的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公司却一举签订了60多个订单,贸易额达600多万元,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意向性协议。他们为何能在暗淡的市场里熠熠生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长水河农场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日前,镇赉县博艺柳编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篱笆帘、花篮等柳制品出口到荷兰、德国,创汇近4万美金。  相似文献   

8.
解贻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24-126
杞柳是霍邱是经济林栽培主要树种之一,有较长的栽培利用历史,全县杞柳种植面积已达7000hm2,杞柳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全县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以安徽庆发集团和安徽华安达集团为龙头的大小柳编企业39家,近30万人从事杞柳编织。柳编制品出口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亿多美元。介绍了霍邱县杞柳的产地概况、栽培利用历史、种质资源情况及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杞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霍邱县杞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180-181
柳编产业是程河镇进行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和文化特色。程河柳编特色小镇建设已有成效,但依然在经济基础、产品研发、文化挖掘、三产融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推进柳编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做好产业实力、人才队伍、柳编文化、产业链条和柳编特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临沭花生是山东省临沭县的特产,2011年被确认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文作者重点阐述了临沭花生特定的生产地域、独特的产地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及特有的产品品质,并从产地选择、品种选择、生产管理过程、及时收获与晾晒等方面总结出了临沭花生独特的生产方式,旨在最大程度地维护临沭花生的品牌质量,进一步提高临沭花生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革新柳编工艺巧赚外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乡前环村青年刘卫国,从扬州大学国际经贸系毕业后,放弃了扬州双亲食品集团的工作,回乡当上了村里的柳编工艺厂厂长.为了满足客商对产品款式的要求,他对传统柳编工艺进行大胆革新,生产出了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柳编工艺品,赚回了大量的外汇.例如,他把传统的芭斗花篮套竹夹口改成了拉花边的鳞编口;采用熏蒸法使他的柳编工艺品产生了古铜色,而且色调自然、永不褪色;对柳编狗窝的形状进行重新设计等,都受到了外商的欢迎.在广交会上,他们厂推出的古铜色柳编工艺品,成为独一无二的柳编制品,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客商成交了5000多套,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他们厂设计的柳编狗窝,意大利和台湾商人一次就订购了9000套,价值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基地风采     
《农家致富》2008,(4):10-10
草柳编织基地——扬中市柳编专业协会 江苏省扬中市柳编专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6月,由镇江市优秀农民经纪人吴金贵牵头,全市柳编专业大户、营销人员、农业服务组织共同组建。现有会员225名,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名,长期从事编织加工、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能手55名。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刘国峰  姜威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50-50,61
回顾了阜南县柳编发展历程,分析了柳编产业现状,指出了发展特色农业对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金乡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大蒜之乡、圆葱之乡、金谷之乡、梨瓜之乡和诚信之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4万公顷,年产大蒜70万吨,年贮藏能力150万吨,年出口量130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15.
程河柳编历史悠久,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农旅融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种植面积分散、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产品创新设计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需要规模化种植柳条,创新产品设计理念,扩展销售渠道,加强非遗传承,塑造柳编品牌,形成柳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扬中市西来桥是一个岛镇,全镇滩涂面积5000多亩,其中杞柳栽植面积4000多亩,年产杞柳7000多吨。丰富的自然资源给柳编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全镇从事杞柳编织的超过2800人,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扬中市秦桂兰柳编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加工柳制品的农户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罗屯村有489户、1560位村民。一排排红瓦房坐落整齐,街道上宣传栏和村务公开栏引人注目,多数人家房顶上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庭院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做饭烧水用上了沼气……其实,罗屯村仅仅是临沭县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临沭已建成高标准文明生态村122个,约占行政村的41%;12个村被评为省市级文明村。2005年,临沭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荣获山东省文明委的“创新奖”,专家将其称为“临沭模式”。1.用“临沭模式”描绘新农村1991年临沭在山东第一个开展了“金星文明户”创评活动;1998年在山东第一个开展了“文明一条…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清水河乡潘集村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专业村,近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柳编加工业,人均年收入近万元。这几年市场行情好,着实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这几年柳条的价格上涨,村里人的积极性更高了。我粗略算了一下,种植1亩杞柳可收入1000多块钱,如果自己再搞柳编,每亩收入可达到3000块钱,比种庄稼强多了。"村民徐明全乐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9.
用WSR系统方法论从人理、物理、事理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案,评价浙江安吉余村与山东临沭朱村的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浙江安吉余村的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山东临沭朱村,从子系统上看,浙江安吉余村农村体育文化节的事理因素明显优于山东临沭朱村,其次是物理因素,最后是人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5-15917
在介绍茂名市荔枝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茂名市荔枝产业出口营销现状,提出了茂名市荔枝出口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