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农业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线。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农民培育正是其中最根本的途径与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浙江农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和农民职业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在阐述职业农民的由来、内涵及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浙江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彦君 《甘肃农业》2016,(11):59-61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职业化的涵义和当前农民职业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这支队伍的建设将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旨在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占据多数,但是尚未达到农民现代化的要求。文章研究当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分析阻碍农民现代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老龄化问题,技术知识欠缺。对此建议改善农民收支状况,减少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重点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融入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由于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制度供给,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保障农村人力资本和缓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村建设问题具有支撑作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发展特征和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结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30~0.351间波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23~0.329间波动。考察期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略超前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且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西南部城市。黑龙江省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幅度较小,维持在0.478~0.481之间,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387~0.389之间,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由东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递增趋势。因此,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发展较为薄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标;因势利导丰富培育内容;推陈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13,(23):1-1
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对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提出了要求。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就表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存所需得基本物质是农民通过生产提供的,所以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农民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因而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该文根据房县当地城市与农村的现状,阐述了当前农民培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开展农民培育工作,以期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72-273
运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简要分析。认为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产业优势突出、农民生产经验丰富、外部条件优越等优势,也存在着劳动力老弱化严重、综合素质不高、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劣势。既面临着政策支持、农民积极性高的机遇,也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激励扶持体系不完善的威胁。对此提出选择合适培育对象、完善培训制度体系、完善激励扶持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得以迅速、广泛地推展开来。但是,要想真正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和前进的速度,就需要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民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为此,笔者对当地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走访与调研,现就其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为了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良性发展,国家近年来加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存在许多弊端,使得这一工作进展相对缓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缓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就势在必行,这也是保证这项工作能有序展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按照"教育培训先行、认定管理并进、政策扶持跟上"的工作思路,培育一批掌握现代化科学技能、具备现代化经营理念、收入高于同一水平其它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化农业打下人才基础。本文笔者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优质的人力及社会资源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合作社健康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合作社培训能力;采取激励措施,壮大合作社培训师资队伍;采用多样培训形式,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体系;选择培育试点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农村空心化和“谁来种地”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去短板、强动能、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抓手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大批职业化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对职业农民的特点、内涵和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情况进行了综述;结合调研,对当前典型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的研究分析表明:参训农民"年龄大、学历低、女性偏多"现象与农村劳动力状况基本一致;各类培训特点突出,效果明显;在分析不同群体农民需求及各类培训效应等基础上,阐述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必要性。提出推进政策、法律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加快进行"普及、提升、引领"三个层次职业农民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作为北疆地区唯一一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玛纳斯县抢抓试点机遇,按照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需要,围绕“棉花、制种玉米、酿酒葡萄和肉羊繁育”四大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和创新出“1333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荆莹莹  贺宁 《乡村科技》2019,(12):56-5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便成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文化、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通过讨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王跃 《甘肃农业》2016,(21):54-55
农村远程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本文旨在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农村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关键。该文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范畴与素质要求,分析了职业农民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形成磁石效应将青年农民留在农村,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