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小型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用地利用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对提高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获取山西省11个地市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山西省中小企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市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效率水平各异,太原市、临汾市、运城市和吕梁市4个地市的综合用地效率水平较高,忻州市和阳泉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影响山西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口规模、工业化率、外商投资比和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这6个影响因子与山西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效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口规模、人均GDP、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3个因子对现阶段山西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用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工业化率、人均财政收入和外商投资比3个因子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2000和2012年山东省17地市农用土地投入、产出数据和相关指标,对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农用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和南部等欠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效地区农地利用尚有很大潜力;技术进步在山东省农用地利用中的贡献呈增长趋势。在分析影响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物流用地高效合理利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物流用地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其次利用Global Moran’I和Gi*指数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全国物流用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2)我国省际物流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综合效率局部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空间格局变化显著;3)我国省际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制度因素以及交通运输水平,其中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为城市化水平和制度因素。当前我国物流用地三大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格局,且应着重以提高技术效率来实现物流用地综合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中游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其内部26个城市作为研究单位,选取了反映城市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关系两个目标层的18个指标,采用极值标准化和熵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权重赋值;然后计算城市化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指数,并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进行3个城市圈之间耦合发展协调度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圈中协同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一城独大,环鄱阳湖城市圈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注重城市分工,发挥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是三大城市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广西土地的低效利用问题与提高广西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结合土地资源利用总体结构中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从社会、经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角度分别构建了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全面测算与评价了广西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农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广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降低趋势,没能重视利用效率提高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不当是广西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广西城市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广西土地的低效利用问题与提高广西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结合土地资源利用总体结构中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从社会、经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角度分别构建了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全面测算与评价了广西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农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广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降低趋势,没能重视利用效率提高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不当是广西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广西城市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40-147
从开发强度指数和供给能力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新疆建设用地开发均衡度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全疆大部分地州(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不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开发强度指数较小。(2)全疆大部分地州(市)具有较强的供给能力,土地开发利用的空间和潜力较大。(3)绝大数地州建设用地处于开发不足、严重开发不足的状态,极少数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4)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处于失衡的地州占多数,处于均衡状态的占少数。为此,新疆应在协调好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合理优化配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借助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与2012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 2016年安徽省总体上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少数城市达到基本安全状态; 2016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略高于2012年水平,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有所提升,部分城市降低。今后安徽省应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打造生态强省。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22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选取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22个指标构建了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在计算各乡镇城镇化指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并综合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农安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级行政中心集聚型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乡镇差别不大;农安镇、合隆镇和烧锅镇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其余19个乡镇均属于城镇化滞后的耦合失调型。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中小型城镇是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市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主导障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区域经济障碍因子各具特色。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资源型城市GDP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以油气为主要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城市,因油田的开采、油气运输和利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无法避免的.选择位于新疆中部的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安全评价PSR概念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均方差权值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从时间尺度上评价城市生态安全和发展趋势,针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新时期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轴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法对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驱动因子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4个城市在2010-2015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分别求取了4个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河子市(0.546)、乌鲁木齐市(0.524)、克拉玛依市(0.503)、昌吉市(0.479);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分别对4个城市从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强度、社会人文状态和生态持续性4个方面归纳出了影响城市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评价土地利用效益经典指标数据不全的特殊情况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春南部都市开发区为例,将研究区与东三省其他典型城市新区进行对比,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了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应与成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方法有所不同;长春市南部都市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偏低,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尚可。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投入的水平特征表现为:投入低效,内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低下;空间特征表现为:空间分异情况并不明显,但总体来说西北部地区大于东南部地区;建设用地投入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效益(3.072 1)、社会效益(2.909 5)、生态环境效益(2.532 2),反映吉林省重经济、轻生态的错误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7.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琼海市是海南省东部重要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利用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琼海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对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科学用地提供依据,为促进琼海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琼海市存在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经济利用强度偏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极  李淑杰  刘兆顺  任江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26-13128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生态、经济3方面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增加51.45 hm2,建设用地面积减少52.05 hm2,土地垦殖率提高了28.47%,提供可出让建设用地面积108.83 hm2,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效缓解开发区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35.14万元/年,净效益达95 559万元,建立了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区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能够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供优良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