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采集分离的4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湖2号菇形美观、生物转化率较丰5提高3.01%~3.46%,出菇期提前5~7 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鲁山平1-2与国槐1号子实体偏褐色,可作为搭配品种;黄台3号出菇晚、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形态有变异,不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
增产素在食用菌生产上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 《食用菌》2000,22(1):8-9
通过将增产素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多次,结果表明: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0.2%的食用菌增长素,可以提高栽培料的生物转化率,减轻前期霉菌的污染,使菇类菌丝生长快,提早出菇5~7天,且菇朵形大、整齐、品质上乘,病(畸型)菇率降低,鲜菇产量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3.
栽培平菇一般都是在现蕾后用喷雾器喷水。如果用水过多,床面因太湿菌丝呼吸困难,长出的菇颜色差、柄长、不开伞,甚至出现烂菇,且转潮也慢;用水太少,则床面干燥,出菇困难,甚至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两年来大床栽培试验的水份管理。第一次试验:于1988年10月1日进行。供试菌种为我站分离的广温型ZP—1、ZP—2和中低温型ZP  相似文献   

4.
对香菇"暴发式"出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栽培香菇937两潮菇产量达744g,子实体菌盖直径3cm以下、3~5cm和5cm以上分别占16.36%、67.14%和16.5%。且出菇整齐一致,菇形都较圆正,菌肉较厚,每个菌筒出菇朵数都较均衡。  相似文献   

5.
袋栽珊瑚状猴头采用不同开口出菇方式,考察原基形成时间、原基数量、成菇采收时间、产量,珊瑚状猴头外观品质,筛选出珊瑚状猴头的最佳出菇方式为袋口划口立式出菇,原基分化集中,原基形成时间为开口后第5天,育菇成熟时间为16d,头潮菇每包平均产量为190g,菇体朵形整齐,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5个平菇品种与当地广泛栽培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比较供试平菇品种菌丝长势、抗杂性以及生物学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海南2号及平F8的菌丝生长洁白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整齐,菇形好,生物学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链孢霉、青霉等竞争性杂菌的有效防控,提高菌包成品率,开展了增抗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抗剂添加比例达0.3%以上时对直接接入的链孢霉有很好的直接抑制防治作用;感染链孢霉或青霉的菌包废料与1/2新原料制作菌包时加入0.4%增抗剂,菌包污染率可降低到1.84%;增抗剂拌新料栽培秀珍菇,添加比例在0.5%以内,秀珍菇出菇整齐及出菇均无影响,添加比例为0.2%~0.6%时菌包的污染率能够控制在0.3%以内,且在0.2%时生物转化率最高;第一潮秀珍菇样品农残检测,没有代森锰锌残留,多菌灵残留范围在0.012~0.029 mg/kg之间,低于绿色食用菌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农残限量MRL≤1 mg/kg。  相似文献   

8.
针对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龙爪菇的培育关键技术,围绕提高龙爪菇的品质和产量,开展出菇方式、割口方式、开口数量的优化试验.从产量、优质菇率等方面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卧式出菇单袋产量高,设施投入大,适合设施栽培;立式出菇单位面积产量高,优质菇率高,设施投入小,适合大棚栽培.比较短"|"形、长"|"形、"×"形、"Λ"形、"O...  相似文献   

9.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适宜工厂化瓶栽的灰树花潜力菌株,试验观察比较8个灰树花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单产、出菇率、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灰树花菌株GF-1和GF-6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适中,单瓶均产分别为94.56 g、90.96 g,出菇率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子实体紧凑,品质优良,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优势灰树花菌株。  相似文献   

11.
正秋冬季栽培的广温灰黑色平菇、姬菇品种最新推出3802出菇温度2-31℃,丛生,菇形美观,短柄,盖黑,菌褶细白直立,叶片大小匀称整齐,菇片厚实肥硕,韧性极好,出菇期生长不发生任何病害。最大优点是:不死菇!出菇6-7潮,任何原料栽培都能获得最高产量。最新推出3806出菇温度3-32℃,墩大叠生,短柄,叶片大整齐,菇盖肉质厚实,菇盖黑色油亮光泽好,菌褶细白不倒伏。抗病强,出菇期不发生任何病害,最大优点是耐水,不死菇!任何原料都能获得最高产量,转化率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新品种高平300出菇温度8℃~35℃,抗高温,菌丝抗杂,菇体白色,大朵,大片,菇片整齐,菇形美观,韧性好,菇体生长抗病特强,转潮快,总产量较高,夏季高温季节正常出菇。3900出菇温度8℃~36℃,抗高温,菇体白色,大朵,大片.菇片整齐,菇形美观,韧性好,转潮快,总产量较高。连续三年在南方省市试种为抗高温最满意的品种。高温秀珍菇夏丰一号出菇温度10℃~35℃,出菇期3~11月,菇体灰至深灰色,转潮快,抗高温,抗杂性强,菌袋无菌皮,抗病毒。普遍作为高温秀珍菇栽培效果特好,效益高。灰平260出菇温度10℃~35℃,出菇期3~11月,菇体灰至深灰色,转潮较快,抗高温,抗杂抗病毒,菌袋无菌皮,抗霉菌,已成为各地作为高温秀珍菇栽培。  相似文献   

13.
连体菇棚是针对传统单个菇棚而言,其由多个单体菇棚依次连接组成,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节能、省工、高效等优点,通过菇棚内环境条件控制和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与传统菇棚相比,棚内气温夏季前后可降低2℃~5℃,冬季棚内气温可升高2℃~5℃;菌袋污染率明显降低,为3%左右;出菇期可延长1个~2个月;生物学效率可提高20%~30%;建造原材料成本可降低49%~59%;土地利用率提高33%左右。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5,(2):50
<正>黑平2213出菇温度4-32℃,头少,无小菇、次菇、菇形大,新鲜感特别强。该品种菇色黑、叠生厚实,朵形匀称,市场极受欢迎,售价高出20%。华东地区最佳出菇季节9月上旬至12月下旬。黑美丰黑色平菇品种,出菇3-30℃,菇体丛生大朵,叶片整齐肥厚,光泽好。无论光线强弱、气温高低,菇色均保持灰黑或黑褐色,经全国各地推广,均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获得种植户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维瑞 《食用菌》2007,29(4):50-50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好,并有杏仁香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县从1997年开始推广,目前已成为当家品种,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在杏鲍菇生产中存在着出菇时间短,污染率高、出菇期虫害重、菇房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了杏鲍菇的生产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2000年以来我们在延长栽培季节、降低制袋污染率、降低出菇期虫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取得预期的效果。出菇期增加了2个月,制袋污染率控制在5%以下,栽培的经济效益提高了3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19.
本厂的“猴头栽培及加工”是大兴安岭地区“星火计划”项目之一。八七年国际农展会上,猴头菌种、干、鲜猴菇及罐头,获优质产品证书。利用大兴安岭的丰富食用菌资源,选育出耐低温、抗杂菌、出菇,出耳整齐,生物率高的猴头、黑木耳等菌种。兴柞黑木耳1菌株朵大肉厚、色黑、开片好,六十天左右出耳,适应南北方段木、代料栽培。兴猴1菌株刺中长、菇形美,白色,适宜室内、外荫棚栽培。  相似文献   

20.
选取 10 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并以北京地区现种植品种灰平 260 作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 6-8 月做出菇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 2 号、高平 09、夏抗 50 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 615、2008A 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特性,而夏秀 990、夏丰 1 号、基因 2005、江都 71 在北京 35~40 ℃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特性,以上 6 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 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