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山东省邹城市小麦生产上发生严重的晚霜冻害,为摸清冻害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情况,农技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全程跟踪调查,对晚霜冻害田间症状类型、冻害成因、产量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防御补救减损的技术对策,为今后小麦生产积极应对补救晚霜冻害,保障小麦防灾减灾、保产增产、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2018年河南小麦晚霜冻害发生情况,科学分析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危害及原因,针对性地总结提出相应的防御技术与补救减损措施,以期为今后科学开展防冻补救减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27日任城区受到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从3月26日的25℃降到28日的-4.4℃,降温幅度近30℃,致使我区正处于起身拔节期的小麦不同程度地受到晚霜冻害,全区54万亩小麦有25万亩明显受冻,冻害严重的达10.2万亩.根据科委、统计局、农业局等六部门联合测产,全区25万亩受冻小麦平均亩产242.7kg,其中冻害严重的10.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156.6kg,分别比2000年减产132.7kg和218.8kg,减幅分别达35.3%和58.3%.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小麦晚霜冻害形成原因,介绍了小麦晚霜冻害的症状,阐述了小麦冻害预防对策及灾害补救措施,以期为小麦生产中最大限度减少因晚霜冻害发生而造成产量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建国后河南省历次小麦晚霜冻害成因机制,构建了小麦晚霜冻害预警防御系统,提出预防小麦晚霜冻害,可采取镇压法、连片覆盖或熏烟法、及时浇水、割棵、喷施叶面肥及选用抗冻品种等措施,为小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申晓晴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40-41,5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周口市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灾害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周口市小麦生育期资料及低温过程、小麦发生晚霜冻害的年份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当地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各地热量条件比较好,除山区外都可满足一年二熟制的要求。但由于春秋二季冷暖多变,有些年份春温升迟、秋温下降快而发生霜冻和低温冷寒,造成小麦冻害而减产。2013年4月,商丘市连续3次遭受晚霜冻害,特别是4月21日商丘气温降到-4.0℃,这是河南省近百年来晚霜冻最晚、强度最大的一次,造成商丘小麦减产。为了预防小麦冻害,我们对商丘市睢阳区和民权县小麦越冬前苗情进行了随机取样大面积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从调查结果显示:两地小麦越冬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晚霜冻害是豫东地区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从生产实践上看,晚霜冻害发生频率高,小麦减产严重。睢县小麦晚霜冻害重发年份受冻地块为60%~70%,一般减产率在30%~4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睢县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豫东地区是冬小麦晚霜冻害的高发区。预防豫东地区小麦冻害需要从根本抓起,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抗寒小麦品种,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寒流来临之前采取喷洒叶面肥、浇水等措施,增强冬小麦的抗寒能力,防止晚霜冻害发生。对于因预防不到位而发生的晚霜冻害,可采取中耕、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冻害是陇东常发冬小麦自然灾害之一,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重。本文通过分析灵台县2018年4月7日极低气温对冬小麦冻害发生的特点、冻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及栽培技术对冬小麦抵御冻害的影响,提出抵御小麦冻害的措施,降低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最大程度的挽回生产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小麦晚霜冻害的特点及预防补救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调查研究表明,晚霜冻害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大幅度减产(4~6成)。小麦具有潜伏芽发育成穗补偿生长特性,潜伏芽成穗率高达80%以上,冻后生产力能够恢复到较高水平。晚霜冻害受密度的影响很大,密度大冻害轻,密度小冻害重。培育拔节壮苗,冻前灌水,保持土壤足够的含水量,是预防晚霜冻害的根本措施。及时灌水,提高灌水质量是晚霜冻害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是商丘市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通过对当地小麦晚霜冻害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防御小麦晚霜冻的水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果树晚霜冻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晚霜冻害预报预警能力,分析了深州市终霜日期和早春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初步分析了晚霜冻害与暖春、晚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深州市的终霜日期呈现出明显的提前趋势,存在准16年的振荡周期,1997年后年际间终霜日期波动增大,春季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强;早春平均气温表现为上升趋势,存在准7年和19~20年的显著振荡周期。气候变化未改变暖春和晚霜同年出现的概率;暖春和晚霜同时出现的年份,晚霜冻害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临猗县小麦遭受严重晚霜冻害。4月4日5—7时,气温猛降至零下2—4℃,地表最低极值温度降至零下4.6—6.6℃,致使大面积小麦严重受冻。据4月11日统计,全县受冻面积达73.5万亩(收获面积为93.2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减产3成以上的面积)达51.1万亩,在成灾面积中有10.2万亩基本濒于无收的程度(减产8—9成)。这是临猗县志上自1890年有春季晚霜害记载一百年来,小麦冻害最严重的一  相似文献   

16.
优质强筋小麦冻害种类发生特点及防御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黄河以北平原区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2018年豫北平原的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950万亩。但是优质强筋小麦频遭冻害危害,尤其以倒春寒危害最重。2005年1月,豫北平原遭遇冬季冻害,大片小麦冻死发黄干枯,2006年早春,发生"倒春寒"现象,郑麦9023、小偃54等优质强筋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减产达25%。2018年春季豫北发生了严重"倒春寒"冻害。2018年4月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4月6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强冷空气侵袭,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普遍骤降10℃以上,最低温度达到-7℃,致使大部分果树、马铃薯、麦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给果业、小麦、马铃薯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全区果园受灾总面积10366亩,其中苹果8368亩,杂果1998亩,估计经济损失8076万元以上。小麦约有9.23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冬季,南乐县受晚霜冻害的影响,小麦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郑麦366、丰德存5号、华培6号等品种冻害程度尤为严重。经南乐县农业畜牧局不完全统计,郑麦366、丰德存5号、华培6号等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约为2 213.33 hm~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1 549.33 hm~2受冻严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47万hm^2。2018年4月5—7日,柘城县遭受强降温天气,降温幅度达10℃;4月7日01:00—7:00最低气温在0℃以下,持续时间2h,出现霜冻。此时小麦生长处于孕穗期,此期低温霜冻对小麦抽穗及穗粒数影响较大。温度过低时,会影响拔节,伤害幼穗,最终造成植株节间短、穗数减少、穗粒数降低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