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浙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质、多样化农产品将成为消费趋势,乡村功能进一步凸显,乡村合作创业将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更加拓宽,数字乡村建设将全面铺开。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者,立足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围绕拓展乡村功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要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要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奋力跑出浙江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本文结合河南省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路径,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在增进民众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针对农民思想素质有待提升、文化建设主体日益减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缺这四个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赵淑琴 《甘肃农业》2023,(4):111-11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职业教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看,中国乡村发展主要存在三大矛盾:一是生产的“小”与市场的“大”的矛盾,二是政治的“强”与经济的“弱”的矛盾,三是物质的“实”与精神的“虚”的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三大矛盾,笔者认为应积极推进“六化”。一是应以自治化、民主化为原则,大力推进乡镇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经济层面的规模化、合作化和技术化。这里规模化和合作化的重点应是流通领域,技术化的重点应是生产领域。三是积极倡导乡村新文化。为了实现“六化”,中国乡村发展应充分借鉴传统人民公社体制的有益成果,如规模化、合作化的特点;同时,应努力克服传统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之处,如政治对经济的过度侵蚀等;应对传统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否定之否定,建立一种自治公社体制。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第一,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第二,农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第三,农民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第四,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第五,农民现代化离不开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未来,在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农民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对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坚持“引、育、用、留”多管齐下,从优化环境、发展教育、加强统筹、制度激励等方面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基于郴州市提出的城镇镇区、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区“三区同建”规划,以罗霄山郴州片区安仁县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推进机理:构建新型城镇村体系,为产业和要素集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依托工业园区建设,为新型城镇和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为城乡大互动提供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提出要从农地增值模式和土地收益分配、建立“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几个方面着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指出,涉农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农业高等院校要做到以下几点:进一步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办学理念,树立服务观念,明确服务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建立服务体系;培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更新人才观念、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融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立足强农兴农,开展科技研发,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乡村振兴是未来发展的更高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精准确定“五大振兴”任务,坚持规划引领,聚焦“五个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提供发展思路,运用文献分析法,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红旗渠精神的理论内涵为视角,总结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理论内涵,提炼其理论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时代特质,从而为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2.
艺术设计视域下的乡村景观建设蕴含时代维度、意蕴维度、适地性维度和能动性经济性四重维度。在当前的乡村景观改造建设潮流中,重视功能的纯粹性使得乡村整体的景观风貌偏离了传统乡村“田园美学”取向,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统一景观,导致传统乡土文明消失。从传承优秀乡村地域文化的层面上分析,需要牢牢把握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建设者的审美意识要提升;二是建设效果要从“可辨性”的角度出发;三是设计措施要尊重原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提升。提倡融合艺术设计,将“如画式审美范式”转变为“生态式审美范式”的造景方式,为当前乡村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条件,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与主要抓手。本文以“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两个理论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条件、政策机遇、内在动力等层面的态势深入探索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以此为基础从地区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变革、农业创新发展、统筹市场主体与促进全面发展等层面探讨两个“平衡”、两个“关系”、两个“主体”与两个“富裕”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够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与农民富裕。  相似文献   

14.
江苏吴江区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18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数字乡村“吴江样板”成为江苏全省优秀案例,引领带动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吴江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通过创新打造“三个一”,即农业农村数字化“一张图”、农业发展数字化“一条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一盘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乡村发展新高地。因地制宜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和网络强省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乡村基建、农业农村大数据、智慧农业、乡村经济、信息惠农、数字治理等方面,统筹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与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但仍存在财政和人才支撑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从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构建多方联动格局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6.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浙江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浙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村产业数字化的相关调研,基于乡村产业数字化现状,系统总结了“5G+农业应用”“产业大脑+数字工厂”“农业+文旅+新零售”等3大浙江省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对乡村产业数字化政企协作不够“亲”“清”“智”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政企协作制度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政企服务透明度,强化监督检查;政府加快传统决策向数字决策转变,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中部的农业生产基地江汉平原为研究对象,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业生产服务业4个方面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构建乡村产业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障碍度模型对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优化程度不及乡村产业。有效治理与农业生产服务业对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起阻碍作用,而产业兴旺和乡村旅游业则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推动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乡村治理步伐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二要革除乡风陋习,加大种植业规模,补齐发展短板;三要稳步推进产业兴旺与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之举。然而目前在乡村人才使用过程中,存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的困境。科技特派员作为一支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能够提升乡村人才的反哺导向力、激发乡村人才的本土培育力、增强乡村人才平台的服务力以及提升乡村人才环境的吸引力。针对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可以从优化选聘机制、改进育人机制、健全服务机制、强化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军伟 《新农业》2022,(9):64-65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培养、管理、使用好乡村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任务.为切实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管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一要确立乡村人才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务实人才观;二要自主培养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乡村人才基础;四要健全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研判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展望相关领域研究趋势,对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有重大时代价值。本研究以“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主导性”为主题,利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990—2021年的1 03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近30年农业主导产业领域的发文量呈现“稳步提升、集中爆发、逐步平稳”的趋势;(2)相关领域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学术研究网络,且领域内研究热点与乡村振兴战略契合度较高;(3)近几年相关领域研究积极吸纳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更加强调实证性研究;(4)农业主导产业的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乡村振兴极可能成为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对相关领域发展前景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要注重多领域、多视角、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注意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各类矛盾的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