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红  刘艳 《河南农业》2019,(19):41-41
豫南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共266.67hm^2,共分3个区域。一是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以下简称绿色防控区),面积200hm^2,其中性诱剂防控面积13.33hm^2,杀虫灯防控面积40hm^2,稻鸭共育防控面积200hm^2。二是常规防治区,面积66.67hm^2,设在绿色防控区邻近,以3m高铁路将绿色防控区与常规防控区自然分开,以免互相影响。三是空白对照区,面积0.13hm^2,相对独立,以免受防控区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石首市鸭蛙再生稻绿色发展历经2016—2019年的探索,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配套成型,可操作性强,对二化螟防效高,可持续控制性强,覆盖面大,化学农药深度减量100%,速效氮肥深度减量66.7%,对生态恢复,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品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稻田及时耕沤灭螟蛹、选用抗病种植品种、灯光诱杀害虫、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豆或种芝麻保护天敌、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集成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地点及示范区设计试验地点设在商城县河凤桥乡有机稻生产基地,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冬闲田,水稻品种为常规品种,4月12日播种,5月2日机械移栽,株行距16 cm×30 cm。示范区要水稻种植面积在10 hm~2以上,集中连片,四周搭建尼龙网围栏,示范区内选择一块田也用尼龙网阻隔,禁止鸭子入内,不采用其它防控措施作对照。在有机稻外围选择一块田地种植水稻,种植方式同示范区内水稻,采用常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作为常规防治对照区。  相似文献   

5.
豫南稻区两系法杂交水稻繁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系法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累计逾千万亩,优势明显,发展迅猛。信阳市仅1997年就扩大种植到12万亩,亩产平均比汕优63增加50kg。信阳市农科所于1996年引进通用型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等材料,结合观察其在信阳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繁殖及其系列组合制种的试验研究,经过数年探索取得一定进展,繁种亩产平均达355kg,制种亩产平均过100kg大关,最高达200kg,达到全国先进水平。1 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据我们观察,一般低温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幼穗分化Ⅳ期,育性转换期在Ⅳ、Ⅴ、Ⅵ三期,…  相似文献   

6.
面对皖南烟区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烟农收入降低等问题,结合皖南烟区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通过对"稻虾共育"技术研究与经济效益分析,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多元发展模式。在生态平衡、互利共生的同时,发挥了自身生产优质产品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不仅充分贴合了乡村振兴战略,更能带动当地的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我站在古蔺县实施了以"稻鸭共育"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项目。2010年我县以鱼化、金星、古蔺3个乡镇的部分村社作为项目示范点,中心示范面积515亩,全县推广面积2.37万亩。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发展规律也不相同,本文着重对豫南稻区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纵叶暝、稻飞虱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从栽培措施、环境控制、药剂防治等方面阐述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9.
豫南稻区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物、典藉为凭依,考述了豫南稻区建国前稻作技术的源流演进;以品种利用、耕作改制为脉络,把建国后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划分为4大发展阶段,梳理为4大技术主题;并按照现代稻作的要求,论述了豫南稻区稻作技术发展所面,临的6个重大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水稻密植新型集成技术在高海拔稻区的应用效果,在利川市的二高山进行了示范试验,试验设置了单行密植、宽窄行密植、幅式密植3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进行。结果表明,水稻鲜谷单产最高达到860 kg/亩,增幅超过50%,创历史新高。单行、宽窄行、幅式密植模式鲜谷亩产依次为826.2 kg、859.8 kg、844.2 kg,比常规种植(562.6 kg/亩)增产46.85%~52.83%;烘干除壳后的净干谷亩产依次为630.0 kg、673.3 kg、614.9 kg,比常规种植(456.0 kg/亩)增产34.86%~47.65%。3种密植模式中以宽窄行密植最优,稻谷千粒重及产量最高、水分含量及空壳质量占比率最低。在高海拔水稻种植区域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增产潜力巨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彭娟 《河南农业》2021,(10):38-38
一、工作措施(一)制定绿色防控实施方案信阳市植保植检站按照每个示范区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明确每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的主推技术和工作目标,制定周密细致的实施方案,全程指导防控工作。(二)积极动员,强化宣传信阳市植保植检站在每个示范区树立一块展示牌,标明每个示范区的绿色防控内容。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2万份,分发到示范区和周边辐射区,广泛宣传绿色防控的好处,形成重视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衢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5年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践基础上,于2012-2013年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衢州本地病虫发生特点,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汉中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结合多年实践总结集成了烟叶生产23个小阶段清洁生产与绿色防控技术,明确了各阶段技术集成的原理,既是烟区构建全流程、立体式、全方位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又是对烟区高水平、高质量实施烟叶清洁生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起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基于黔西北山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在借鉴前人稻鸭共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微生物群EM菌的应用,经多年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适合该地区的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结合新模式,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和鸭子养殖的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农药减量控害成效,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我们以两系杂交稻和两优55为研究材料,在绿色防控示范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科学用药技术”的防控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调查期间平均每丛天敌数量较农户自防区增加2.2头;绿色防控示范区稻飞虱虫量和二化螟为害株数显著少于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表明绿色防控措施对稻飞虱和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影响不大;示范区每667 m2经济效益为2 317.6元,较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每667 m2分别增收269.8元和988.0元。  相似文献   

16.
从品种选用、培育壮秧、水肥调控、病虫害生态防控等生产环节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质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7.
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也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豫南稻区杂交水稻旱种高产栽培技术,其关键是把好灌水前“五关”:即全苗关、施肥关、防止黄苗关、草害关和病虫害防治关。  相似文献   

19.
为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建成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核心示范面积667 hm2,辐射面积1.3万hm2,带动面积3.3万hm2,绿色防控覆盖率在60%以上。平南县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主要病虫害监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业与物理防治技术等水稻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助力农药减量控害,实现了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病虫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实际应用,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主要做法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今后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