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方面,秸秆还田目前被公认为一种高效、大量利用秸秆的措施,而农户作为处理秸秆资源的实际主体,研究农户的秸秆还田意愿也成为了开展秸秆资源利用的关键。本文调查研究了密山市下属各乡镇,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去分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问题,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来提出提升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山东省粮食产区的种植户101个样本数据,从社会学习和信息渠道两个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结果表明,邻居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耕地面积增大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全职务农人数对技术采纳影响较小;政府宣传及亲戚朋友介绍这两项指标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优化农户技术信息渠道、规划整合农户土地、健全专业化合作社等措施,以增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我国秸秆利用现状,实施了全国性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9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向日葵、棉花和甘蔗)的秸秆总产量为778 Mt,其中焚烧27%、还田38%、燃料17%、饲料14%、其他用途4%;山东、河北和河南的还田量之和占全国的一半;还田方式主要是机械粉碎还田,还田量占全国全部还田量的67%。农户支持还田的原因是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反对原因是机械成本增加、病虫害加重和影响下季作物种植。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和还田方式,加强技术研发、宣传培训和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6.
7.
秸秆还田是当前促进秸秆规模化集中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现实选择,而农户还田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是还田技术推广的严重阻碍。农户作为经济人,是否还田是权衡家庭禀赋后的理性选择,而生态认知也会在家庭禀赋基础上对农户还田“意愿-行为”转化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抑制或诱发悖离现象。本文基于2017—2018年在湖北省、安徽省、河北省农户调查数据,立足家庭禀赋视角,分析了农户还田意愿与行为相悖的原因,检验了生态认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秸秆还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悖离,85.5%的农户具有还田意愿,而实际还田的农户仅占58.2%;2)农户家庭禀赋水平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还田意愿与行为的悖离;3)生态认知在农户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中发挥调节效应,高生态认知农户比低生态认知农户更有意识和能力促成还田意愿付诸实践;4)不同类型农户的还田悖离特征存在差异,高受助农户和大规模户不易产生还田悖离。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学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21-7223
论述了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指出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生态效应差异显著,有时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田琪  杜欣  张恒铭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21-13823
采用河北省保定市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农机补贴对农户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机械化秸秆还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成本对其是否采用影响显著,农机补贴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化秸秆还田才价格,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普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继续加大对秸秆还田的农机补贴,减轻农机主的负担;加强对农机主的技术培训和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秸秆还田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农村保障机制,降低劳动力外移给农村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技术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种植方式。随着农业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秸秆还田农业工艺的显著提升,中央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扶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文章对山东肥城在农机补贴情况下机械秸秆还田的影响进行实地的数据调查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当前农机补贴对农户实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并且对政府的这项农机补贴和当前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运用在湖北、上海、重庆市(省)获取的326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作用最大,社会网络次之,社会规范最小;...  相似文献   

12.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油菜秸秆主要增加齐穗后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田间小区方法连续3年在邯郸地区褐土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改善土壤的氮、磷、钾养分状况。在等碳量的条件下,玉米秸秆对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好于牛粪肥。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效率,基于536份农户调查数据,以秸秆还田为例,通过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对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征、生产经营情况、技术特征认知、信任特征、资源环境禀赋等变量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对秸秆还田的技术效用认知、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家庭年农业收入和交易便捷情况是表层直接因素,对家人的信任程度、土地流转情况、土地质量和组织化程度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结构和承包土地面积是深层根源因素。为提高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需要发展规模化经营,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知,加强秸秆还田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6.
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利用2019年武汉城市圈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社会网络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未产生直接显著影响。第二,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第三,社会网络通过影响农户保险认知进而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且保险认知起完全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加强农户间以及农户与村干部的交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等,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方式对春播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龙江旱作耕地土壤和眷播期气候条件下,对秸秆深施还田和覆盖还田耕地以及对照地的土壤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深施还田耕地土壤日平均温度(9.1℃)高于覆盖还田耕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8.3和7.9℃).秸秆深施还田与秸秆覆盖还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秸秆深施还田量的增加,对...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对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及微团聚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水、肥的保蓄与释供能力及与此有关的自动调节性能.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是产生所述功能的物质基础.以肇州的盐渍化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针对盐渍化草甸土理化性质不良、土壤肥力低下,进行秸秆还田培肥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对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和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之后,有...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试验设置水稻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两个处理,研究了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溶液中的无机氮(NH4+-N和NO3--N)、磷(P2O5)、钾(K2O)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壤溶液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而对硝态氮(NO3--N)含量的影响则是前期两个处理含量相近,而后期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硝态氮(NO3--N)含量。秸秆的施入降低了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还田处理中磷的含量逐渐增加,并超过不还田处理中的含量。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因秸秆施入变化最为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始终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高于不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处理,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属的种类、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学指数的影响。田间试验分为A(小麦秸秆全部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B(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小麦玉米秸秆全部还田)、D(施肥但秸秆不还田)、E(小麦秸秆50%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F(玉米秸秆50%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G(秸秆不还田也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在7个处理中共鉴定出36属线虫,其中食细菌类线虫15属,食真菌类线虫5属,植物寄生类线虫9属,杂食-捕食类线虫7属。与G组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线虫总量和食真菌类线虫、捕食杂食类线虫种类,提高了线虫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其中以小麦秸秆50%还田的E组指数值最高。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可增加土壤线虫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