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含镉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培桶栽水稻试验,以辽宁中部灌区多年来水质状况为背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镉水(0、0.002、0.004、0.005、0.006、0.01、0.012mg/L)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对水稻籽粒的长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当灌溉水中镉质量浓度为0.002mg/L时,稻米的垩白粒率最小,仅为0.15,达到了国家二级优质米的标准;当质量浓度在0.012mg/L以下时,对水稻结实率、千粒质量、每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稻的碾米品质和营养品质无不利影响。土壤中的含镉量则与水中镉的质量浓度成正比,当质量浓度达到9.5×10-3 mg/L时,土壤中的含镉量达到国家环保局制定的限量标准(0.3mg/kg)。灌溉水中的镉仅有较少一部分进入到稻米中,6个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稻米中的含镉量占全生育期灌溉水镉总量的比例约为0.012%~0.067%。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探究在干湿交替的水分条件下,水稻种植过程中极性交换电场辅助植物修复(EKPR)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的可行性。控制灌溉条件下,两电极板附近的土壤区域种植水稻作物,中间土壤区域种植水葱作富集植物。结果表明,交换电极使电解水反应产生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不断被中和,有效避免了土壤pH值极化。土壤电流变化范围为0.08~0.36 A,说明极性交换和较高的土壤含水率有效确保土壤中的可迁移离子数量和离子流动性,能够驱动重金属迁移。与对照处理(CK)相比,EKPR处理水葱根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34.93%;水稻根部和稻谷干物质量显著降低17.21%~30.16%、16.18%~22.28%,叶片和茎部干物质量分别提高3.82%~13.17%、7.59%~30.91%。EKPR处理水葱根部、地上部Cd含量分别提高15.49%~22.45%、33.30%~35.45%;水稻根部、稻谷Cd含量分别降低14.48%~35.06%、39.04%~57.43%。极性交换电场辅助植物修复技术可提高水葱对Cd的富集量,同...  相似文献   

4.
镉污染土壤上施用沼液对生菜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科 《中国沼气》2010,28(4):19-20,30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两个镉污染水平土壤上施用沼液对生菜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对土壤镉污染有一定的耐受性,在6 mg.kg-1和12 mg.kg-1镉处理土壤上可存活生长,但低镉土壤上生菜的地上部鲜干重均高于高镉土壤。沼液施用促进了生菜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在施用量为5 m l.次-1时最大。高水平镉污染促进了生菜体内硝酸盐的累积,而沼液只在高镉污染土壤上促进了硝酸盐的累积。高镉土壤中硝酸盐含量高于低镉土壤,沼液施用提高了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和EC值,但只降低了高镉土壤上有效镉含量。该研究表明,沼液降低了镉对生菜的伤害,改变了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的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控灌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较淹灌更加明显,控灌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分调控提高了稻田土壤的Eh水平,控灌稻田5 cm和20 cm土层土壤Eh均极显著高于淹灌稻田(p<0,01),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土壤Eh升高减少了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含量,增强了水稻根系活性;水分调控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控制灌溉条件下土壤中氮素形态发生变化,铵态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东北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矿质氮特征,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国家灌溉试验重点站测坑内进行了试验观测,按照不同的灌溉模式设置了控制灌溉(KG)、间歇灌溉(JG)和湿润灌溉(CI)3个试验处理,以当地常规的插秧淹灌(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稻田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值、以产量为基准的全球变暖潜势值及0~60cm土壤NH+4N含量和NO-3N含量的变化过程,以及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矿质氮含量与CH4和N2O排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稻田土壤各土层温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处理CH4和N2O排放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形变化趋势,CH4和N2O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从时间上来看,CK、JG、CI处理的稻田土壤NH+4N含量拐点在分蘖中期和抽穗开花期,KG处理拐点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而所有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分蘖前期;从空间上来看,不同处理稻田土壤NH+4N平均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而NO-3N平均含量CK处理随土层深度逐步增加,其余各处理为先减少再增加变化趋势。土壤温度与CH4排放量有显著相关性,而与N2O排放量相关性不显著;各处理土壤NH+4N含量与CH4和N2O排放量呈正相关,而土壤NO-3N含量与CH4和N2O排放量呈负相关。各处理稻田CH4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JG、KG、CI,N2O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I、KG、JG、CK,各处理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P<0.05),从单位产量温室效应(GWPy)来看,KG、JG、CI处理分别较CK处理降低24.98%、27.69%和24.06%。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稻田减排和提高土壤矿质氮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国亚热带地区为典型的双季稻种植区,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淹水和间歇灌溉2种方式,灌溉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变。添加生物质炭可改变土壤性质。探明稻田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对双季稻田土壤水分及酸碱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长期淹水(CF)和间歇灌溉(IF))及生物质炭施用量(0、24 t/hm~2(LB+IF)和48 t/hm~2(HB+IF))对亚热带双季稻田土壤含水率及pH值的影响。【结果】与长期淹水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间歇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并没有显著降低。生物质炭添加并未显著影响早稻季和晚稻季土壤含水率,但在休闲季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有所降低。研究期间,CF、IF、LB+IF和HB+IF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周年均值分别为47.35%、39.58%、36.81%和39.02%,与长期淹水相比,间歇灌溉降低了全年的土壤含水率,降幅达16.41%,而生物质炭对间歇灌溉稻田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与长期淹水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间歇灌溉处理的土壤pH值分别显著降低了0.22和0.57个单位,休闲季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之间的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由于生物质炭本身呈碱性,添加到土壤后可增加土壤pH值,且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与IF处理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生物质炭处理的pH值分别增加了0.23~0.68个单位和0.17~0.60个单位。【结论】水分管理可影响双季稻田土壤含水率和pH值。间歇灌溉降低了亚热带地区双季稻酸性土壤的pH值。生物质炭添加,尤其是高量生物质炭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间歇灌溉对酸性土壤pH值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碳对土壤中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镉在土壤中的污染日益严重,降低土壤中有效镉的含量相当必要。为降低土壤镉污染程度,探讨生物碳降低土壤镉活性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碳能降低交换态镉的含量,促进碳酸盐结合态、铁猛氧化结合态及有机态镉的形成,其最佳施用量为6g/kg土。  相似文献   

10.
减少水稻对镉吸收的土壤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中的镉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危害人类健康,而食物摄入是人体积累镉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阐述土壤镉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镉对水稻的毒害和镉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转运及积累原理,提出具体的土壤调控措施,即从施加外源物质和农田管理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进而提高稻米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钝化修复对不同水稻品种镉累积效应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坡缕石钝化修复下不同水稻品种(T优272和丰优9号)吸收累积Cd差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Cd污染稻田土(PL1、PL2和PL3处理)对2种水稻品种重金属Cd累积效应,以及对土壤酶活性、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T优272稻谷干物质量比低Cd吸收品种丰优9号高7.91%。坡缕石钝化修复下,T优272与丰优9号稻谷干物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土壤p H值分别较CK增加了0.33~0.46和0.40~0.53。与CK相比,PL1F、PL2F和PL3F处理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13.59%,稻米Cd质量分数降幅达20.51%~51.28%,其中PL3F处理的稻米Cd质量分数为0.19 mg/kg,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0.20 mg/kg);PL1T、PL2T和PL3T处理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25.08%,糙米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37.50%,其中PL3T处理糙米Cd质量分数为0.35 mg/kg。土壤酶活性随着坡缕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且种植T优272品种的土壤酶活性总体上高于丰优9号。随着坡缕石添加量的增加,钝化修复各处理间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但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趋势;与CK相比,种植丰优9号和T优272品种的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7.08%~18.08%和9.02%~19.59%。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Cd污染酸性水稻田土壤坡缕石钝化与低Cd吸收水稻品种联合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用钾肥对稻田土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Cd污染农田钝化修复中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种植水稻,研究了施用不同量氯化钾和硫酸钾对Cd污染稻田土海泡石钝化修复效应的影响。钾肥分别为氯化钾和硫酸钾,试验中施用的氯化钾和硫酸钾分别设置高、中和低3个添加量,钝化剂为海泡石。【结果】海泡石(S)钝化修复可以增加糙米生物量,施用低量(K1L)、中量(K1M)和高量(K1H)KCl后水稻糙米生物量分别降低7.35%、11.47%和4.66%,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施用低量硫酸钾(K2L)可使糙米生物量提高2.69%,施用中量硫酸钾(K2M)可使糙米生物量降低1.10%,但与CK无显著性差异,而施用高量硫酸钾(K2H)可使糙米生物量降低14.97%,且与CK差异显著。在Cd污染水稻土钝化修复下,土壤中Cd有效性随KCl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S处理相比增加幅度可达41.67%~58.33%,施用K_2SO_4同样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效态Cd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为16.67%~33.33%,但相比KCl对土壤钝化的活化作用要弱。与S处理相比,SK1L、SK1M和SK1H处理可使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53.38%、46.15%和200.00%;SK2L、SK2M和SK2H处理可使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7.69%、38.46%和23.08%。在海泡石钝化修复下,KCl对水稻吸收累积土壤Cd的促进作用比K_2SO_4显著得多。【结论】在Cd污染水稻土钝化处理下,土壤中Cd有效性随KCl施用量升高而显著增加,施用KCl对水稻糙米Cd吸收累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施用高量KCl时,但施用低量K_2SO_4可以降低水稻根部的Cd累积量,对水稻糙米Cd吸收累积无明显影响,在施用中高量K_2SO_4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根系对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吸收,但与KCl相比效果低很多。  相似文献   

13.
陕北定边县部分盐碱地培育和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盐碱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在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开展大田试验,设置 4 个处理 T1,T2,T3 和 T4,分别为隆优 619、宁靖 28、东稻 4 号、水稻 FL478,均采用井水作为灌溉水源,以研究不同品种水稻种植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土壤离子变化、水稻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种植水稻前相比,各处理土壤 pH 值和全盐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0.05,P<0.01) .种植水稻后,各处理促进了土壤黏粒含量的降低、粉粒含量的提高,而砂粒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质量比和全氮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P<0.01) ,但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显著降低( P<0.05) . 处理 T1,T2,T3 和 T4 的土壤耕作层有机质质量比较种植水稻前分别提高219.87%,398.34%,218.91% 和 277. 53%; 全氮质量比分别提高 150. 00%,300. 00%,160. 71% 和29.23%.各处理 Ca2+,M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下,基质改良剂对江苏滨海高钠盐粉土理化性质及西红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使用改良剂处理(CK)相比,施用基质改良剂处理表层土壤干密度降低1.06%~9.39%,孔隙率增加1.10%~9.69%;土壤含盐量减少21.16%~25.64%;基质改良剂处理的土壤,其碱化度(ESP)、pH、土壤交换性Na+、土壤Na+和Cl-均较CK下降,且与基质施用量负相关;各处理土壤Ca2+和SO24-质量摩尔浓度分别较CK增加了150.00%~271.4%和3.8%~88.9%,且与施用量正相关。施用改良剂后,西红柿增产6.04%~30.95%,基质改良剂对江苏省滨海滩涂高钠盐粉砂土具有较好改良效果,其最佳施用量约为8.4~9.0t/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不同灌水深度对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缓解效应,明确适宜灌水深度.[方法]以超级早稻"陵两优268"为材料,在自然高温热害条件下设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灌溉(灌水深度2.5 cm,CK)、灌水深度5、7.5、10 cm共计4个灌水深度,测定水稻群体温度、剑叶生理指标、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不同灌水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铬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水稻吸收富集特征。【方法】试验地为8a长期定位水肥管理水稻田,灌溉处理设常规灌溉(F)、控制灌溉(C)2种灌溉模式,施肥处理设为施用常规化肥(F)、有机肥(OF)2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下稻田土壤pH值、土壤铬量及形态分布、水稻根系和稻谷铬量的差异。【结果】(1)与常规灌溉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控制灌溉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2)与FF处理相比,COF处理增加了土壤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铬量和比例,各形态铬量分别增加了54.31%、43.06%和39.33%;减少了残渣态铬量和比例,残渣态铬量减少了2.84%;提高了重金属铬从根到稻谷的转运系数;增加了水稻植株根部和稻谷铬量,分别较FF处理增加了46.31%和59.43%。(3)在相同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和可交换态、可还原态铬量显著负相关;而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处理间土壤pH值和可交换态、可还原态铬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对比常规肥,施用有机肥给节水灌溉稻田带入了外源重金属铬,并显著增强了土壤铬生物有效性,促进了水稻植株吸收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赣抚平原灌区不同水文年型适宜的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为灌区水稻水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2012 2013年晚稻试验资料对ORYZA_V3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并以率定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文年组及水肥模式下晚稻灌溉定额、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降低灌前水分下限能降低腾发量与灌溉定额。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大于饱和含水率的70%~75%时,降低灌前水分下限均能提高晚稻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的60%~65%时,晚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均有所下降。施氮肥量增加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施氮肥次数增加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二者增加均能增加晚稻产量,但会导致晚稻耐旱能力降低。从节水、增产、增效的角度,推荐试验区采用的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氮肥量135 kg/hm2,分3次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丰水年采用重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60%~65%),平、枯水年采用中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70%~75%)。[结论]与传统水肥模式相比,所推荐水肥模式在丰、平、枯水年能分别节水41.4%、30.0%、21.9%,增产7.5%、5.4%、3.4%,提高氮肥利用率57.3%、51.2%、44.9%,节省氮肥25%。  相似文献   

18.
结合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养分失衡的情况,开展水稻留高茬还田技术对比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性状和耕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留茬还田技术模式增产4.17%,增收72.23元/667 m2,且产投比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加深,容重下降,耕地质量得到...  相似文献   

19.
水分管理对镉轻度污染农田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镉轻度污染农田水稻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水稻全生育期湿润灌溉(CK)、全生育期淹水(T1)、拔节期(T2)、孕穗期(T3)、抽穗扬花期(T4)、灌浆乳熟期(T5)、蜡熟期(T6)开始淹水7个处理,对水稻不同器官镉积累差异以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根际土壤溶液水溶性镉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