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长时段视角,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GIS技术,对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并且明代发生次数及频率均小于清代;水旱灾害季节分布明显,分别集中在夏、秋季与春、夏季;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但间歇时间总体呈波浪式缩短趋势;水旱灾害并发与交替发生情况明显;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主要分布在贵州普定县、镇宁州、永宁州、安南县、普安县、盘州厅一线,及北盘江流域云南境内部分。研究旨在深化对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规律的认知,也为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上灾害频发,水灾、旱灾、虫灾以及疫灾等,这些灾害或多或少都对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产生了危害,其中水旱灾害的发生更是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水旱灾害发生的 原因探析中国近代史上水旱灾害对农村社会以及农村人民产生的危害,进而探讨中国近代史上乡村 在水旱灾害打击下的农业经济、社会冲突及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宁夏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时期。有清一代268年间,宁夏地区水涝灾害发生年数达151年,即平均1.77年即发生一次水涝灾害。从时间分布来看,各阶段差异较大,清前期水涝灾害发生较少,远低于中后期水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季节分布上的特征是多集中于夏、秋两季;从空间分布来看,清代宁夏地区全区皆有不同程度的水涝灾害发生,其中位于引黄灌溉区的宁夏、中卫、平罗三地发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4.
李健 《甘肃农业》2006,(11):297
明代云南水灾发生的比较多,本文从史料的搜集整理出发,分析明代云南水灾发生的基本特征。认为水灾主要由强降雨造成,在时空分布上,云南水灾有其独特特点,但其结果仍给云南各族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但总体说来,云南的水灾不多,持续时间也不长,造成的影响也有限,因此,明代云南水灾并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
陈明云 《农业考古》2019,(4):140-145
农业社会里,蝗灾是仅次于水灾和旱灾之后的第三大灾害。本文通过整理与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后发现,清代江西蝗灾频发,尤以中后期的道光、咸丰朝最为严重,并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多于赣南的态势。蝗灾多在秋季暴发,夏春次之,且常与旱灾一同发生,给农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清之前,江西向少蝗患,所以捕蝗多以官府号召为主,且措施多由外地传入,故而方法与其他地区类似,了解清代江西的蝗灾,有助于我们对农业灾害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自华 《农业考古》2003,(1):195-202
婺源地处赣东北部 ,东邻浙江开化 ,北界安徽休宁 ,历史上曾隶属徽州府。宋元明清时期 ,婺源县作为徽州府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经济频盛一时。然而 ,随着山区的进一步开发 ,森林面积减少 ,环境遭到破坏 ,水旱灾害频频发生。一 .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明清时期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 ,全国出现了垦荒的高潮。大片的森林被毁坏 ,环境迅速恶化 ,自然气候异常 ,全国的水旱灾害频频发生。在这种在大气候下 ,清代婺源县水旱灾害的发生也更加密集了 ,见表 (1) :表 (1) ,婺源县历朝水旱灾害总数及频率统计表。(1)朝 代唐宋元明清水旱灾害次数 141182 3…  相似文献   

7.
廖艳彬 《农业考古》2012,(3):147-150
赣江从江西南部发源,由南而北穿越省境,从赣州市以下至新干县为中游地区(1),其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主要包括吉安府、临江府和袁州府所辖地区。(2)明至清代,该区域特别是广大山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土地的大量开垦,修建了众多的水利设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设施使用寿命、水旱灾害及人为破坏等因  相似文献   

8.
清代山西北部地区风灾、旱灾、蝗灾、雹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文章讨论清代山西北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具体社会应对加以分析,对政府及民众防灾、抗灾、减灾等行为具体讨论,从自然灾害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曼  张萍  郭红娇 《浙江农业科学》2014,(6):910-913,918
对水旱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是制定相关防灾减灾行动计划的基础。本文在构建农业经济灾损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测算了我国水旱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风险。研究表明,我国1975年以来大多数年份的水旱灾害危害广度和深度不尽同步,对农业经济稳定性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在同一风险水平下,旱灾发生概率一般要高于水灾发生概率,影响强度也比较严重,农业防灾减灾规划需特别加强关于旱灾的应对措施;基于正态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估方法精度较高,评估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工作实践。本研究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7年-2013年重庆市旱灾、水灾、风雹灾和冷冻害受灾面积以及粮食单产、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资料,分析了重庆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对粮食单产、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7年-2013年间重庆市农业气象灾害以旱灾和水灾为主,其次是冷冻害和风雹灾;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水灾和风雹灾受面积呈下降趋势,冷冻害略有上升.2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粮食单产与4种气象灾害的关联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旱灾、风雹灾、水灾、冷冻害.3从农作物与气象灾害的关联趋势看,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旱灾、洪灾和风雹灾;主要经济作物与气象灾害的关联度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农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3.
收集并整理了清朝(1644—1911年)辽宁地区对旱涝灾害的记载,探讨了辽宁地区旱涝灾害等级变化特征与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规律。整体上看,清朝时期辽宁地区的涝灾次数多于旱灾次数,气候相对偏湿润。清朝辽宁地区旱涝灾害具有很大的变化特征。清朝中后期整个辽宁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整个辽宁地区来看,清朝时期旱灾集中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而涝灾则集中在辽宁北部与西部。旱涝灾害的发生受地形、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情况、下垫面性质的变化影响较大。研究揭示了清代辽宁地区旱涝灾害的规律,为辽宁地区气候灾害的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水资源现状水是万物之源,在生物演化中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世界现已进入水资源缺乏的时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更是令人堪忧。河北省自古就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1946年以后,以旱灾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本年年有旱灾。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旱灾虽有一定控制,但旱灾仍不断发生.干旱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明显的干旱中心有匹个,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匹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汀赣南部.  相似文献   

16.
陈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63-14665,14790
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0-2009年的水灾受灾面积、水灾成灾面积、旱灾受灾面积和旱灾成灾面积4个变量,基于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所遭受的水灾和旱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0-2008年,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都很小,但在2009年两者的相关系数变大;在2000-2009年,我国各类区域水灾受灾面积从波动较大向波动较小的趋势变化,但各类区域旱灾受灾面积从波动较小向波动较大的趋势变化,而且旱灾受灾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应加强对我国水灾和旱灾相关性研究、加强对水灾和旱灾区域生态的监控以及增加对农业灌溉设施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业科学》2006,(5):99-99
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一旦暴发对农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历史上,蝗灾曾频繁发生,并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近年来,我省北部、中部、西部个别地区出现高密度蝗虫,发生种类有:东亚飞蝗、越北腹露蝗、中华稻蝗、异岐蔗蝗、越大青蝗、黄脊竹蝗等,其中以越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ζ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ζ,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1)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2)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3)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相似文献   

19.
张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27-4329
通过对历史灾害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淮河流域汉唐时期蝗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蝗灾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集中性,但并无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它和旱灾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度。从月份分布来看,阴历4~8月是蝗灾的高发期。从季节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尤其夏季是蝗灾最为高发的季节。蝗虫可以大规模迁徙,因而其灾区具有流动性和广泛性,从总体上说,汉唐时期大部分蝗灾发生于淮北地区,淮南地区只有十几次记录。淮北蝗灾的分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发生,而淮南地区则以西部为多,东部则主要发生于今扬州附近一带。  相似文献   

20.
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内江地区旱涝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采用Z指数分析方法,对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以旱灾占优势,洪涝灾害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大气干旱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从不同季节看,春季旱灾严重,夏季多洪涝,秋季旱涝灾害较少,冬季旱灾极为严重;从月变化看,偏旱月多于偏涝月,在偏旱月和偏涝月中,重旱与重涝出现的几率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