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星海 《农业考古》2001,(4):295-296
陕西寺庙多 ,青龙寺有名。位于古城西安城南八里许的铁炉庙村北 ,有一乐游原 ,是一座驰名中外的佛教寺院。唐代时这里是京城延兴门内的新昌坊 ,为长安城内最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吟咏道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我就是读着此诗而屡次前去此地 ,怀古采风 ,寻踪觅源。喜见这里地势高敞 ,视野广阔 ,南有苍翠的终南山列屏 ,北有流淌的渭水系带 ,近有原下的曲江池两岸 ,楼台亭馆接连 ,碧波荡漾 ,桂柳周环 ,与高耸的大雁塔相互辉映 ,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图景。漫游沉浸在这大唐风韵的美好享受之中 ,我…  相似文献   

2.
凯亚 《农业考古》2005,(4):193-194
近日翻了翻案头的几本茶书、茶刊,偶见有作者这么追问:为什么茶与禅在中国最终还是两条路?他这追问我觉得倒是颇有意思的,听他的口气。似乎不免带有某种遗憾的味道,并且带有某种责难的味道。接着,这位作者则又举出日本的例子,说是日本毕竟创造出了茶禅合一,亦即茶禅一味的茶道。而且发展得愈来愈普及一直到成为他们的国民素养,云云。听他的口气。这位作者对于日本茶道的评价则是完全肯定的,甚至俨然达于某种崇拜的程度。其言下之意,日本茶道足堪作为他国的范式,尤其对于中国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陈云君 《农业考古》2001,(4):277-280
自从传说的圆悟克勤写出“禅茶一味”赠日本禅学弟子后 ,此四字便成了参禅者及饮茶者的“口头禅”传诵千年 ,至今不衰。这四个字固然为禅学浃肌之语 ,可注可疏 ,虽万语千言而无尽其意 ;这四个字无解无释 ,虽置之一言半句即为赘疣 (“禅茶一味”究竟是不是宋僧 (圆悟 )书赠日僧尚无确论 ,而且现在传世的圆悟墨迹中并无“茶禅一味”字样 ,所以我以为杭州赵天相君说是“日本的茶禅一味观念是在珠光时期形成 ,茶禅一味词语更在其后出现”的是 !)。茶与禅在中国唐代即多见于文人诗文、僧家公案之中 ,但自从驻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 )…  相似文献   

4.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0,(2):126-127
“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有人把它称之谓“禅语”、“法语”或者“格言”。它究竟是什么词意,源出何处?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茶禅一味”出自北宋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手笔。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的《佛学典故汇释》中有“茶禅”一条,该条目在说到中国禅、茶东传日本的历史时写道:“日僧珠光访华,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书‘茶禅一味’相赠,今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中。”这里显然时间倒错了。村田珠光是相当于我国明代时期人,且从未来过中国,怎能就学于北宋禅师圆悟克勤?经询问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Faucounnier等人阐述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层面对"茶禅一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概念整合理论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表明了其巨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6.
径山茶考——陆羽《茶经》与日本茶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区西部的余杭区径山自唐宋以来是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茶圣陆羽著茶经的圣地,日本高僧圆尔辨圆创“日本茶道”之源头,历史上演绎过许多令佛徒茶人顶礼膜拜的圣事。……  相似文献   

7.
余悦 《农业考古》2001,(4):270-276
一“茶禅一味”亦称“禅茶一味” ,是一种浓缩的哲理概括。凡要探索茶文化思想精蕴者 ,都不可能绕道而行。但是 ,这又是说不清道不完的话题 ,至今为止未能阐述得尽善尽美。对于这一禅林法语 ,凡谈茶文化著作多有涉及 ,专题论文也有数十篇之多。但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2 0 0 1年 5月由中国轻工业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 ,是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出版规划的学术巨著 ,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课题 ,一经问世就获得国家辞书类的最高奖———中国辞书奖。这部最权威的工具书就有关于“茶禅一味”的解释 ,现照录如下 :茶禅一味 …  相似文献   

8.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19,(5):236-244
从学术生成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茶文化学界对宋代禅师圆悟克勤与“茶禅一味”关系讹误认知的源头及流布情况。《成都晚报》一篇文章提出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给珠光法师,题词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1985年,林子青撰文予以批驳,并澄清事实。但错误的文章内容,被李明权收录到《佛学典故汇释》,又被知名学者葛兆光进一步放大,进而固化为在国内学界广受推崇的“成说”。在综合日本学者仓泽行洋、桑田忠亲及国内学者滕军、胡建明等人研究基础上,查证史料、正本清源,梳理了圆悟克勤在日本的三幅墨迹及传承谱系,以及到底哪幅墨迹对日本“茶禅一味”的茶道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海潮 《农业考古》2022,(5):200-210
圆悟克勤禅师长期被认为是日本茶道思想“茶禅一味”的源头,并说日本茶道师中流传的墨迹“茶禅一味”即出自克勤之手。本文详细比较圆悟克勤的三件传世墨迹与古籍所录相关文字之间的异同,并讨论圆悟克勤的禅法与日本茶道思想奠基者一休宗纯之间的可能渊源,以观察圆悟克勤的禅法对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与“茶禅一味”思想的直接联系,认为...  相似文献   

10.
茶禅一味与云居山--"吃茶去"源头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静 《农业考古》2004,(4):216-218
“茶禅一味”恐怕是人们对禅宗茶文化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其最重要的一个理由 ,便是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赵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从谂 (公元 778— 897) ,因常住赵州 (今属河北省赵县 )观音院 (今柏林寺 ) ,又称“赵州古佛” ,由于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 ,时谓“赵州门风”。他于禅学于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 ,《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曰 :“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 ,僧曰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  相似文献   

11.
舒曼 《农业考古》2019,(2):164-174
历史上,雁荡山禅文化历史资源丰厚,不仅有盛名在外的禅茶——"雁茶",还有著名的三十六景、十八名寺和众多僧侣,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结缘,品茶参禅。禅在当时的佛教文化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从宋以后,当地文人把诸多祈愿融入到了能够悟道因缘的雁荡禅茶之中。而雁荡山十八座寺院,均与文人和"雁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21,(2):234-240
日本茶道史上的茶道具专著,亦被称之为茶器名物记,对日本茶道的成立具有独特价值。以21部古典茶书文献为主线和中心,可分为茶道具从附属于唐物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走向作为茶器名物记专集的时代和多样化及个性化展开的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镰仓到室町时代中前期、室町后期和江户时代。其中,在江户时代,茶器名物记走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又继承和延续了以唐物为中心的大名物与以和物为中心的中兴名物传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揭示了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相似文献   

13.
曹建南 《农业考古》2021,(2):241-245
18世纪中叶,名为急烧的闽南侧把砂铫传入日本,受到煎茶家的追捧,并发展为生活饮茶常用的煮茶器。19世纪中后期,随着散茶瀹饮法的普及,急烧由煮茶器向煮水器转化,急烧之名亦逐渐被保富良等日本俗称取代;然后,随着金属材质煮水器的普及,急烧便退出了日本饮茶生活的舞台,只有煎茶道至今还使用古雅的急烧煮水。  相似文献   

14.
茶史和茶马古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茶叶出产区与茶叶消费区之间的联系如何建立起来。关于茶叶贸易与茶叶消费的很多历史研究已经涉及这一问题,但较少论及作为茶叶生产者的当地人对茶叶消费者等他人的态度。本文讨论了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的两种茶祖故事,它们都说本民族/族群的祖先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本民族/族群种茶的历史大约有2000年,但没有讲述与对方民族/族群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茶祖故事是最近才产生的,它们之间不仅互相矛盾,而且与其他地方及族群的茶祖故事也不一致,很多内容与已知的历史不符。这些现象显示了这两种茶祖故事是在“以言行事”,通过宣称本民族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来吹捧本地、本民族所产的茶叶。这一行为中隐含了“发明者即最佳者”的观念,凸显了这两个民族/族群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