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受自然、人文因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LUCC在动态信息获取、过程模拟和驱动机制探讨、区域和全球模型建立、LUCC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针对当前国内外LUCC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今后LUCC研究应加强构建综合的LUCC理论体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融合以及完善LUCC模型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在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LUCC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国内外LUCC研究包括4个方面:①LUCC的动态研究;②LUCC驱动力及驱动机制分析;③LUCC的环境效应;④LUCC模型研究及3S技术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LUCC研究的基础在于数据的来源及整合,难点在于尺度的转换,焦点是模型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查阅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尺度、研究内容3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提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阜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年和2007年2个时相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软件eCognition对影像进行分类,得到两时相的土地利用图,之后做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该区各类土地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998~2007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林草地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增长率达8.47%;耕地、煤矿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面积达7090.71hm^2。造成该区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法规的推动等。另外,煤矿开发与复垦也是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利用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区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了土地类型动态度分析,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从而了解其动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甘肃省疏勒河周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依据,结合收集数据信息研究,全面了解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单一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等,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此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及人类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杰代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5S):292-293
理解现行财税制度、地方政府偏好和城市产业用地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2002年前后三大主要税种增幅的变化趋势为自然实证,验证地方政府偏好与财税制度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地方政府产业用地供地倾向。最后得出财税制度影响城市产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结论。从长远来看,把握并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应用Landsat TM影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并以城步南山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理解现行财税制度、地方政府偏好和城市产业用地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2002年前后三大主要税种增幅的变化趋势为自然实证,验证地方政府偏好与财税制度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地方政府产业用地供地倾向。最后得出财税制度影响城市产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结论。从长远来看,把握并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选取浙江省绍兴市杨汛桥镇为例,利用控制点、检测点GPS野外实测数据,以及同期IKONOS数据,进行了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1: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平原区域)矢量数据的点、线、面的空间匹配误差的研究,结果表明,73.68%的样面面积吻合度达85%以上;71.05%的样面相对面积精度达到85%以上;63.16%的样面形心点距离误差在9m以下.得出了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1997、2005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状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变化幅度上看,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和其他土地增幅较大,园地保持相对稳定;从动态变化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各用地类型在2005—2014阶段年均变化激烈于1997—2005阶段;从状态趋势上看,整个研究阶段内蒙古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为0.35,表现为小幅扩张的变化趋势。未来内蒙古土地利用格局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确定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的影响范围,以京承高速北京段沿线10km范围的1995、2004、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原因,并分析了与高速公路不同距离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用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于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剧烈,尤其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变化明显;2)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程度与高速公路的距离有较大关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为3~8km,8km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开始减小;3)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生态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少,由于园地面积显著增加,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量变化相对平稳,距离高速公路1~3km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8km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以来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活动程度情况,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选取1992、2001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网格尺度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作物生育期降水量等方面来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呈现出"西草东耕、中部交错"的基本格局,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沙地有所增加,草地、水域、盐碱地减少。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9%~29%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此地区受人类浩动干扰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由41.7%增加到45%,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草地、耕地、林地、沙地间的相互转化是主要的变化类型,当地仍处于土地利用的发展期。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在391~432 mm 的地区耕地增幅达44.7%,降水量为293~340 mm的地区增幅为10.5%,新增耕地优先选择降水较多的地区。对于该地区今后发展来讲,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限制耕地的开垦,另一方面退耕也要因水而宜,西部可优先考虑退耕,东部可作为种植业的优先发展区。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西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010、2015及2020年共3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得30 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林芝市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等4类用地稍有减少,而耕地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至了原来的2.66倍。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帕隆藏布河谷平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呈现出逐年扩张的态势;耕地的变化动态度次之,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12%/a;县(区)域尺度上,巴宜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乡(镇)域尺度上,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其次是巴宜区更张门巴民族乡和巴宜区林芝镇。人口密度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城镇化率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和海拔等7个因子显著影响林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是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后解释力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肉类新鲜度检测方法复杂、速度慢等问题,在试验室常温条件下采集猪肉反射率光谱数据,对肉类新鲜度的光谱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建模方法以及不同样本采样间隔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光谱角距离测度准则构建的加权模型,肉类新鲜度检测结果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999 7,均方根误差(RMSE)为3.427 5;2)基于欧氏距离测度准则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法所构建的模型,其R~2分别为0.998 1和0.998 1,RMSE分别为8.572 5和8.473 5。基于光谱角距离测度准则构建的加权内插模型,可以作为肉类新鲜度光谱快速检测模型使用,其检测精度在3种方法中最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调查时点数据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政策驱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土地调查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及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变化轨迹,探索土地政策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28 a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先减后增,其中林地、未利用地与草地对耕地增加贡献最大;林地呈现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面积基本持平;草地持续减少,主要转向耕地;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13%,远大于其他地类。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直接推动其他各类用地变化;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显著,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草地与林地保护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1986、1996、2002年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小方差法和SAS软件对河北省各县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变化进行研究,并选取典型县域,结合所选县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9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3个系列、21种结构类型;2002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系列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86-1996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受人口和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较明显;1996-2002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利用变化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土地生产力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是LUCC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机制,指出空间分析是研究LUCC机制的有效方法,然后着重论述了对地图的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分析、LUCC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并就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方向,以期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提出较明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