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青藏高原高寒区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6个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组合样地为试验对象,并与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围栏外天然草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演替情况。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替代变化程度强,外来杂草的入侵以及空间、养分的竞争明显,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自然演替而增大,主要混播多年生禾草的优势度减小,优势地位发生明显替代变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且演替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驯化筛选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麦宾草(E. tangutorum)和中亚早熟禾(Poa litwinowiana)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垂穗披碱草单播(P)、麦宾草单播(M)、中亚早熟禾单播(Z)、垂穗披碱草+麦宾草混播(PM)、麦宾草+中亚早熟禾混播(MZ)、垂穗披碱草+中亚早熟禾混播(PZ)、垂穗披碱草+麦宾草+中亚早熟禾混播(PMZ)7个播种组合为主区,施肥、刈割处理为副区,探究施肥和刈割对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乡土草种两两混播和三种混播均能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且3种混播建植草地的生产力最高;施肥、刈割均可提升草地地上生物量,且施肥+刈割的组合效应最佳;増施磷酸二铵可明显增加草地植株的粗蛋白和全磷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垂穗披碱草+麦宾草+中亚早熟禾的播种组合配合施肥+刈割管理措施的人工草地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可为藏北高原建植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寒地冷季型草坪混播组合,包括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的混播组合,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多元混播组合,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多元混播组合,并提出了寒地冷季型草坪的建植和养护管理,将促进寒地冷季型草坪在黑龙江垦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卓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mba)、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Fawn)、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苜蓿(Medicago sativa)等五个常用品种在毕节地区进行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测定和观察各组合的产草量、青干比、茎叶比及利用年限和适宜性。表现突出的组合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本试验为毕节地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混播草地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观察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中4种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种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宿根画眉草(Eragrostis perenans)的光合"午休"现象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毛花雀稗的光合"午休"现象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气孔限制因素占主导.蒸腾速率"午休"主要由气孔出现部分关闭所致.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比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有相对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因此,通过灌溉可以提高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和减少其退化,同时在土壤水分保持力较差的喀斯特山区建植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是其主要的演替草种.  相似文献   

6.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黄河源区的“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以6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不同混播处理(A-垂穗披碱草;B-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C-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D-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E-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F-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短芒老芒麦)进行了连续3 a的群落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播群落的牧草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建植的当年,混播群落牧草产量、草层高度和群落盖度等指标主要受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等高禾草控制;垂穗披碱草单播群落牧草产量显著高于混播群落(P〈0.01),第2年各群落生长趋势与建植当年基本一致,但混播群落的生长优势已开始显现。第3年,6种牧草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群落(P〈0.01)。不同高、矮禾草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地优化人工植被的群落结构,遏制单一种建植的快速退化现象,几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混播配置可能是“黑土型”退化草地进行人工建植恢复的关键技术,是一项快速稳定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4个混播草坪的综合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地区草坪建植模式单一,总体建坪质量较差,缺少混播参考模式的研究。设计了4个混播组合方案,采用"NTEP九分制"评分法,对草坪的颜色、盖度、质地、密度、均一性、越冬率、越夏率、抗热性和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Merit)+高羊茅(Starllet)+多年生黑麦草(Rainbown),草地早熟禾(Merit)+高羊茅(Starllet)+多年生黑麦草(Winter Game),这2个混播组合比较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二者的盖度、密度、均一性、越夏力、抗热性、抗病性均有较好的表现,综合评定分数分别为8.0和7.0;草地早熟禾(Nuglade)+多年生黑麦草(Winter Game),草地早熟禾(Odyssey)+草地早熟禾(Nuglade)+草地早熟禾(Kingdom),这2个混播组合各方面均表现较差,综合得分仅为6.0和5.2。  相似文献   

9.
针对春季草坪建植中的杂草危害问题,引入草坪草混播建植技术。通过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不同混播处理与单播早熟禾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混播草坪在建坪期表现的抗杂草性、成坪速度、密度均优于单播早熟禾,处理中混播成坪时间最短为40 d比单播提前16 d,黑麦草30% 高羊茅30% 早熟禾40%的配比抗杂草能力最强,在生长过程表现出明显优势,单播草坪杂草发生率高,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不同混播方式对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农菁1号紫花苜蓿和农菁6号无芒雀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建植当年混播人工群落的总产量与生产力均最低,与建植第二年和第三年差异极显著(P<0.01)。产量比较结果为农菁1号与农菁6号1∶1混播时产量最高,产鲜草17 710.0kg·hm-2,农菁1号与农菁6号2∶1混播产量最低,产鲜草仅13 579.5kg·hm-2。豆科牧草的比例越大,人工草地的粗蛋白含量越高,品质越好,营养期优于生殖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13-114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具有高产、优质、改良土壤、降低病虫草害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草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介绍了苜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该技术的优缺点,可为退化草地利用牧草混播技术进行草地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适合我国热带地区种植的主要牧草品种,全面总结了热带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包括地面处理、种子处理、播种技术及热带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 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 (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 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化关系。当初始豆草种植比例为50%时,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最大。豆草比例驱动土壤水分变化,进而通过调控叶片发育和光合等途径改变了紫花苜蓿植株和根瘤发育,是其影响生物固氮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化关系。当初始豆草种植比例为50%时,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最大。豆草比例驱动土壤水分变化,进而通过调控叶片发育和光合等途径改变了紫花苜蓿植株和根瘤发育,是其影响生物固氮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小黑麦(Triticale)在草地建植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试验通过小黑麦与多年生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annua L.)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不同播种方式,即3种混播方式,小黑麦单播方式为对照,测定分析小黑麦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方式处理中多年生牧草对小黑麦生物学性状变化有显著影响(P 0. 05),对照与其他处理相比株高、鲜重、干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营养物质也有所变化,在小黑麦与披碱草混播处理下小黑麦有较好的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昭通市大山包30余年来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利用技术,从地面处理、草种选择、播种方式、混播组合、种子处理、施肥、播种方法、播种时间、放牧时间、载畜量、草地利用率、划区轮牧、草地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旨在为云南高寒山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禾本科多年生牧草非洲狗尾草、宽叶雀稗、伏生臂形草、东非狼尾草、德宏象草、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栽培利用技术等,以供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人工草地建植、草地改良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20.
臂形草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禾本科牧草,也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工草地的主体草种。总结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和整理文献资料,制定了臂形草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规定了臂形草草地建植利用有关的术语、定义、建植条件、种植技术、草地管理、草地利用等技术规范,形成技术规程对提升热带、亚热带臂形草草地的建植与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