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随着草产业的迅速发展,苜蓿种子迫切需要机械化收获,作者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对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展示了目前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外苜蓿种子的收获情况和国内现有成果水平,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苜蓿种子收获机械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国30多年来对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得到的宝贵成果,通过分析国内苜蓿种子收获机械的实际情况,对苜蓿种子收获机械提出一些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苜蓿种子分布于全株各处,且秧苗间互相搭接的特性,研究专用于苜蓿种子的收获机械。机械采用割前脱粒的形式,采集部件选用挠性抛物线型弹齿与柔性胶丝组合进行种子的梳刷,梳脱后的物料通过齿带与气流吸运相结合的方式送入复脱装置,进行漏梳枝的脱粒,残枝杂余由轴流滚筒送入分离装置,进行最后的种子收集与杂余的排出。该机完全能够实现苜蓿种子的机械化收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推动苜蓿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是优质牧草之一,随着"粮-经-草"三元结构到"粮-经-畜-草"四元结构发展模式的扩大,国内对苜蓿的需求量日渐增大。为了向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提出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对国内外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我国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包含苜蓿种子工程、土地整理、播种、田间管理、刈割收获、储藏运输和草产品加工7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30多个具体的机械化生产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但与国外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生产环节发展不均衡,机械化生产技术存在短板,产业化程度低,基础性研究落后,生产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技术联动性差,以及生产装备适用性与可靠性低等问题。构建完整的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苜蓿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强土壤-苜蓿-机具相互作用关系理论技术体系研究,实现苜蓿生产机械集成化、智能化,将是我国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苜蓿草的生长特性及苜蓿种子生物学特性,对苜蓿种子收获机械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已有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在对机械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苜蓿种子站秆收获的新工艺和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介绍了依据站秆收获工艺要求而研制成功的92Z-1.4型苜蓿种子收获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汇总了生产考核和鉴定测试的数据;分析了收获机组的总收获量与主要技术参数的关系;提出了站秆收获工艺的实施方案,为苜蓿种子收获探索出一种新的收获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收获机械。  相似文献   

7.
为找到苜蓿种子机械化收获的最佳梳脱型式及最佳的机械设计参数,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合理安排试验方案,以便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收获机械的研究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草种采集(收获)主要依靠手工作业,生产效率低、损失大、成本高、质量差,由此造成的草种产量不足,影响了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同时草种质量不高影响了牧草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牧草种子收获机械化。为此,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落后的原因,比较了各种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综合性能,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苜蓿种子难于收获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出的一种结构新颖的苜蓿种子采收试验平台,通过大量试验和分析,证明非常适合苜蓿种子的采集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加速发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分阶段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实现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目标的机械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出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兰凌霄  李凤鸣  王强  刘贵林  李伟  刘伟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2):150-155,172
现有牧草种子收获机在收获牧草种子时,其收获总损失率与破碎率较高,杂质清选效果差,沉降不充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沉降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及结构分析,结合具体需求及整机结构外形来改进沉降箱清选结构,设计了一种圆弧减速挡板,减小了种子受到的冲击力,调整了挡板的大小以及位置,使得更多的种子经过沉降进行清选,提升牧草种子收获的质量合格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对沉降分离装置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选择雷诺应力模型和DPM模型分别对气相和固相进行模拟得到气流场分布图和颗粒场的运动轨迹图。结果表明设计的圆弧减速挡板对比折线降速挡板的结构提升了种子沉降率,并减小了种子破碎率,并且在入口风速提高时,提高了箱底种子捕获率。通过牧草种子收获机收割苜蓿实地试验,分别对比了无挡板以及折线减速挡板的收获合格率。结果表明,采用圆弧减速挡板的沉降箱收获种子时沉降损失率为0.19%,破碎率为0.9%,均达到相关行业标准,证明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的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针对此现状,分析制约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以加快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采收技术对于林果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实现林果机械化采收是当前林果产业转换发展模式、节约成本消耗、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林果产业全程机械化以及规模化研究的重点。开展林果机械化采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高效、低损的状态完成整项采摘工作,最终实现林果的智能化、自动化的采收。基于此本文则深入分析了当前林果机械化采集技术中一次性联合摘果采收,详细阐述了当前林果机械化采收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收获方式不适用于牧草种子的收获,同时由于豆科牧草种子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物理特性不同,我国现有的自走式牧草种子专用收获装备主要适用于收获豆科牧草种子,对于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质量较差、损失率较高等问题,在9ZZ-2.4型自走式牧草种子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与豆科采集台互换的禾本科牧草种子采集装置,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各项技术参数与原有收获机匹配良好,具有广泛转化和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黑木耳生产国,其机械化采收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黑木耳机械化采收设备的发展现状,对现有采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梳理归纳,并就设备中的采收部件结构与采收性能指标进行阐述。根据当前黑木耳采收设备面临采收合格率低、适应性差等难题,指出我国黑木耳机械化采收设备应向专业化、轻简化、智能化发展,提出黑木耳机械化采收设备应重点完善黑木耳采收理论、攻克“采大留小”关键技术、发展一体化装备。  相似文献   

16.
赵国强 《农业工程》2020,10(8):22-24
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关键是在现有农业和农机技术发展水平上,充分提高基层农机服务人员和田间农机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标准,确保花生收获机械的高质、高效作业。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主要包括作业前准备、田间作业要求和技术服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17.
收获作为花生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机械化水平对产业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结合国内外发展概况,阐述花生机械收获技术的内涵与种类,对分段收获、两段收获及联合收获的环节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介绍每种模式应用的收获装备。根据当前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规范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体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栽种柿子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中房山磨盘柿作为北京市传统名优特果品,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但近几年产量呈现萎缩趋势,传统果树种植面临转型升级,采收难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瓶颈”。对现有柿子采摘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采收辅助设备与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柿子采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柿子机械化收获的对策建议,为发展柿子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用途广泛,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有效提高木薯生产效率,然而木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造成木薯损伤,是木薯采后易迅速腐烂变质的诱因之一,影响产品品质、限制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作物生产环节损耗浪费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当前节粮减损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探析了木薯田间机械化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缺少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破碎含杂率)在线监测装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机械化收获图像采集系统、大豆成分分类识别算法和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监测方法.采用改进分水岭算法对大豆图像进行有效分割,筛选RGB和HSV颜色空间特征值,基于颜色特征值对分割后大豆图像各闭合区域进行分类识别,构建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