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是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牧区、半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由于人们长期超载过牧,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利用,草原质量下降十分严重,出现了大面积严重的"三化"现象,产草量和载畜量都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恶劣。草原生态的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不和谐。为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省主要牧区从1996年起实施了草原承包,2000年实施了草原禁牧,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之一,也是畜牧业生产的大国。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牧区主要位于北部和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的广阔草原上,分布着许多畜牧业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饲草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加强饲草的储备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牧区饲草储备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加快及人们对牛、羊肉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牧区饲草储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牧区饲草存在着年度间和季节性不平衡的问题,雪灾、旱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建立牧草生产储备机制是一种根本性的举措,是菜篮子工程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国牧区饲草储备起步较晚的状况,本论文对国内饲草储备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牧区饲草生产、供给、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为牧区畜牧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燕麦是高寒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最广的饲草,是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最重要的饲草作物,在高寒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应大力开展燕麦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扩大饲草生产种植规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饲草利用水平,发挥燕麦在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发展牧区水利、改善和保护草原生态,辽阔的北方牧区将建成为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来自水利部的消息说,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牧区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全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近日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审查。这一规划根据牧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草原类型、水土资源条件等,将全国牧区划分为6大区域,针对各个区域牧区草原生态建设中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规划的实施有望从根本上遏制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促进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最终把广大牧区草原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奶牛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入世要求,强化奶牛提质扩群和打造绿色品牌产品,并有效地保护现有草原资源,必须采取舍饲养奶牛技术。1 饲料的贮备1.1 每头成母牛年需饲草饲料量为:优质干草(包含20%豆科草)2000~3000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展牧区水利、改善和保护草原生态,辽阔的北方牧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具备强大的碳汇功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较快增长等原因,草原"三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国务院在全国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于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践,以内蒙古典型草原镶黄旗牧户为研究对象,以草原生态保护为目标,调查研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的情况及农牧户对政策的响应,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提供经验指导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解决冬春饲草供应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基本草原面积不断减少,草场退化严重,生产性能降低,草品质下降,冬春草畜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拓宽冬春饲草供应途径,寻求化解草畜供需矛盾方法,提高冬春饲草的贮备供应量与品质,保证家畜安全越冬度春,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是我县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总面积95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79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4%。草原牧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区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我县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孙启忠  玉柱  徐春城 《草业科学》2011,28(12):2215-2220
过去10年草业发展成绩显著,问题突出,下一个10年草业发展应重点提升草业科技创新能力,使草业发展由资源驱动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着力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使草原畜牧业发展由牲畜数量驱动转变为生态效益驱动,加快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使草原保护由项目为主转变为制度为主,大力推进以苜蓿(Medicago spp.)为主的饲草产业化发展,使优质苜蓿由依赖进口转变为依靠国产,尽快构建草原防灾减灾体系,使防灾减灾由被动抗灾转变为主动防灾。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改变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但是自由放牧生产模式仍占有很大比重,故保证饲草均衡供给,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本文介绍了我国牧区饲草储备存在的问题,简述了饲草储备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有利于我国饲草储备调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饲草产品储备管理体系、稳定国家饲草安全:1)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申请设立饲草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和流通运输体系;3)完善和健全饲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保障制度体系;4)建立和完善饲草产品生产经营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转向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作为长江黄河的主要发源地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既是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又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支撑,更是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战场。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草原执法、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依法治草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草原蝗虫是我国北方牧区草原的主要害虫。中国有4亿hm2草地,近20多年来,由于人为活动对草地的影响、气候的干旱、牲畜的超载过牧,使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面积逐年扩大,有益野生动物和天敌昆虫资源种群数量逐年减少,造成了草原蝗虫的暴发成灾。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给这一地区畜牧业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而且给这些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困难。从1998年以来,草原蝗虫在锡林郭勒盟草原连年发生危害,并大面积暴发成灾,已成为广大牧区草原毁灭性的灾害之一;严重发生地区牧草被全部吃光,在牧草生长旺季的6~8月份使牲畜无草可食。在草原的蝗虫暴发成灾的地区形成土壤地表的裸露,是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相对保持较好的天然草原仅有几块,锡林郭勒盟草原是其中最大的一块。锡林郭勒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靠近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距首都北京只有200km,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长期以来,一直阻止来自中亚草原和我国西部沙尘的东侵,对京津唐及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搞好锡林郭勒盟草原蝗虫的防治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川西北高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系发源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草牧业、旅游业及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加上部分地区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原退化程度加剧,草原鼠害频发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草原鼠害中的高原鼢鼠危害开展调查,阐述高原鼢鼠在四川的分布、危害现状,总结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作为长江黄河的主要发源地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既是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又是农牧民牛产生活的主要支撑,更是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战场.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草原执法、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依法治草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功 《兽医导刊》2020,(6):50-50
饲草是草原畜牧业的基础,饲草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质量。近年来,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草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为了实现草畜平衡,保护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从源头解决畜牧业饲草问题,大力推进饲草生产机械化,实现增草增畜的,早日实现草原草畜平衡。转变传统畜牧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而向集约型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近60亿亩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为我国构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前些年,草原鼠害严重,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安全和各民族生存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饲草饲料是畜牧业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十三五”以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有效推动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随着我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优质饲草饲料紧缺现象日益突出。据测算,要确保全国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的目标,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t。作为国家主要畜产品输出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大对饲草饲料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提升当地饲料产品市场份额,为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内蒙古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该地区饲草饲料产业健康发展、提升饲草饲料产业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草原保护建设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业科学》2008,25(4):94
我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2位,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很多珍稀动植物特定的生存地区。加快草原保护建设,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