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特种玉米根据用途不同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笋用玉米、爆裂玉米、青贮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奇异型玉米等,现根据区域气候和现有生产条件提出特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叶斑病等。认识并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该病爆发年份,染病区玉米可减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3.
1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近几年来喀什地区不断探索果树间作、套播玉米生产配套机械化,从机械化播种着手,引进推广玉米铺膜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普及了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围绕玉米机械化收获、青贮玉米加工薄弱环节,组织召开玉米收获、青贮加工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引进试验示范玉米联合收获机、青贮圆捆包膜、铡草机械化技术,为大面积应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打下基础.2013年喀什地区玉米种植面积18万hm2.其中:正播玉米面积3.2万hm2,复播玉米面积14.8万hm2.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丝黑穗病1.玉米钻心虫简介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入主茎或果穗内,能使玉米主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玉米钻心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统计,玉米收获机共有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互换割台型玉米收获机、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专用割台5大类,生产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有50多家,生产玉米收获机专用割台生产企业有10多家,生产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有10多家,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掌握玉米施肥技术对提高玉米单产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玉米的需肥规律,高产玉米施肥原则、施肥方法、施肥次数、施肥数量等,为玉米获得高产稳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常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和品质降低。夏末秋初山西省玉米多处于抽雄至灌浆的关键阶段,此时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青枯)病、以及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玉米红蜘蛛,以及部分地方的玉米蚜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可以作为粮食,还可以加工饲料,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主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三大主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全国8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国内目前玉米的收获技术落后,制约了玉米生产发展,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正>9月15日,在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镇小朱村一片玉米地里,两款不同型号的玉米籽粒直收机一前一后,正进行玉米联合收获。演示会吸引了全市各镇街200多位种粮大户、种子销售企业负责人和农机手前来观看。玉米籽粒收获技术能一次完成玉米收割、拉茎摘穗、输送、脱粒、清选、净籽、卸粮等环节,是对传统玉米收获的一次创新突破。现场会展示的玉米籽粒收获机,分玉米籽粒专用机和小麦玉米互换割台两用机。玉米籽粒专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玉米生态环境监测、玉米生产资源高效利用、玉米精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生产方式,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玉米智能生产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鹏  刘杰  王建丽 《农业工程》2016,6(2):110-115
以30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水平条件下3种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通径。结果表明,在施磷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而不施磷肥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百粒质量与产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所有品种产量3因素对产量都有正向效应,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品种产量3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之,在低等肥力下,大豆的高产栽培选择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较为稳定;在高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则具有更高产量潜力,是今后超高产大豆育种值得关注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戴思远 《农业工程》2020,10(5):108-111
为研究硅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硅肥模式,0(CK)、基施硅肥(S1)、喷施硅肥(S2)、基施硅肥+喷施硅肥(S3),分析3种硅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S3处理的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量提高10.33%。和对照组相比,硅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同时硅肥处理间没有差异。综上,硅肥基施+喷施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3.
给水度测定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原状土测定给水度方法存在较大误差,设计了一种原状土给水度测定仪,并提出新的测试思路及其计算方法.首先设计了给水度测定仪的结构及其操作过程,然后在分析土体入渗过程和释水过程的基础上,根据给水度定义,对给水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到了用介质和渗透液的物理性质指标表述的给水度计算公式.分析结果及实例计算表明,原状土给水度测定仪测定过程简单,渗流过程与实际流态相近,公式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规划的我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作物产量预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基于遗传规划,使用C++编写了GP计算软件,并用该软件求解粮食产量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粮食产量预测方法,并对我国近几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了估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因此可以作为粮食作物产量预测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SMS的冬小麦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美国CASE 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 Leader公司SMSbasic 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并利用SMS生成了一块具有空间分布的冬小麦产量图、含水率分布图和地块高程图。  相似文献   

16.
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基本组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传感器进行了分析;利用单位时间小区谷物产量计算模型和专用产量图生成软件绘制了一块小麦产量数据点图、栅格图和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水稻产量,确保水稻健康生长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广应用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19.
机采棉在线测产技术及其关键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产量是棉田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体现,棉田产量分布的时空变异是影响产量的诸因素共同作用的集中反映。对棉花产量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产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对科学管理和指导变量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棉花产量监测系统安装在采棉机上可实时获取棉田产量分布的信息。为此,概述了棉花产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以推动棉花产量监测系统在我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降雨量对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连续几年对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测试,结合历年的降雨量及主要月份降雨量,分析降雨量与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品种的单株产量受品种及降雨量影响效果显著,在适当的降雨量范围内,降雨越多,产量越高,尤其是6、7月份的降雨量,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