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当归的药理药效、开发新型药物,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当归化学成分类别已基本阐明,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但也存在对当归多糖的组分研究不系统、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代谢途径的阐明与调控研究不深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甘肃岷县产当归不同提取方法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水蒸汽蒸馏法(SD)和微波提取法(MAE)提取当归挥发油,结合GC-MS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较大,其中从水蒸汽提取当归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超临界流体提取物中鉴定出54种成分,以上两种方法得到以往文献中未提及的3-(1,5-二甲基-4-己烯基)-6-亚甲基-环己烯等组分,而从微波提取物中鉴定出30种成分。结论:该结果可为岷县当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常用中草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李萍莉陈炅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730051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切片生用或酒炒用。主产于甘肃岷县。1.1性味归经味甘、辛、苦,性温。入肝...  相似文献   

4.
陈书珍  季绪霞  杨成德  王艳 《草业科学》2017,34(12):2470-2475
2012-2016年对岷县当归(Angelica sinensis)病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岷县当归病害主要为腐烂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灰霉病(Botrytis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菌核病(Sclerotinia sp.)、水烂病(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细菌性油脉病、细菌性斑点病(病原待定)和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ToMV);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和46.1%氢氧化铜对当归褐斑病防效较好,分别为64.83%、59.66%、53.84%和51.56%;46.1%氢氧化铜、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对当归细菌性叶病防效较好,分别为74.20%、59.67%和58.07%;该研究结果为当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归芎益母散的质量标准,为控制产品质量做奠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归芎益母散中的益母草、红花、当归、川芎定性鉴别研究、使用ELSD对盐酸水苏碱进行定量鉴别研究.定性鉴别结果图中,益母草、红花、当归、川芎的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定量鉴别结果显示归芎益母散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具有专一性.盐酸水苏碱在0.0507~0.811...  相似文献   

6.
段伟伟 《饲料研究》2022,(17):156-159
膳食纤维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低聚糖类、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抗性淀粉等糖类物质的总称。由于膳食纤维对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高效提取原料中的膳食纤维、保证不破坏其营养成分是目前膳食纤维制备的重点。文章介绍膳食纤维制备的原理和纤维素酶产生的调控机理,重点综述纤维素酶在制备膳食纤维中的工艺,为膳食纤维在动物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踏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岷县野生当归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当归资源分布特点、药材储量及其与栽培当归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首次在甘肃岷县寺沟乡马烨林场石台山、马坞乡繁荣村4社和马坞乡沙金村上十子等3处阔叶林样地及附近发现野生当归居群,均属于马烨、马沿林牧区,分布面积约为17.9 km2,药材储量约为1094.9 kg。野生当归除株高、根色和大小以及茎色等与栽培当归有一定的差异外,其他植物学特征与栽培当归基本一致。与栽培当归相比,野生当归植株的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重、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栽培当归,分别为栽培当归的64.7%,64.5%,47.6%,28.6%,26.2%和38.1%。栽培当归中,麻口病的发病率为17.5%,其他病害发病率为5.0%,而野生当归中,未发现麻口病和其他病害。以上结果说明,尽管野生当归生产性能低于栽培当归,但野生当归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是当归抗病新品种选育的宝贵基础材料,保护和发掘利用野生当归种质资源(尤其是道地产区的野生资源)显得至关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将岷县野生当归分布区域尽快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连作条件下间作模式对当归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当归连作障碍问题,在甘肃省岷县连作2年当归田,设置当归与油菜、蚕豆、大蒜、小麦和燕麦5种植物间作种植试验,以当归单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期当归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探讨利用作物间作缓解当归连作障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时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株高最高。在当归苗期和根膨大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上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31.51%和21.28%;在当归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下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25.00%,36.65%和54.75%。在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根茎粗分别比单作当归提高12.26%,4.80%和24.38%。当归/燕麦对各生育期当归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最强。油菜、蚕豆、大蒜、小麦、燕麦与当归间作的麻口病发病率分别比当归单作降低46.05%,43.31%,25.24%,2.34%和12.82%。当归/大蒜的一等归出成率和二等归出成率比当归单作分别提高118.62%和27.82%。当归/大蒜的当归产量(1 946.53 kg/hm2)比当归/油菜、当归/蚕豆、当归/小麦、当归/燕麦和当归单作分别提高67.29%,143.31%,207.57%,683.06%和34.71%。不同间作模式对当归出苗率和抽薹率产生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当归/大蒜能提高当归产量和优等归出成率,并能适当减少当归麻口病,因此当归/大蒜对减缓当归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苜蓿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旨在寻找化学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及限制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实验证明:营养期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5、水浴温度T=40℃、时间为90min、提取液用量为10ml.g-1,以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4.87%。同时确定了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各个限制因素中,对期提取率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pH值>水浴温度T(℃)>提取液用量(ml.g-1)>提取时间(min)。结荚期苜蓿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其提取率不超过0.5%,从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牧草膳食纤维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义宝 《草业科学》2008,25(6):62-66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作用,引起世界各国营养学家的极大关注,随着人们对牧草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牧草已成为提取膳食纤维的重要原料.綜述了牧草膳食纤维研究概况,包括牧草膳食纤维的优点、生理功能、分离制备和改性方法等,并对今后牧草膳食纤维发展提出一些看法和展望.牧草膳食纤维的开发不但可以提高牧草的综合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牧草的加工开辟了新途径.加大牧草等新膳食纤维资源的研究工作,对于改善人口的膳食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当归颗粒剂与煎剂在有效成分和药效上的差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定当归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颗粒剂、煎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归颗粒剂TLC图中存在当归对照药材的特征斑点,与对照药材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达95.1%;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3.95、1.69、2.84mg/g;抑菌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抑菌圈颗粒剂和煎剂相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抑菌圈颗粒剂煎剂。通过试验发现,当归颗粒剂中有效成分与对照药材相近,体外抑菌结果优于煎剂。  相似文献   

12.
岷县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各茬口条件下当归出苗数和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表现显著差异,小麦茬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地上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优异床土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当归总黄酮的含量,并对提取液采用Fe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普鲁士兰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当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3.5 h,料液比为1∶3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当归中总黄酮提取量为9.4642 mg/g。所得提取液总黄酮浓度为0.06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4.02%;浓度为0.034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率可达51.79%。结论:采用该方法提取当归总黄酮,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99.51%,相对标准偏差RSD 4.04%(n=5)。所得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效果,且清除效果与提取液总黄酮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分析施肥对当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对我国道地药材当归的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与施肥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归施肥技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寒区农茬口对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因茬口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季相消长跃变程度更大,随季节延后杂草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杂草利用资源的相似性更高,锦葵和欧洲千里光随当归返青而滋生,随当归生长发育而迅速蔓延,成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对当归的危害性最大,导致杂草群落稳定性降低,在当归重茬和马铃薯茬田单生优势度更为突出,优势杂草潜在恶化危害性增大,但在油菜茬田杂草生长量最小,与当归生长竞争势较弱,使当归始终占据优势生态位,说明油菜茬口较利于当归栽培,但根据恶性杂草物候特征及早防除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butylidenephthalide(BP)为关键词,检索SciFinder文摘索引数据库与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当归Angelica sineisis(Oliv.)Diels的研究文献,对其含有的同系化合物丁烯苯酞类n-butylidenephthalide(BP)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归纳了BP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与含量测定方法。BP主要存在于当归的挥发油中,通过液相制备和分离,测定的主要方法为HPLC-MS法,主要药理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抗心绞痛、松弛子宫与气管平滑肌、抗肿瘤生长、抗动脉粥样硬化等。  相似文献   

17.
轮作与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和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当归连作后产量和品质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了轮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及挥发油收率以及化学成分,为深入探讨连作对当归生长发育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用CI-310系统光合测定仪,田间活体测定当归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生态因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药材挥发油,并用 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连作当归叶绿素a和b含量比轮作下显著降低,分别为轮作下的26.5%和57.0%;连作当归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73 μmol/(m2·s),比轮作当归降低50.9% (2.61 μmol/m2·s) (P<0.05);一天中连作和轮作当归的蒸腾速率下午显著低于上午,连作低于轮作;气孔导度(Gs)12:00前的平均值连作当归(10.6 mmol/m2·s)与轮作(11.4 mmol/m2·s)差异不显著,而14:00后连作(1.3 mmol/m2·s)极显著的低于轮作(4.4 mmol/m2·s);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和气孔导度一致;轮作和连作当归挥发油收率分别为 0.95%和0.70%,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 71.62%和29.49%,但挥发油组分基本一致。当归连作显著降低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药材挥发油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在栽培中应注重合理的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18.
Application of feed processing methods and use of exogenous feed additives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plant-based feed ingredients for swine has been studied for decades. The following review will discuss several of these topics, including: fiber characterization, impact of dietary fiber on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energy,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feed on fiber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 and the use of exogenous enzymes in diets fed to growing pigs. Taken together, the divers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exists among plant-based feed ingredients,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among constituents within feed ingredients and diets, suggests that improvements i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pig performance from mechanical processing or adding exogenous enzymes to diets fed to swine depends 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lating enzyme activity to targeted substrates. It may be that an enzyme must not only match a target substrate(s), but there may also need to be a cocktail of enzymes to effectively breakdown the complex matrixes of fibrous carbohydrates, such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se compounds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r voluntary feed intake are alleviated. With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er content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 being well described for several feed ingredients, it is only logical that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or enzymes that degrade fiber, and thereby improve energy digestibility or voluntary feed intake, will be both metabolically and economically beneficial to pork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高等植物苯丙烷类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植物体内很多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密切相关。当归主要药效成分阿魏酸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产物之一。为了探究阿魏酸生物合成和积累的机理,本研究克隆了当归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部分序列,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当归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差异。根据已经克隆的植物PAL保守序列设计一对扩增引物,以当归叶片总 RNA 为模板,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出PAL片段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测序,得到一段706 bp的序列(登录号: KJ000258),内含终止密码子TAA,编码23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注册的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等6个物种的PAL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在80%以上;运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当归肌动蛋白基因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PAL在当归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PAL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根,叶片和茎中表达量分别是根中表达量的7.5和2.7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