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豆油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大豆需求稳定增长 1994~1996年是我国豆油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豆油产不足需,这几年我国豆油净进口量在100万t左右。但是随着豆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进口大豆的增加,豆油净进口量下降,2000年减少到27万t,2001年仅1万t,实际进口豆油(进口豆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供需及贸易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迪  袁天远 《农业展望》2008,4(3):31-34
中国大豆净出口持续下降,总供给逐渐依赖于进口,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国内消费量与总消费需求基本相当,但库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豆进口迅猛增长,豆粕进口大幅减少后开始恢复,豆油进口增势放缓:大豆出口稳定增长,豆粕出口猛增后下降,豆油出口缓慢增长。由于国内供需缺口较大,中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并可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和贸易进行合理定位,以保障大豆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孟丽 《农业展望》2008,4(10):17-19
对2007/08年度国内国际大豆、豆油和豆粕市场进行了回顾,并对2008/09年度全球大豆供求形势、国内大豆供求形势以及后期走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望  于尊  崔宁波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8):2037-2043
[目的]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对大豆产业链期货价格的影响,为制定稳定粮食期货价格政策,实现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6年1月—2019年6月我国EPU指数及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数据,构建TVP-VAR模型,探究EPU对我国大豆产业链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均受到EPU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且响应均快速、剧烈,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特征;同时,随着响应期数的延长,响应程度逐渐减弱,并趋于平稳.在金融危机(2008年)、欧债危机(2011年)、股市危机(2016年)及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4个时期,EPU对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的冲击力度不同,主要产生负向作用,后期均呈现正负交替的冲击趋势,且在滞后0~4期所产生的冲击波动较大,但随着滞后期的延长,影响逐渐减小.相对于3个危机时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时期EPU对大豆及其相关产品期货价格的短期冲击较大,影响较深.[建议]为更好地应对危机时期EPU对大豆产业链期货价格的冲击,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宽大豆进口来源渠道,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稳定期货市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确保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孟丽 《农业展望》2008,4(8):9-10
通过对2008年上半年国内外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的回顾,分析了全球大豆供求形势、国内大豆产量、进出口等.并对后期走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7.
2007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新  孟丽 《农业展望》2007,3(5):14-15
分析指出大豆比较效益下降,2007年农民大豆种植意向减弱;第一季度中国大豆和豆油进口平稳增加,豆粕进口减少;2006/07年度国内大豆供给充裕,豆油和豆粕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全球大豆产量增加,库存创历史最高;2007年第一季度国际大豆及制品价格继续走高,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价格回落。最后对后市走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大豆生产日趋下滑,国民对大豆植物蛋白质、豆油和豆粕饲料的供应逐渐依赖于外国。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调整大豆进口政策外,可以用花生代替大豆作为油料供应的原料,通过推广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保障我国粮油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孝忠  乔娟 《农业展望》2007,3(12):28-32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了大豆净进口与豆油、豆粕净出口之间。以及豆粕、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豆粕净出口与大豆净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也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大豆产业转移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
黄胜忠 《农业与技术》2003,23(6):1-4,17
本文描述了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分析了入世后大豆及其相关产品的关税减让与配额管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大豆产业的贸易选择:大豆主要依靠进口还是自产:关税减让条件下进口大豆还是豆油;WTO规则下政府调控手段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枪鱼供需格局、贸易政策、资源禀赋等因素变化,其贸易关系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掌握全球金枪鱼贸易网络特征及中国金枪鱼贸易格局变化对中国优化金枪鱼贸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分别构建冰鲜类和冷冻加工类金枪鱼贸易网络,同时借助枢纽测度指数(Hubness measures index,HMI)测算中国对金枪鱼目标出口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结果显示:2002—2020年全球冰鲜金枪鱼贸易网络密度由0.027增至0.030,美国、日本和西班牙的中介中心度较高,中国的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强度都较低;冷冻加工金枪鱼贸易的网络密度由0.049增至0.063,泰国的中介中心度稳居全球第一,中国的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强度均显著增加,但中介中心度排名相对靠后;除部分国家(地区)外,中国金枪鱼主要出口市场的HMI都较低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泰国是中国金枪鱼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源自中国的金枪鱼占泰国金枪鱼总进口额的平均比例仅为6.9%。研究表明:(1)全球金枪鱼贸易网络密度小,但总体呈增大趋势;冰鲜金枪鱼贸易网络中,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占据核心地位,对贸易的控制能力较强;冷冻加工金枪鱼贸易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强盛则国家在国际的舞台上才更有发言权,更 能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在当今社会,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破 性的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购物等需求已经可以在网络 平台上进行,一些需要的国外产品也不例外。网络购物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人类对于购物的认 识,在网上购物,不但省去了逛商场的时间,更是可以快速地了解当下的流行因素。由此可见,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以下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使 在国际经济贸易下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了评价外贸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预处理之后,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了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外贸发展状况的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在具体应用中,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印度农业经历了由内向、封闭的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向积极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战略转变过程后,其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贸易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印度农产品贸易的规模、结构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印度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变化、贸易政策限制逐渐减少等特征明显;结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就挖掘中印双边市场、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注自由贸易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估,尝试构建贸易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完整分析框架,基于基础引力模型,从变量引入、贸易效应分解和模型应用3个角度探讨引力模型用于自贸区贸易效应测算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国家组、进口国和出口国年度的三维固定效应模型可以控制FTA的内生性;将FTA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扩展,可以逐年动态反映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基于简化假定,模型通过压缩维度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情形下的贸易效应,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最典型的、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各国纷纷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本文阐述了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分析了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以及环境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提出了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两岸贸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不断取得新进展。而自1980年开始,两岸贸易出现失衡,呈现出一种不对称、不平衡发展的态势,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贸易逆差不断增长。在分析两岸贸易不平衡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岸贸易不平衡增长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两岸贸易平衡的思路:(1)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及产业内贸易水平;(2)利用双方形成的新经贸关系扩大对台优势产品出口;(3)建立“大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8.
阐述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台湾农产品贸易政策及其面临的难题。分析认为,台湾农产品贸易虽然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但是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面临物流和通关成本高、海外市场检验检疫标准高、出口销路难以打开等难题;台湾应从开拓进出口市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推动其农产品贸易,在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大陆应通过减少物流、通关、检验检疫等费用促进台湾农产品出口,同时加强对台湾市场调研及加大市场营销等以开拓台湾市场。  相似文献   

19.
贸易保护主义是长期存在于世界贸易领域内阻碍贸易进行的一种重要壁垒。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打着技术、环保的旗号掩盖了其本身的不公平性,非但没有向自由贸易迈进,反而可能使得贸易壁垒更加严重。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表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的征收以及限制性采购政策等几个方面,对此我们应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树立品牌效应,加大推广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措施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持续增长和巴西农产品市场亟需拓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利用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就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模式和动态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中国与巴西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是基于各自的农业资源禀赋而开展的,两国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差异较大,这是导致二者双边贸易市场地位极不对等的重要原因;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具有较高的贸易强度,但更多体现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则明显偏低;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贸易的提升空间仍然较大,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扩大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