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水田耕整地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水田耕整地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水田耕整地作业模式,主要有旱耕水整、旱旋灭茬水整两种形式,所使用机具多为拖拉机配套水田犁、旋耕机、水田耙等。这种耕作方式,机具进地次数多,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而且作业质量不能满足插秧作业要求。水田平地搅浆机,可在原茬高度40 cm以下、泡田3~5天后,一次完成碎土、搅浆、压茬及平地等联合作业,田块能够满足机械插秧要求。  相似文献   

2.
1机械旋耕筑埂技术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是种植的基础。选用泰山 -25拖拉机配备IGX -110型旋耕地(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 ,自制通用机架、筑埂机具 ,可组成联合旋耕筑埂机组 ,一次可完成整地、平畦、筑埂3项作业。耕整后土质松软 ,地表平整 ,达到小麦整地技术要求 ,可适应机翻地和生茬地的作用 ,生产效率为3~3 33hm2/d。机械旋耕筑埂使原机械整地3道工序(机械翻地、机械耙压地、机械平畦筑埂)改为1道工序完成 ,不但质量好 ,而且作业速度快 ,效率提高3倍 ;节省机车和机具投资70 %以上。另外 ,机械旋耕筑埂可抢农时 ,…  相似文献   

3.
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的作用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松、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联合整地机具为代表的整地技术,实现了土壤耕作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新的耕整地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大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增加了农机作业收入,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少了农民机耕收入,而且对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旱作生态农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粮食提质、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泡田整地法费工费时、作业质量差的问题,提出水稻高留茬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水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介绍新型耕整地机具水田埋茬搅浆平地机的特点、配套动力及作业效果,为提高我国水田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GS-水田系列整地机的使用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田耕整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环节,人畜力耕整水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无法保证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采用机械耕整水田,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实现水稻生产高产稳产,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机械旋耕筑埂技术 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是种植的基础.选用泰山-25拖拉机配备IGX-110型旋耕地(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自制通用机架、筑埂机具,可组成联合旋耕筑埂机组,一次可完成整地、平畦、筑埂3项作业.耕整后土质松软,地表平整,达到小麦整地技术要求,可适应机翻地和生茬地的作用,生产效率为3~3.33hm2/d.  相似文献   

7.
联合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将耕松与旋耕结合,对土壤一次性进行基本耕作和整理的复式作业机械化技术。土壤联合耕整后,地表平整,表层土壤细碎,可直接进行常规播种作业。具有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移栽等优点。一、技术要点1.适时作业。作业时要在土壤适耕期内,土壤含水量18~30%时为宜。水分过小,会造成大坷垃;水分过大,起不到松土效果。土壤水分过大过小作业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应掌握好土壤水分和时机,适时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应用意义及应用现状(一)技术应用意义水田耕整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人畜力耕整水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无法保证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采用机械耕整水田,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  相似文献   

9.
1国外发达国家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及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产业化、社会化.及大功率拖拉机的使用,带动了大中型耕整地机械的更新和发展。耕整地机械产品向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向宽幅、高速、高效方向发展:向降低能耗、减少土壤有害压实、联合作业机具方向发展;向电子监控、液压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随着生态农业技术的融形成和发展.耕作制度的革新,促进了农业生产新技术与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合和互相促进。如以保护性耕作代替传统的耕作方式,以联合作业代替单一项目作业等,相应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新型的耕整机…  相似文献   

10.
耕整地机具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机械装备,为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奠定土壤性状的基础,随着耕整地机具技术的不断升级,耕整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实现耕整地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利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耕深的自动控制与实时测量十分必要。分析了耕整地机械特征与作业需求,设计了耕深自动控制的流程与关键技术体系,以及耕深实时测量的电子软硬件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田耕整地是指对水田耕作层土壤进行加工整理,为水稻秧苗的栽植和生长创造良好土壤条件的耕作技术。介绍黑龙江省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实施与机具选择要点,为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和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持续的生产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对河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评价,提出促进此项技术持续发展、推广的对策,以化解土地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限制。通过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搞好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辐射作用;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完善技术模式;创新服务推广模式;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完善市场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筑埂作业效率与质量,减轻作业劳动强度,解决水田田埂拐角处无法机械筑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旋耕和镇压部件可180°水平回转的水田双向修筑埂机。阐述了关键部件横向偏移机构与180°水平回转调节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横向偏移机构和180°水平回转调节机构运动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获得了可满足不同作业条件下偏移要求的运动部件结构参数,得出旋耕和镇压部件回转过程趋于稳定的条件。对水田双向修筑埂机进行田间作业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分别为1. 5、2. 0、2. 3 km/h时,田埂坚实度平均值随筑埂后间隔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田埂坚实度变异系数随筑埂后间隔时间的增大而减小;间隔时间相同时,埂侧坚实度平均值高于埂顶,田埂各测量位置稳定值均不低于1 332 k Pa。前行与倒行两种作业方式所筑田埂均满足水田筑埂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与大、中拖配套的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及采标情况,并通过对2005~2007年集中进行的20个企业30个不同型号、结构还田机产品作业性能指标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制定建议:耕深≥12cm、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3cm、地表植被分布地表无明显的秸秆堆积现象,取消起浆溶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中苗床整地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带状少耕整地复式作业机具,解决规模化水田整地作业的少、免耕技术问题,实现水田苗床间隔精细整地、浅松及条施肥复式作业.根据现有水稻宽窄行种植行距要求,通过对其带状旋耕部件运动学分析以及特殊旋耕刀片设计,确定了带状旋耕机构的关键参数,实现300 mm整地作业带,相邻300...  相似文献   

16.
李参 《农业工程》2020,10(10):12-15
对藜麦的深松整地、铺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粉碎压捆、清选、扬风和碾米等机械化作业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与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适合甘肃寒旱地区藜麦机械化播种操作技术规范、作业质量要求标准和配套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浩  杨宁 《农业工程》2018,8(10):5-8
浅旋和浅耕作业造成农田土壤犁底层上移、浇灌水利用率低和地表径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产量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机械化深松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农艺要求的深松机械越来越多。介绍了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深松机械,提出了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分布、装备水平等角度出发,概述了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研究了关键技术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推广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油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经济效果,提出技术模式的优化方向为:耕种环节选择能较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技术,加大推广机械联合精量直播技术;收获环节同步发展机械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技术,农机农艺部门结合,规范农艺技术,明确将机械收获作为主推技术,加快改进机械装备,降低机械收获损失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后的土壤培肥熟化问题,及近年来因过度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重庆市通过绿肥种植试验示范,结合土壤环境保护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创新探索出了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其主要体现为2次机械化作业(抛撒和深松整地)完成传统生产方式中的6个作业环节(灭茬、旋耕、开沟、播种、施肥和盖种)。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可减少化肥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