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2产量、千粒重以及有效穗数均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条件下达最高值,分别为8662.5kg/hm2、50.2g、631.5万穗/hm2,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分别提高12.6%、12.1%、9.9%;穗粒数最多的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34.8粒,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增多10.5%。周麦22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总茎数均以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最高;成穗率则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最大值,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且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的处理下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配合。  相似文献   

2.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近年来,秸秆还田已成为我市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达到秸秆总量的90 %以上,土壤有机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还田过程中存在秸秆粉碎质量差,还田量过大等问题,给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要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优势,就要控制玉米秸秆还田量,秸秆粉碎长度应在5 cm以下,并通过增施氮肥、应用秸秆腐熟剂、给以适宜的土壤水分、深耕等措施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或将秸秆颗粒化后精细还田。小麦种植采用种子包衣、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镇压、水肥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技术措施。消除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是农田保育与轻简麦作的一项农机农艺集成创新技术。此技术主要通过秸秆粉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全苗壮苗,达到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稻秸秆粉碎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水稻成熟前断水降渍,高留茬收割,秸秆粉碎,埋草整地,适墒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复式作业,实现苗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包括:适时早摘穗、及时粉碎抛撒秸秆、施肥、深耕与压茬、浇足塌墒水、播种前精细整地、强化封冻水和返青水;并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玉米种植由于地域差别,耕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且机械收获的玉米秸秆残留较多,严重影响来年播种作业,通过研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有效地处理残留秸秆,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质量,并节省了能源,采用均抛设计的抛撒部件,防止了秸秆集堆现象,提高了抛撒均匀率,综合技术经济性更好。1结构和工作原理玉米秸秆还田机(如图1)主要由机架、传动系统、抛撒部件、传动部件、镇压部件、仿形部件、悬挂系统和粉碎还田部件等组成,高速旋转的粉碎还田部件位于整机的中部,后接镇压部件,整机的左右两  相似文献   

6.
当前,秸秆还田技术在诸多地区已广泛推广和应用,但许多农民对秸秆还田原理及作用还不了解,没有掌握相对全面的技术,导致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后,常常有出苗不全、早春黄苗以及越冬死苗以的情况发生,小麦的长势不良势必影响到收获时的产量。基于此,结合近年来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提出秸秆还田种麦的六要点:还田时间、打杆要求、增施氮肥、足墒播种、深耕旋匀以及镇压沉实,以期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提高秸秆粉碎质量、整地、播种、水分管理、肥分管理、镇压保墒、查苗补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是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或者用单一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登海605及冬小麦良星66为试验材料,研究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夏玉米产量为过腹还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穗数为过腹还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穗粒数为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粉碎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千粒重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留茬还田。因此,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为过腹还田和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技术流程(一)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收割机收小麦(油菜)→秸秆粉碎+均匀抛洒→放水浸泡24 h→底施氮肥→机械旋耕埋草→施复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机插、摆栽、抛秧、人工插秧);收割机机收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施埋秸秆(或普施2次)→小麦机械条播或摆播(油菜机直插或机械移栽)→机械镇压→机械开沟。(二)玉米—小麦轮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人工穗摘(或机械收获同  相似文献   

12.
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组的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组,秸秆还田处理组的氮肥利用率高于不还田处理组,但秸秆还田处理组的相对经济效益低于不还田处理组。配施有机肥在两种处理中均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秸秆还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415kg/hm2和20.9kg/(hm2.mm)。各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耗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19.00mm。【结论】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相似文献   

14.
2009—2012年不同玉米秸秆用量粉碎还田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后季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从不同秸秆用量来看,处理10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1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再次为处理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玉米秸秆不同用量粉碎还田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收获时采用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全部直接粉碎还田后种植小麦,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还田方式。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后直接粉碎秸秆还田,或人工采摘玉米穗后用玉米还田机粉碎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6.
2009—2012年不同玉米秸秆用量粉碎还田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后季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从不同秸秆用量来看,处理10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1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再次为处理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玉米秸秆不同用量粉碎还田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7.
<正>二、玉米秸秆还田中应对措施1.保证秸秆粉碎质量。首先趁青作业,粉碎秸秆,数量适宜,尽早耕翻。玉米摘穗后要趁青还田,此时玉米秸秆较脆,秸秆含糖量高、水分大,容易被粉碎,还可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易于腐烂分解,增加土壤养分。同时要注意提高粉碎质量,建议选用适宜的秸秆还田机,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掌握在3~5厘米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选用大型秸秆粉碎机,作业时要求拖拉  相似文献   

18.
王荔 《吉林农业》2012,(10):180
推进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是一项重要工作。为减轻三秋防火压力,实施好"玉米机收提升计划",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大型农业机械,加快推进玉米机收推广步伐,努力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水平,为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多年的小麦生产实践,剖析了小麦种植中存在的玉米秸秆粉碎过长;连年旋耕;不深耕深松;播后不镇压;深播压水等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危害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和秸秆还田、耕耙、播种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农艺农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