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石艳 《青海草业》2023,(2):59-64
本文对都兰县天然草地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县草地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38.13×104 hm2,危害面积为29.90×104 hm2。其中草原鼠害发生面积为26.86×104 hm2,危害面积为21.97×104 hm2;草地虫害发生面积为9.20×104 hm2,危害面积为7.00×104 hm2;毒害草发生面积为2.07×104 hm2,危害面积为0.93×104 hm2。通过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都兰县草地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东、海北地区草地资源产量与草畜平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海省海东、海北两地区地面实测产草量,经过GPS定位,与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天然草地资源产量反演模型,以及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计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等饲料作物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农林副产品的载畜量,结合青海省各地区季节放牧的实际情况,建立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地区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两地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海东、海北两地草地资源产量分别为195.30×104和4590.92×104 t,采食牧草产量分别为98.41×104和2306.07×104 t,天然草地实际利用率为50.4%和50.23%;2)两地区天然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载畜量为90.97×104和856.18×104只标准羊单位;3)综合天然草地和农业补饲各种因素后,海东、海北地区超载率分别为97.9%和-32.2%,海东地区超载较严重,海北未超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豫南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对豫南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豫南山区草地面积为8.64×104 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6.54%,共有3类25个型,其中,热性灌草丛面积最大,占66.01%,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次之,分别占18.14%和15.85%;豫南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41.17 cm,平均盖度89.15%,平均产草量为3.96×10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2.06×105羊单位。综上,豫南天然草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属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  相似文献   

5.
陆燕花  李广  马维伟  王钧  刘强  张尚文 《草地学报》2020,28(6):1673-1681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不发达系统,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处于超负荷状态,环境压力大。总能值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增长了7.96倍;废弃物与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环境负荷率、人均能值量、人均电力能值从2009年的17.26%,17.19,7.93×1015sej·人-1,2.83×1013 sej·人-1增加到了2018年的31.89%,91.23,6.58×1016sej·人-1,7.42×1013sej·人-1;电力能值比和人口承载量分别从2009年的0.0036和1.62×105人降低到了2018年的0.0011和3.10×104人;能值可持续指数和健康能值指数由2009年的467.07,1.10降低到了2018年的69.34,0.28。由此可以看出,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健康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试验对棕色绿僵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氯化钠浓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产孢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统计不同浓度(1×104个/mL、1×105个/mL、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分生孢子悬液处理后第3,5,7天的蝇蛆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菌落直径最大(8.40 cm),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8.20 cm)、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8.10 cm)、枸橼酸固体培养基(7.20 cm)、大豆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90 cm)、玉米粉琼脂培养基(4.70 cm);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4.830×107个/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3.070×107个/mL)、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锡林郭勒草原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199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合场景分析法和Markov-PLUS复合模型,模拟锡林郭勒草原历史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3个场景下203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并利用InVEST模型预测相应的碳储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1995-2015年,锡林郭勒草原林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减少,但草地仍是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20年间区域碳储量增加了18 228.93×103 t;(2)预测到2035年,历史趋势和经济发展场景下,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为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生态保护场景下为林地和草地,3种场景下碳储量增量分别为4419.74×103、1 1207.75×103和18 498.45×103 t。【结论】Markov-PLUS和InVEST模型预测锡林郭勒草原未来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获得的结果可靠;预测结果表明,1995-2035年锡林郭勒碳储量呈...  相似文献   

8.
针对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破碎,因其破碎机制尚不明确,难以通过优化加工机械的关键结构、运行参数来降低颗粒破碎率的实际问题,本研究以颗粒饲料(母猪饲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离散元素法建模软件EDEM建立了颗粒饲料离散元模型,结合台架试验(质构仪)开展了离散元粘结参数[单位面积法向刚度(Kn)、单位面积剪切刚度(Kt)、临界法向刚度(Cn)、临界剪切刚度Ct)]测试与标定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Cn、Ct的取值分别为2.93×107、2.22×106Pa,Kn、Kt的量级范围分别为[1010,1011]、[109,1010];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Kn、Kt的取值分别为4.11×1010、7.13×10...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易受人为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全面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动态和制定可持续草地管理战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不同类型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长特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柯西分布隶属函数,基于2014年降水量、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四个气候因子,构建了青海省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14年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气候条件非常有利的面积为647.93×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5.34%,主要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部和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南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区域;非常不利的面积为703.68×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6.66%,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以西属格尔木市管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对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purpureum)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杂交狼尾草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无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组(LP组,1×106 cfu·g-1 FW)、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组(LB组,1×106 cfu·g-1FW)、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组(LPLB组,5×105 cfu·g-1 FW LP+5×105 cfu·g-1 FW LB),厌氧发酵60天(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CP)、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值和丁酸(BA)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有氧暴露阶段,各处理组乳酸(LA)含量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11.
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的遥感监测可快速且客观地对草地生长现状进行评估,对生态环境评价和草地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遥感估算草地AGB的准确性,基于青海省门源县的地面实测数据,利用Landsat-8 OLI遥感数据计算出的植被指数分别构建了单因素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RF),确定了AGB遥感估测最佳模型,并反演得到了研究区2019-2021年草地AGB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在29个植被指数构建的单因素回归模型中,与草地AGB相关性较高的5个植被指数为NDVI、RBNDVI、TVI、GNDVI、MSR,R2均达0.49以上。其中,NDVI模型的精度最高,验证集R2为0.50,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702.89 kg·hm-2。2)在RF模型中,变量筛选前R2=0.61,RMSE=621.14 kg·hm-2;经过变量筛选后模型精度有小幅度提升,R2达0.62,RMSE基本不变;二者精度均优于单因素模型,相比传统单因素最优回归模型,R2提高0.12,RMSE降低了80.95 kg·hm-2。3)门源县AGB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北部较高,东南部相对较低;大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状况。2019-2021年全县天然草地总产草量介于4.2827万~8.9776 万t,平均单产介于1063.49~1484.82 kg·hm-2;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2019-2021年产草量为4.0825万~5.6653 万t,平均地上AGB介于1060.38~1471.94 kg·hm-2;山地草甸平均AGB为1036.81~1637.43 kg·hm-2;温性草原平均AGB介于1198.72~1786.63 kg·hm-2。  相似文献   

12.
孙吉  岳华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209-218
牛A群轮状病毒(BRVA)、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诺瓦病毒(BNoV)和牛纽布病毒(BNe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毒,且临床上多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本试验的目的 是建立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通过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BRVA、BCoV、...  相似文献   

13.
姚瑶  李广  王钧  刘强  逯玉兰 《草业科学》2022,38(4):785-795
为了探讨甘肃省种植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2007-2017年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种植业系统总能值投入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为5.48×1022 sej;种植业系统总能值产出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为2.55×1022 sej.与全国种植业系统相比,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年均值偏低,分别为0.71、1.54、1.50和0.48.由此可见,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缺乏活力,发展潜力较低,属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型经济系统.因此,甘肃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确有害入侵种在区域尺度上的潜在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入侵种的预警和具体防控意义重大。三裂叶豚草是全球公认的恶性入侵杂草,目前已经大面积入侵“一带一路”中亚枢纽—新疆伊犁河谷。为有效防控三裂叶豚草在新疆的扩散蔓延,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了当前及未来两种气候情景(RCP4.5, RCP8.5)下2050s和2070s时期三裂叶豚草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气候下三裂叶豚草在新疆的总适生面积达24.01万km2,约占全疆面积的14%,在RCP4.5情景下,至2050s、2070s时期将分别增至37.36万和39.23万km2;在RCP8.5情景下,将分别增至39.45万和42.94万km2。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适生区总体均呈现向北增加转移的趋势,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准噶尔盆地。所有环境因子中,与降水相关的因子总贡献率为40.1%,与温度相关的因子总贡献率56.0%,其中最干月降水(36.2%)、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29.1%)是对三裂叶豚草分布贡献率较高的环境因子。耕地和建设用地是三裂叶豚草入侵风险最高的区域。建议管理的重点除了放在已预测到的适生区内,还应特别关注农田、草场、道路两侧这些人畜扰动大、水分充足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氮素(N)是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地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重要限制性养分之一.陆地生态系统N素的可利用性由土壤N素的转化速率决定,其中包括氨化和硝化2个重要过程.准确测定N素在各转化过程中的量,对于估算陆地生态系统N转化非常重要.稳定性同位素15N由于其安全、准确且不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等特点,近年来在生态系统N循环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常用方法包括15N自然丰度法、15N还原法、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的详细操作流程并综述了其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最新进展,分别从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增施氮肥、放牧、火烧和刈割等)和全球气候变化(增温、增雨、大气氮沉降和CO2浓度升高等)对草地生态系统N转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论述.同位素15N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森林、农田以及其他陆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更好地掌握河南省现有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利用现状,为未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天然草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全国草地清查总体工作方案》,从草地类型、草地面积、植被生产力水平、饲草种类和利用现状等5个方面,对全省天然草地资源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结果] ①河南省天然草地共有4类30个型,总面积为52.24×104 hm2,74.04%的天然草地分布于豫南、豫西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区。②河南省天然草地的饲用植物有1 400多种,建群种有41种,优势种有123种,主要伴生种有357种。③河南省天然草地的平均草层高度70.43 cm,平均盖度86.36%,平均产草量为7.02×103 kg/hm2,94.40%的天然草地属于未利用或轻度利用状态。[结论] 河南省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类型多样,牧草生产水平高,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需要加大开发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挖掘草食畜牧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头胎次、初始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分别补饲0(对照组)、5×109、5×1010 CFU/d解淀粉芽孢杆菌.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  相似文献   

18.
高寒草甸小气候考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了海北高寒草甸试验区的野外考察现场和考察情况,并对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矮嵩草草甸试验区的小气候考察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具有明显高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地表强度具明显的周期变化,太阳辐射强烈,全年总辐射量5.866~6.704×106KJ/m2,但较湿润,可为研究高寒草甸小气候特点、局地生态环境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轩  张英俊 《草地学报》2010,18(3):320-326
通过模拟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情况,运用综合速率法(IRM)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预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地区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模拟当前的生产模式,到2015年,预测粮食年产量可达到1.88×109kg,畜产品达到0.75×109kg,草产品达到近2.00×109kg;子系统之间耦合后,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年增长量达到0.08×109kg,是耦合前的5.76倍,而耦合后粮食产量的增幅不大,年增长量仅比耦合前增加0.01×107kg。综合速率法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对系统的能物流模拟,实现了对耦合系统的数量化、指标化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有独到优势,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