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豆收获损失是指大豆在田间收割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从增加大豆产量的角度增加大豆有效供给,而对减少大豆产后损失的关注较少。本文聚焦于大豆收获环节的损失,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对我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机械收获环节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内蒙古大豆机械收获环节的损失率约为5.55%~5.77%;黑龙江大豆机械收获环节的损失率约为8.06%~10.23%。  相似文献   

2.
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测算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率,探索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减少甘薯收获损失提出相应建议。【方法】本文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四川和河南两地对我国甘薯收获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237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影响甘薯收获环节损失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全国甘薯手工收获损失率为2.28%,机械收获损失率为4.94%,综合损失率为2.97%,而农户估计手工收获损失率为4.7%。综合实验、问卷以及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甘薯品种、收获机型、收获方式、收获时机、土壤类型、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虫害程度、收获后是否赶种下一季、是否间种套作都会对甘薯收获损失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本文建议农户应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形,调整作业深度,选择合适的机型,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向农户普及减少甘薯收获损失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周文  谭蕊  左峰  吴滴 《湖南农业》2024,(2):32-33
<正>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水稻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械收获损失的情况,提高机械收获效率,降低损失,受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委托,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开展了2023年长沙市水稻机械收获损失监测调查工作,综合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4个县(市、区)以及长沙市本级水稻机械收获损失上报材料及数据,总结出长沙市水稻机械收获平均损失率等相关监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我国马铃薯收获损失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在广东、内蒙古和甘肃3省共11个地块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试不同收获方式、地块和品种下的马铃薯收获损失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机械化收获尽管效率高,但由于机械适用性方面的限制,收获损失率也高;地形尤其是土壤条件对马铃薯机械收获损失有很大影响,在其他收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洼地、土壤有板结地块中的机械收获损失率明显高于平地;品种主要对马铃薯机械收获的损失有直接影响,块茎体形大、生长深、结薯不集中的马铃薯品种,机械收获的损失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5.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水稻机械收获对产后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以联合收割机收获为主,但不适宜的收获时间、收获行驶速度均易造成产后损失。利用四种联合收割机在不同收获时间、不同收获速度及不同区域对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机收试验,结果表明:在较晚收获时,水稻掉粒损失量较低,其中洋马联合收割机与较早时期收获相比,损失量最高可下降至46.43 kg/hm~2;在行驶速度较慢(5~6 km/h)时,水稻掉粒损失量较低,洋马联合收割机机械收获掉粒损失量为171.46 kg/hm~2;在转角区损失量较高,两种联合收割机较直行区损失量均上升50%以上。最后,对影响水稻产后损失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以及样点的落穗损失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6.3%,士海718、五岳78、士海928、登海605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5.9%,伟科702、登海3737、圣瑞999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随着倒伏率、倒折率的变化,机械收获损失率也明显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说明倒伏率、倒折率是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种植密度会对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造成影响,因而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落穗损失。  相似文献   

8.
久保田48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水稻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稳步推进水稻跨区收获机械化进程,应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要求,针对在海城地区大量使用的久保田488型水稻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收获水稻的作业速度为1.65m·s-1,时间利用系数为77.85%,理论生产率为0.861hm2·h-1,实际生产率为0.671hm2·h-1,作业效率较高;机械收获综合损失率为1.035%,其中脱粒损失率为0.325%、分离与清选两部分的损失率为0.71%,综合损失没有超过标准规定≤3%的指标;粮食清洁率为98.60%,符合标准规定的≥95%的指标。试验还表明,该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履带等易损部件的寿命较短,故障率较高(22.15%),可靠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农业》2014,(6):69-69
183年前,凯斯(CASE IH )发明了收获机械;37年前,凯斯发明了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凯斯机械的高品质使其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机器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的标杆。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拥有众多领先优势:首先,它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与其它产品相比,其谷物破碎率和损失率更低,谷物质量更好;其次,该产品的作物适应性更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还能收获大豆、水稻、小麦等众多农作物;采用凯斯专利技术设计,整机结构更轻,低湿地的通过性更好,油耗率更低;驾驶室宽敞舒适,多功能手柄操作简单,让驾驶员集中精力进行田间收获。  相似文献   

10.
水稻收获机械化是提升水稻收获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水稻收获机械化环节中降低收获损失率是推广和普及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本文结合北镇市水稻收获机械化实践经验,对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关键技术及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水稻联合收割机每年增加较快.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技术和收割机技术调整不当等原因,一些联合收割机因出现故障而被迫停机修理,使收割机不但失去了最佳作业时间,而且也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做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前、收割中和收割后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是延长机器使用寿命,降低机器故障率,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由于水稻特有的生长环境,导致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量大.为了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而且损失也相当小.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数量不断增加,跨区作业规模逐年扩大,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在使用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183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获机械;37年前,凯斯发明了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凯斯机械的高品质使其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机器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的标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拥有众多领先优势:首先,它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与其它产品相比,其谷物破碎率和损失率更低,谷物质量更好;其次,该产品的作物适应性更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还能收获大豆、水稻、小麦等众多农作  相似文献   

13.
农户行为视角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地区目前用机械化收获的各类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小麦和水稻在收割过程中形成的损失,是由机器本身的性能,检修的质量,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田地条件、气侯、作物的成熟程度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在谷物的机械化收获中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损失程度的测定,目前大多数单位却都是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科学的、简便的方法,有的地方甚至仍然凭“眼力”估计,这样查出的损失率必然误差很大.所以如何用一个比较可靠而又统一的方法来测定谷物机械收获的损失率,以便于各机车组的生产质量比较,也便于找出影响损失率的因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把损失率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在大农场的机械收获作业中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临夏州春油菜主要种植在高寒阴湿的和政县、积石山县、临夏县、康乐县。收获环节是整个春油菜生产过程中最复杂、最耗时也是用工量最大的环节,机械收获损失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种植效益。本研究以陇油杂2号作为指示品种,分析不同时期机收损失率。结果表明:陇油杂2号90%成熟期机收产量为3 135.4 kg/hm2,较80%蜡熟期、95%完熟期分别增收9.6%、5.2%;机收损失率3.0%,较80%蜡熟期、95%完熟期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本研究得出陇油杂2号适宜机械收获最佳时期是90%成熟期,为机械化收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机械化带来高效率,因此,农场的高机械化程度,对大面积种植水稻在丰产的基础上实现丰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水稻机械化收获概况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是指水稻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和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水稻茎秆切割、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我国目前机械化收获可分为机械直收、半喂入式收获和机械割晒后拾禾等几种方式。采取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械拾禾及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的机械化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耕地经营规模及耕地质量禀赋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以广西2014年典型地区的水稻种植为例,利用Poisson模型和Logit模型,以耕地经营规模及其质量禀赋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分析其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扩大会使农户更倾向于生产环节中采用外包,尤其是在整地、收获这些劳动密集型环节;耕地肥沃程度会显著提高农户在生产环节采用外包服务的可能性和频率;出于外包成本的考虑,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会减少在诸如灌溉等作业频繁的生产环节的外包可能性,也会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外包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获机械谷粒损失过程的研究,以单片机为主体对收获机械谷粒损失信号进行监测,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软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谷粒损失监视仪可人为地使谷粒亩损失率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9.
谷粒损失监视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获机械谷粒损失过程的研究,以单片机为主体对收获机械谷粒损失信号进行监视,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软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谷粒损失监视仪可人为地使谷亩损失率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20.
台湾自1973年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迄今就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在水旱田整地、水稻插秧及收获方面均已高达98%以上,杂粮机械乾燥90%,主要杂粮作物机械播种95%以上,机械收获90%,每公顷耕地平均马力数为3.0马力以上,另园艺作物之种植、栽培管理、收获及收获後处理及畜牧机械亦有多项作业逐步机械化。因此台湾农业机械专家即利用机电技术致力于除农业田间机械外的其它方面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