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78-28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国内外有关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研究进展,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逻辑、机制及相应的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等方面,但补偿的价值标准定量研究不足,补偿面积标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缺乏面向农户的耕地保护的补偿研究.为此,应加强对价值标准及面积标准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农户的耕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是耕地保护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内在动力,有利于缓解粮食紧缺和统筹区域发展。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但这项机制仍是我国耕地保护的一个薄弱环节。国际和国内有关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践,对我国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我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耕地外部效益及政府市场双重失灵与市场补偿的关系、与耕地保护补偿相关的政策措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设计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耕地保护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耕地保护制度的相关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在市场补偿方面尤其在耕地保护补偿的研究取得了上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研究内容、范围和方法层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昧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目前我国强化耕地保护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内外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基本理论基础、耕地保护补偿给付主体和受偿主体、补偿资金、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等六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指出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孙海艳  李凤博  方福平  徐春春  周锡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89-17191,17194
在系统梳理梯田水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梯田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构建粮食生产型、种养结合型和旅游开发型梯田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梯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发挥,采用文献研读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调研法及定性描述法对国内各地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效果梳理分析,总结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资金筹措压力大、标准难确定及配套机制较薄弱是当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践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是确保耕地保护补偿持续稳定实施的重要基础,建立分区性多类型补偿标准测算体系并尝试选点试行有助于补偿方案更加客观公平,针对性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不仅扩宽耕地保护补偿思路,同时也缓解当前经济补偿造成的财政压力,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规范透明的资金监管与健全完善的耕地数量、质量动态监测是保障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可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初步形成了一般立法、个案立法和以其他法为载体的立法模式,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但是随着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补偿概念、补偿类型选择、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条件等问题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新平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74-75,150
通过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了建立和完善漓江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科技奖励分析我国水稻科研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并分析了2000要2012 年我国水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及产出的部分重大成果。结 果表明,水稻成果获奖数在经历波浪式变化后进入平稳增长期;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领域获奖最多;农 业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水稻科研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水 稻生产大省产出的水稻科研成果较多。针对我国水稻科研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培育超级 杂交水稻和绿色超级稻以及加强稻作配套技术研究及稻米精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为北京市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提供实证依据,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与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测算区域耕地地块发展概率,据此进行耕地发展概率分区;选取区域征地补偿中的安置补助费作为参照标准测算耕地保护主体机会成本损失;最终由不同的耕地发展概率修正得到全区耕地保护补偿值。基于发展概率差别化测算平谷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结果在空间上具有由中心城区向远郊不断降低趋势,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差额化耕地保护补偿既弥补了种地农户机会成本损失,解决了土地规划与征收所带来的农地发展机会不均问题,又强化其耕地保护意愿。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耕地视角构建了县际耕地生态补偿分析框架,以县区为基本核算单元,选择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开展支付/受偿区域划分与补偿标准测算的研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虚拟耕地净流出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区域,净流入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2)根据虚拟耕地流动格局,对耕地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进行划分,耕地生态补偿受偿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带,支付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地区、西部丘陵山区以及地级城市主城区所在地。3)各县区间支付额度差异较大,郑州市辖八区、洛阳市辖六区、平顶山市辖四区的支付额度较大,总支付额度所占的比例超过50%;永城市、息县、唐河县、太康县、滑县、郸城县、正阳县、商水县、西平县、固始县等县区的受偿额度较高,总受偿额度所占的比例超过了60%。  相似文献   

1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协调区域发展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尽管我国在国家、区域、流域等尺度上的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单方面决策为主与利益相关参与不够、补偿范围界定方法不科学、生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与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缺乏监督机制和政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不足.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地域范围;明确生态补偿载体与补偿对象;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建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以数据可视化作为主要手段,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并总结了中国2001—2018年间农田重金属污染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1)整体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晚,相关研究首次出现在2001年,发文量大致可以分为缓慢增长、下降、迅速增长和波动下降4个阶段,尚未形成核心的研究作者或研究机构;2)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生态补偿、重金属污染、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等,污染防治在整个共线网络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热点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多集中在2013-2017年;3)研究主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法律制度研究"、"补偿机制研究"3个研究主题;4)未来农田重金属污染生态补偿政策、方法与实践路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视角,分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演化与土地利用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产生根源,初步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明晰其基本内涵。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等四个方面完善农田生态补偿的结构框架。同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测算体系,并论证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法测算经济发展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失、区域农田生态足迹法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从而为量化农田生态补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博弈论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补偿政策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基于政府参与协商调节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泉州市晋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该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晋江上游地区可获得5.418亿元的经济补偿,用于保护水资源;下游地区可解决2.8亿m3的缺水,创造52.674亿元的经济效益。【结论】所建立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有效解决了流域上下游补偿中的利益冲突,调动了上游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实现了整个流域利益的最大化,可为合理制定补偿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